成都市园林绿地建设在地震中发挥的作用-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成都市园林绿地建设在地震中发挥的作用
[日期:2009-09-25]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二、城市园林绿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的加快建设,为救灾避险提供了重要载体。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发生时,我市中心城区公园系统和各类公共绿地,成为群众紧急状态下临时安身立命的场所,为群众集散和避灾避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紧急疏散避险作用。地震巨灾未临之际,瞬间大批市民群众涌进公园、广场、小游园和道路绿化带;地震过后,超过200万的市民进入公园和公共绿地申搭建帐棚、留宿过夜、躲避余震,全市全部公园系统全部开放为临时防灾公园,发挥了其它设施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2008年5月12日、13日,累计有200万人次市民在公园绿地内避险;截至2008年5月19日,共有400万人次在公园、街头绿地、带状绿地内避险,城市绿地成了市民主要的室外避险场所。

  二是宣传疏导阵地作用。震后,通讯几乎全部中断,针对涌入城市绿地系统的市民,公园系统提供了实时播报,轮流播放市政府公告和电台广播,让群众了解灾情最新情况和自救措施;加强了巡逻和清理保洁,提供安全和洁净环境;免费开放了各公园茶园,特设老弱病残孕幼休息茶园,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群众情绪。

  三是临时安全栖息地作用。震后,高楼、危楼市民尤其恐慌,大量就近涌入道路绿化带、分车带。全市道路绿地滞留了超过100万市民群众。政府公布的首批26个应急避难场所,10个场所为城区公园,发挥了临时避险、露营、生活安置、临时医疗急救、信息传播以及调度指挥等功能,保证了市民避险活动秩序。

  三、成都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的思考

  我市城市绿地系统在应对地震巨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绿地系统缺乏防灾减灾专门规划。基于多方面原因,城市规划体系申未估计和合理规划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难功能,未建设专门的防灾避险公园或公园绿地,绿地之间缺乏有机的连接。二是申心城区绿地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近年来,虽然我市公园绿地各项指标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新增公园绿地主要是集中在城市郊区,人口稠密的申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偏少或分布不均依然突出;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人均有效避灾面积难以满足市民的紧急避险需求。三是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比较薄弱。无论是大型公园,还是小块绿地,防灾避难基设施比较薄弱,一旦突发灾害发生,将严重制约防灾救援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认真总结城市绿地系统在应对大灾中不足的基础上,我们将严格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九加强城市绿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构建城市绿地防灾减灾体系。

  一是规划实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系统。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评估汰川特大地震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把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纳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特别是绿地系统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以强制性内容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纳入城市安全的保障体系。

  二是合理布局公园绿地防灾避险系统。我们将通过绿化格局和方式的调整创新,改进提升公园绿地申的市、区级及居住小区内专用绿地等各类绿地的布局,加大中心城区、人口稠密区的绿化建设力度,按照绿地分布均匀、位置适中、服务半径适宜的原则,建设一批紧急、临时避险场所和长期避险场所。

  三是提高各类绿地避险功能建设标准。各类确定为防灾避险场所的城市绿地尽量扩大面积,也括用水、发电、卫生、广播、照明、医疗急救在内的绿地避难救援设施,做到配套完备,以保证及时满足避难居民的需要。

  四是加大绿色健康走廊建设力度。尽快形成申心城区各类绿地之间,中心城区绿地和城市郊区绿地之间长达900公里的绿色健康走廊,以满足广大市民健康休闲和救灾疏散的需要。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