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副市长朱建胜:苏州园林事业的特色之路-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苏州副市长朱建胜:苏州园林事业的特色之路
[日期:2010-05-31]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徐蕴海   发表评论(0)打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园林让苏城更绚丽。28日,随着IFLA第47届世界大会在苏州开幕,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湛造园技艺,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传统造园要素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成功实践等,赢得了多方赞誉。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自豪地告诉与会嘉宾:“苏州是我的故乡。六十年前我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度过的童年,培养了我一生对大自然、对绿色、对艺术无比的热爱和追求。 ”大会开幕前夕,她特意提前一天抵苏,重新“用我的眼睛、我的心灵去感受今天的苏州”。她说,选择苏州召开这次大会是个好主意,因为苏州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她觉得:“与其说苏州是一座园林城市,倒不如说苏州就是一座城市园林。 ”她希望各位园林大师都能在苏州园林的精巧绝伦中找到更多灵感,设计出更多构造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充分展现了人工与自然天地的和谐,而这也正是中国园林最具魅力的特征。而且,苏州市的风景园林事业在继承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描述道:“与会嘉宾们乘车从苏州古城出发,到现代的工业园区,一路上可以看到古典园林、敞开式公共绿地、景观都市三个风景园林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苏州大地上依次展开”,苏州既有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中国现代园林的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

  在28日下午副市长朱建胜所作的“保护与发展并举,走苏州风景园林事业的特色之路”的交流发言中,详细阐述了“苏州经验”形成的过程。

  享山水之趣,赏诗情画意 园林就是古文化博物馆

  苏州风景园林的兴盛与发展,得益于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发达昌盛的经济和文化。

  溯源于春秋(公元前514-前221年),发展于晋唐(265-907),繁荣于两宋(960-1279),全盛于明清(1368-1911)的苏州园林,在鼎盛时期,先后累计有园林和庭院300余处。苏州园林在文人参与下,按照中国传统山水诗画艺术风格,模山范水,栽花植,或仿自然,或采画意,加之苏州以手工业技艺居国内前列,建筑、家具、装裱、叠石等巧匠迭出,以及《园冶》、《长物志》等造园著作的诞生,各种因素的集合,最终形成了以文人写意山水园为主流的苏州园林艺术体系。

  苏州园林艺术风格首重境界。在城市环境及住宅旁的有限空间中,因地制宜,巧妙布局,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概括,运用理水、叠山、建筑、花木诸要素,辅以花街铺地、陈设布置,构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在历史上即被视作“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理想居住、游憩之所。这种浸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而具有深刻哲理和意境的艺术形式,犹如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综合博物馆,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成为今人继承和发扬不尽的宝贵财富。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作出高度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至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

  叠山理水走出高墙深院 园林要素融入城市新风景

  文化遗产是最重要的城市记忆,苏州园林并不仅仅停留在高墙深院之内,在当代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苏州市始终把古典园林和风景名胜纳入整个社会发展中,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引入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使风景园林成为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形态之一。

  走在苏州街头,不难发现苏州园林文化对整个城市的影响渗透越来越明显。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古典造园要素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城市建设中,如建筑、道路、绿地、桥梁、河道,甚至住宅小区、家庭装修陈设等细枝末节之处。

  在古城区内,园、蕉丛、湖石、花圃等园林小品点缀在主要干道沿线,“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街道、犹如长虹卧波的廊桥、古色古香的候车亭和街灯,“全城皆园”的独特景致已经初步显现,整个苏州古城俨然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园林。古城之外,则是长达数十公里、拥有14个绿色大景区和48个特色景点的环古城风貌带,假山、花木、亭榭、曲径等园林元素散布于其间。

  地处古城两翼的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同样积极移植、借鉴造园技艺和园林文化。前者运用现代手法诠释园林的古典意境,后者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的优势,将古典园林文化放大,构造出“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区域景观。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力不止如此,当代苏州又兴起私家造园热,古典式庭院式或仿古典园林式的住宅小区成为住宅市场中的热门项目,还有一些精致的园林建筑在老新村的改造重建中成为点睛之笔。

  截至2009年12月,苏州城市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拥有现代公园10余座、城市小游园100余座、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8个景区100余个景点、虎丘枫桥等5处江苏省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风景名胜区10余处。小桥流水的古城之韵,山水环抱的生态风景,在苏州交相辉映。

  城市个性在发展中延续 风景园林成为苏州文化品牌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已是人所共知的常态。文化的作用除了通过本身转化为经济活动而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之外,更表现为以环境改造、理念转变、精神重塑等方式影响社会资源的流动与配置。

  目前,苏州风景园林本身已成为苏州旅游业及服务业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据统计,古城区8个世界遗产古典园林,每年就吸引350多万游客,而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则超过上千万人次。

  从整体发展的视角看,风景园林堪称苏州文化中最突出的品牌。对传统风景园林的保护及传承,在弘扬苏州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苏州的文化影响力,增强苏州的城市竞争力,包括对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吸引力。在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当年,中新双方领导人曾先后3次特地选择了网师园内的“小姐楼”作为两国协商谈判的场所,并最终签署了两国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开写苏州“古韵今风”的新篇章。

  传统文化塑造了城市的个性,社会发展则为历史文脉提供了延续空间。有理由相信,苏州风景园林事业只要继续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战略,加大古典园林保护力度与深入开展城市绿化建设有机结合,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将在不远的将来呈现。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