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
[日期:2010-07-09]  来源:《当代经济》  作者:高静 刘文验 杨艳慧   发表评论(0)打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立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2005年9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河北省被正式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8年河北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加快了河北各地区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目前,唐山市已经迈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步伐。

  一、资源型城市唐山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唐山市是河北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钢铁、水泥、陶瓷等传统工业。依靠丰富的能源和许多传统产业,唐山市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并走在了河北省各城市的最前列。但资源型城市大多是以生态换发展,唐山也不例外。

  2007年唐山市GDP为27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GDP达到37765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于38位;2008年唐山市GDP为35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GDP达到48190元,在全国城市排名19位。唐山的经济增长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但这种高速增长,仍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代价较大。每万元GDP的耗能高达2.735吨标准煤/万元(同期河北省平均水平1.843吨标准煤/万元,青岛市0.88吨标准煤/万元)。因此,唐山市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2、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唐山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唐山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资源特别是煤炭、铁矿等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衰退期,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并以乘数效应的方式,蔓延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造成负的“马太效应”。目前,唐山市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资源衰竭与浪费相当严重,唐山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城市的生态建设。只有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唐山环境与发展间潜在矛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环境、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必然对环境、资源带来更多的压力,因此需要通过发展生态城市来缓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统一。

  二、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唐山市将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思路,打造科学发展的新平台。围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科学发展新的增长点。着力打造唐山湾“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新平台,科技、文化、人才、金融“四大要素”支撑平台。

  大力实施以“四大新城”为重点的生态城市建设工程。围绕“双核两带”的总体思路和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曹妃甸生态城、凤凰新城、南湖生态城、唐山空港城,努力把唐山这样一座资源型城市建设成为一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当前,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认真抓好“114421”工程的实施,即抓好一号工程(加大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打好一个攻坚战(大力实施拆违拆迁攻坚行动),加快“四大城市功能区”建设步伐,抓好城市“四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抓好“两项改造工程”(实施市区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抓好机场通航。

  大力实施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工程。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内陆资源型经济向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变,由三次产业各自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单一产业支撑向多门类产业拉动转变,由总量扩张型向内涵驱动型转变,由资源粗放利用向循环经济转变,由产业节点向产业链条转变,由产业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唐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要按照培育七大主导产业链的要求,集中力量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要加快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步伐。

  三、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立足点

  唐山作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其自然生态环境曾经受到严重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发掘不利因素中的积极方面,集中各方智慧,创造性地、前瞻性地利用、开发这些因素,将是实现“生态型工业园林城市”目标的重要步骤。震后新唐山的城市建设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南湖塌陷区的改造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

  针对重点地段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的工作非常重要,但也不能缺少系统的、整体的规划。综合的生态因素的量化分析,为城市“生态安全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框架性制定依据,从而使唐山的生态建设更符合科学规律,做到有组织、有层次,各方面协调并进。

  当然更不能忽视的是,在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各项发展目标的时候,要强调工业经济的生态转型,强调三态污染控制减量,为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打好根基。

  四、资源型城市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

  1、资源型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特点及注意事项

  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点:城市是在当地丰富的资源开采、加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经济的发展大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因此城市发展付出了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产业比重失调,第二产业(资源加工业)比重过大,第一、三产业比重过小;产业链较短,资源缺乏深加工。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在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城市生态建设步入环境保护的正常轨道。因此,对资源型城市唐山来说,在生态城市的构建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资源型城市应借助产业、行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带动资源特别是能源消费的结构性转变,以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并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环境的负荷压力。

  第二,资源型城市污染防治应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加强源头预防、生产全过程的控制,而不仅是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

  第三,针对产业比重失调的情况,为防止资源枯竭,引起经济系统崩溃,资源型城市必须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增加第一、三产业比重,并达到三次产业的协调。

  第四,资源型城市应尽可能降低资源开采,加大资源深加工行业的资金投入,拉长产业链,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2、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量多面广,根据资源型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特点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唐山市的实际情况,其建设的重点应是环境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首先对城市产业的选择引导,对能源、物质利用的结构优化和方式改造。唐山现有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地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由工业品制造中心转变为对区域进行流通、金融、科技、信息支持的经济中心,唐山城市产业系统应加快这种转变,并有计划地使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远离市区。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要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料技术,降低城市资源消费总量,从而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产出的目的。

其次是着力营建由生物和人工处理共同组成的环境净化系统。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在城市中具有多种功能,如净化空气、吸附浮尘、减弱噪音、吸收降解有毒物质等等。按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城市绿地覆盖率应在30%以上,而要构成舒适的疗养环境和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绿化覆盖率就应达到50%。因此,城市绿地是改善城市景观、美化住区环境的主要因素,而人工净化系统则是城市消除污染的最后手段,应抓住各单位处理达标排放和城市最终排放集中处理这两方面。环境净化系统是生态城市环境的核心环节,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措施。

  最后是充分发挥社会对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支持、保障作用。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把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原则,对生态项目要同时安排或优先实施。政府要在生态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相关立法,强化环境保护执法,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净化系统能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宣传和普及生态城市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把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变成居民的自觉行动。

  五、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架

  一是应用生态学的理论规划设计城市,使城市结构合理,人口容量适当,城市功能协调,追求城市的“质”而不是“量”,对区域有持久的支持能力,与区域发展相适应。

  二是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建立节约型运转机制,有效开发多种再生资源,保护节约水土资源,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共生性,提高能源利用率,使“三废”最大限度地实现少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是建立具有远见卓识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实现清洁生产,逐步建立生态工业园,建设发展现代化的“郊区农业”。

  四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中心,逐步建设完善的社会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尤其要重视防灾、减灾设施体系的建设。城市生态要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污染要得到有效控制。

  五是自然与设计相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应用,使城市具有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唐山市的个性景观,同时培育建设新的城市文化,大力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

  六是建立完善的动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具有较高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和水平,建立良好的城市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勇:努力建设一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08-09-13.

  [2] 沈瑾、栗德祥、姜永清:唐山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Z].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2004.

  [3] 冯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7.

  [4] 舒惠国、孙家驹: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实践[N].中国环境报,2003-02-21.

  [5] 吴金星: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

   (注:本文系唐山市科技局2009指导计划项目“以科技创新促进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9140208c。)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