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打破禁令重建高楼 引发广泛争议-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巴黎:打破禁令重建高楼 引发广泛争议
[日期:2008-12-04]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刘辰   发表评论(0)打印



    当近来巴黎决定打破禁令重建高楼之后,摩天大楼开始计划修建,除了一些建筑设计师对放建筑物建设限制条件感到鼓舞外,三分之二的巴黎人坚决反对。在这场建筑师、规划师、市民以及政府等众多群体参与的争论中,谁是谁非并不那么简单。

 

  一座古城考虑的规划应当更加谨慎,即便是颇具当代艺术感的规划,也受到和现有历史遗产融合的种种限制。不过,古城巴黎最近依然在为当代建筑的落户做出一项努力。

  不久前,巴黎市政府批准了一座180米高的金字塔型大厦建造计划。不出意外的是,这个由瑞士知名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德拉诺埃塔,刚刚公示便遭遇市民强烈反对,命运尚不明朗。这个位于巴黎南部凡尔赛门的建筑项目,是在新任市长德拉诺埃打破巴黎1977年通过的“摩天大楼禁令”不能在巴黎建设高于37米的建筑物之后,官方决定建设的6幢高层建筑的第一幢。

  尽管这个巴黎新摩天大楼的先行者遭遇了意料之中的反对,但巴黎打破禁高令却已是既成事实。而巴黎市政府通过竞赛,将这第一座建筑形态锁定在象征意义强烈的金字塔上,又带着借由“疯狂建筑”而吸引眼球的冲动,或许还有着“复兴”古城的野心。而放眼世界,迪拜、阿布扎比甚至北京,正在经历着类似的蜕变,巴黎并非个案。

  巴黎需要惊喜?

  “巴黎这城市,既保守又浪漫。”易道公司城市规划总监李凤禹评价。

  近年来,法国的GDP增长正呈下降趋势,城市格局的一成不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经济发展构成制约,因此“这次城市建设上的‘限高令’突破,虽然为市民和专家反对,但却不失为城市内部发展突破的第一声号角”,李凤禹表示。

  “有突破就难免遭到反对。但任何城市规划,背后都有一个政治过程。”易道公司执行总监刘泓志说,“不要忘记,今天的巴黎也是当初由规划师奥斯曼大刀阔斧、整齐划一地人为造就的。”

  虽然建筑本身不会改变,而人类的审美和对一座建筑的评价却不会一成不变。纵观巴黎近代建筑发展,并不乏“先抑后扬”的成功案例。从1889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到1977年开放的蓬皮杜中心,再到1988年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巴黎市政府或许正期待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带来另外一次成功。

  况且,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之前刚刚在中国打了一场翻身仗。奥运会后被全球众口一词盛赞的鸟巢,已经很难使人想起从公布方案开始它经历的诸多非议和攻击。

  “公众对一座建筑的评论就像对一个人的印象一样,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某些事件的发生而改变。今天回头再看,我们甚至可以说,鸟巢当初受到非议,被迫去掉了可开启屋顶,反而让它失去了成为一个最完美建筑的机会。”李凤禹说,“我们的建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创新,大部分时候是教你如何遵守。”

  尽管现在谁也无法肯定,这座现在看来鹤立鸡群的金字塔,将来会处在怎样的建筑审美与思潮之中。它会成为又一个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还是那座丑陋的蒙帕纳斯大厦?而后者是导致30年的禁高令出台的直接原因。但“巴黎可以有这样一个惊喜”,刘泓志说。

  只是,如果这一座金字塔得以成功建造,紧随其后的还有5座高层建筑跃跃欲试。这样的惊喜会不会太多了些?

  有多少毕尔巴鄂可以重来

  一座建筑、一个明星建筑师,带动一座城市,成功的案例当属西班牙小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师弗兰克·盖里和毕尔巴鄂最终得到双赢。一个亟待突破的城市,一个明星建筑师,重复的案例在世界上已经有好几个,而这些城市本身的规模及其肯投入的力量比毕尔巴鄂有过之而无不及。

  巴黎的动作很容易让人想起2008年初欧洲另一城市莫斯科请来另一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一座可容纳3万人的超大型水晶岛。至此,不管公众舆论意见褒贬,至少建筑师已经吸引了眼球。

  “很明显,用建筑去带动或复兴城市,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刘泓志说,“这不是坏趋势,如果一座城市固守既存价值而没有新的创造,城市本身的生命力也在消磨。”

  但这种潮流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的高考——千万人挤独桥;或者风行全球的选秀活动——几百万人的海选,却只有几个人能够成功。何况“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建筑或建筑师。如果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品乏善可陈,毕尔巴鄂不可能单凭这么一座博物馆振兴”,李凤禹说。

  毕尔巴鄂与北京的成功、中东城市的疯狂,或许让巴黎、莫斯科这样的欧洲城市也有了不甘寂寞的心情,培植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是巴黎和几个发展中城市的区别却在于,北京有着奥运会这样一个介质;迪拜与阿布扎比本身即相当于一张白纸。而巴黎,已经有了固守成规的规划潮流和审美方式。

  况且,鸟巢是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可以为所有人带来美丽的记忆。而“金字塔”,不过是一个包括了办公室、会议中心、旅馆、餐馆的商业项目,受益者也许只能是几百户业主和开发商。

  “造房子都是为了经济,这也是一种经济调控的方式,每个城市都想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可能每次经济下滑就建一个标志物。”HLA建筑事务所主建筑师侯梁说,“北京的建筑做得非常张扬,为了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需要别人记住北京新的形象。而且北京的建筑大多都是公共建筑,比如新CCTV大楼。可以说,北京的奥运场馆建筑投入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驱动巴黎大手笔动作的并不是一个城市大事件,不能和北京相提并论。何况北京的一系列新建筑中也有失败的案例。”

  “潮流来了,但大浪淘沙中,肯定有人要失败,有人要为这份潮流买单。”李凤禹总结道。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