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民公园原名李善人花园 毛泽东题现名-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天津人民公园原名李善人花园 毛泽东题现名
[日期:2009-11-09]  来源:北方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天津市人民公园东南角的藏经阁,是目前园内保留的清代“荣园”原建筑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人们的意识中,像藏经阁这样的建筑应该位于显赫尊贵的位置,譬如:花园庭院的中心等等。而人民公园的藏经阁却偏居一隅百余年。为什么将藏经阁建在花园的东南角?在“荣园”几度兴衰中,藏经阁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了各式各样的传说,其神秘色彩一直流传至今。

 


民间传说:藏经为了镇宅旺族

  在人民公园里采访时,几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纷纷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所了解的关于藏经阁的传说,虽然版本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为镇宅,二是为旺族。

  关于镇宅的传说,流传较为广泛:话说公园的南面不远处,原有一片魏家坟地,坟地内树参天,雾气缭绕。魏家也是望族,人们常说,魏家的发迹是因为祖坟风水好。这一天,李家的花园出了怪事,树木不毁自枯,木骤然凋零,狐獾出没其间,李家上下人心浮动,日夜不安。李善人请来了善辨阴阳的王真人作法驱邪。王真人夜观天象称:“南方金光闪闪,魏家坟地好似一本打开的经卷,正对花园,因而园中邪气难逸,必侵内宅。经卷如不收,孽障难除”。李善人急询对策,王真人不慌不忙地说:“不破财,难去灾。要去灾,须在园内东南角上,对着坟地盖一座藏经阁,收了它的经卷。灾邪逃逸,家宅自然平安。”于是,听从王真人的建议,李善人急忙找人勘测绘图,请工程队备料施工。在奠基时,就按王真人划好的位置,埋下了镇物,垒地基时,一个角还放了一个元宝。自从藏经阁建好后,李家花园的花草树木渐渐恢复了生气,李家也渐渐兴旺起来。

  除了上述传说,老人们还讲述了另外一个版本:话说李氏一族因为善于经商而成为“津门首富”,但李善人的子孙却生性顽劣,不求上进。李善人遍访名师,捐建学堂,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求学上进。可怜李善人做了这么多好事儿,还是不能激励子孙们热爱读书。这一天,李善人约一位道长在园中游玩,兴致所在,便顺口说了个上联,让家人们对下联助兴。子孙几个,平时不好好读书,对出的下联乱七八糟。道长见李善人羞愧难当,便对李善人说:“李家子孙之所以略输文采,是因为没有文曲星的眷顾。如果在西南角上修一座经楼,收藏经书、古籍,李家子孙必然才学过人。”李善人听取了道长的建议,立即派人在西南角修建藏经阁,并且到处寻觅诗书古籍藏于阁中,李家后人果然渐渐启发了智慧,奋发上进,并将李家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今日藏经阁:原址向北平移10米

  传说让藏经阁充满了神秘色彩,今天的藏经阁其实已经不在原址上了。琼州道拓宽工程中,藏经阁向北平移了10米。

  人民公园办公室党主任在人民公园工作了近26年,对于公园这二十多年的变化如数家珍。“1984年我到人民公园工作的时候,藏经阁就在那个位置上。现在的藏经阁与当年的样子基本上一致,听园里的老职工讲,公园内的藏经阁、长廊和假山上的宝塔都是原先‘荣园’的旧物,在公园里面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到人民公园工作之后,也听说过关于藏经阁的种种传说,但都不足以为信,特别是一些关于‘闹鬼’之类的传言,就更没有依据,是纯粹的无稽之谈了。在我记忆中,20多年前的藏经阁,屋檐四角都挂着铜铃,起风的时候,铜铃随风而动,铃声很远就能听到。后来,由于年久失修,铜铃大部分都丢失了,这次重新修缮之后,四个檐角又都挂上了铜铃。至于人们传说藏经阁的玻璃常碎之类,主要是因为藏经阁的位置在公园西南角,过去紧挨着西南角的围墙,常有淘气的小孩儿爬到墙头上向藏经阁丢石头,我们公园的工作人员经常更换玻璃,但换得勤也不如孩子淘气砸得勤,所以总是觉得藏经阁上有破损的玻璃,跟‘闹鬼’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2005年,琼州道拓宽改造,藏经阁在拓宽的规划线内,必须要向北平移。“按照当时道路拓宽设计规划,琼州道路宽30米,人民公园要‘内迁’10米。我们就特意请到专业施工单位,将藏经阁向北平移了10米。所以说,今天的藏经阁已经不在它的原址上,而它的原址大概是在今天琼州道上的非机动车道吧。”党主任介绍,在她工作的20多年间,人民公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公园开始引进游艺设施,在公园的东北角开辟了游艺区。“过去谦德庄一带还都是破旧平房,广东路琼州道交口的公园大门只是作为‘后门’,并没有引起重视;倒是徽州道和厦门路交口上的东北门,被当做正门认真设计修缮,还特别设计了门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地公园兴起了兴建佛殿佛堂之风,今天的‘圆通显密殿’原是一处叫做‘枫亭’的建筑,有关专家查阅了资料后认为那个位置曾经是李氏念经诵佛的祠堂,于是就在‘枫亭’的位置上修缮了‘圆通显密殿’。2000年之后,人民公园曾进行湖底清淤工程,并且对湖岸景观重新整修。而2009年的大型整修,是人民公园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

毛泽东题写园名始末

  1952年7月,位于天津市六区(今河西区)的人民公园开园一年之际,一名新的公园主任到任,他就是曾经的“东北王”张作霖之子、少帅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

  1954年国庆节前,张学铭等人到北京,打算请中央领导给人民公园题字。他先住在自己的岳父、古建筑学家朱启钤家中,当时中共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也住在这里,准备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张学铭就转托章老烦请毛主席题字。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毛主席即亲笔题字并写了一封复函,张学铭收到信后十分高兴,马上买票回天津。由于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5周年前夕,相关人员为迎接国庆,及时向广大群众展示,当即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将题字放大刻板,制成匾额悬挂于公园正门上方。这四个黑底金字,气势豪放,气贯长虹。这是毛主席亲笔为我国园林、公园所题写的唯一匾额。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及那封写给章士钊先生的信如今作为文物被妥善保存,信的内容是,“行严先生:惠书敬悉。遵嘱写了人民公园四字,不知合用否?烦为转至张先生。顺颂日安。”1994年,在纪念毛主席题字40周年的时候,在公园广东路一侧的大门口还竖起了一座纪念碑。

建筑风水专家:藏经阁占有“文昌位”

  关于藏经阁的传说中,无处不在渲染“风水”的效用。传统的“风水”在中国传统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处不在。这种古老的传说被人们蒙上了“迷信”的色彩,但它同时具有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心理学、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内涵,也包含着人类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

  中国易学堪舆研究院学术委员亢圣乔是建筑界资深著名学者,被誉为“中国建筑风水第一人”的亢亮教授之子。亢圣乔向记者介绍,作为高级文明象征的中国园林,从殷周时期的囿圃开始,历经三千多年漫长历史,探索和创造了蓬莱、昆仑和壶天等仙道景域的幻想模式、风水佳穴模式和须弥山佛国理想模式等人类最理想的生活境域。这些理想景观模式,具体为山绕水围、面水背山和闭合式四面围廊的建筑结构等样式,其基本原型是原始人的“满意生态环境”,集中体现了中华先人的生态智慧,是当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范式和精神资源。而人民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必然也采用了这些基本的建筑规划思想。

  亢圣乔认为,“从堪舆学角度,八卦布局上讲,位于公园东南角的藏经阁占有‘文昌位’,在八卦当中主‘文采、文学、智慧’,被视为‘文曲星的方位坐标’,所以中国古典建筑中,凡是与文化、学习、智力等有关的书院、学院等建筑多坐落于东南方向。因此,关于藏经阁的两个传说当中,第二个传说似乎更符合‘风水’学说的理论。”亢圣乔同时认为,从现代建筑规划布局的角度考虑,还要引进地质、地理、风向等自然因素,从人民公园内部水体、陆地的划分来简单分析,公园的水体部分主要在西部,而陆地部分在东部,藏经阁既然作为收藏经书的建筑物,从使用用途方面考虑,首先要干燥、通风,紧邻水体显然不利于这两点要求,而东南角位置离水体最远,是否出于干燥、通风便于藏书的考虑而设置在东南角,也颇为值得商榷。

从“李善人花园”到“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前身叫“荣园”或俗称“李善人花园”,为津门富豪李春城修建的私家花园。李春城从祖辈开始以盐业起家,借助先盐后课(先卖盐后纳税)的政策和暗中贩卖私盐的方式大为获利,一跃成为天津“八大家”之一。

  李家除了冰窖胡同的大宅院之外,还在东楼、西楼一带购置大片土地兴建私家园林,面积约占270多亩。1930年版的《天津志略》描述:荣园“为津人李善人家之别墅。李氏富而好义,勇于为善,建筑是园,聊为游憩之所。树木葱郁,丘壑幽秀,鸟语花香,颇饶逸趣,又有湖广数顷,植以芦苇……”园的四周以壕堑为界,以水景为特色,早年间多芦花,具有典型的北方园林特色,又在设计中吸纳江南园林构筑技法,南北交融,风景如画,吸引了大批文人骚客和游人前来游览,1917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和同学就曾到此一游。

  然而李家后人未能一直延续家族初期的辉煌,1900年后,李家开始分崩离析,荣园也无人照管,1937年,天津沦陷后,日军将此园改为反动政治组织“新民会”的总部,1948年,国民党政府为了抵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而构筑天津城防工事,又将荣园内的许多珍贵树木伐去充作战壕掩体,荣园变得愈加荒凉。

  解放后,李氏后人李岐美向人民政府捐献荣园,195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了这座已颓破不堪的花园后,并经重新整葺,于195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据档案统计,开园当日即涌入4万多人。

  到人民公园游玩,可乘公交车175路、511路、606路、608路、619路、677路、803路、865路、866路。

  乘地铁一号线可在下瓦房站下车。

与北洋新政——“爱国军”

  天津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数次下令,要求各地编练新军。1903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以天津南郊小站为基地进行练兵。这支新式陆军自成系统,装备精良,训练严格,饷械充裕,规模首屈一指,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同一时期,英国帝国烟草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于1902年组建了国际性烟草托拉斯——英美烟公司。同年,英美烟公司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断在一些重要城市办厂制烟或设销售经理处。英美烟公司以敏锐的眼光,迅速将新军形象移入其香烟品牌,推出“爱国军”牌5支装香烟。“爱国军”牌香烟包装上的中国军人身着新式军装,飒爽英姿,军人身后的来复枪和大清“飞龙”国旗颇具时代感。“爱国军”香烟在广告中写到:本厂精选上等细料,佳制爱国军香烟,久已驰名,今因推广格外加工,无不精益求精,气味清香,诚应世之佳品。凡蒙赐顾,请驾至英美烟公司各埠经理处,发售可也。

  面对洋商咄咄逼人的态势并将新军画上了香烟包装,正在天津推行“实业新政”的袁世凯岂能熟视无睹。1903年,袁世凯引进日本设备,在小站练兵营田建成官督民办的北洋烟草公司,此乃国人自己兴办的第一家纸烟厂。新品纸烟随即进呈慈禧御用,深受嘉赏,此烟于是定名为“龙球”,并畅销各地,与英美烟草形成了有力的竞争。

由国庆文并藏图 人民公园长廊

  走马观花绝对不能体会一座公园的韵味,对于生活在人民公园周边的人来说,每天到公园里面走一走,坐一坐,节奏绝不能太快。只有慢下来,慢慢走,慢慢听,才能让人的一颗心静下来,闲下来,轻下来。都市的街区,如果是一直在演奏着的交响乐,那么城市公园,必定是轻弹慢拨的一首古筝曲。

  下午,淡淡的雾气完全散去,人民公园里的常客们纷纷聚来。七十二岁的刘湘宸老人每天下午两点都到人民公园里面来遛弯。刘大爷通常从广东路口的西南门入园,沿小路向西慢慢走,经过孔雀园的时候,停下看一眼笼中的孔雀;然后继续向东直到藏经阁,再沿路转向北,经过中华花戏楼,直到公园的东北门;这时候再向左转,一路向西,沿公园的湖边,一直可以走回至西南门。刘大爷当然并不是这样傻傻地走一圈,他常常是走走停停,有时候他会在琼州道这边的大门广场附近找个长椅坐一会儿,看孩子们跑来跑去,看老人们放风筝;有时候他会选择坐在“显密圆通殿”广场前的长椅上,静静想事情;太阳好的时候,他有好多次甚至会在长椅上坐着睡着。

  “我从小就住在谦德庄,小时候倒没太记得在这里有什么好玩儿的。上班儿之后,因为离家近,搞对象那会儿总去湖心亭上坐着。再后来,上班、养家、过日子,反而没有时间逛公园;退休了,又补差,六十多了才真正闲下来。这一闲下来,终于有时间天天逛公园了。你看,公园里面什么人多?老人多。因为只有老人有时间,有闲工夫,在这里面溜达。北门那边,有游乐场,小孩儿们放了学,家长带着进来玩儿一会儿,那边不叫公园,那叫游乐场;西门那边开了饭店和戏楼,人多了,热闹了,就也不叫公园了,那叫娱乐休闲场所;只有东南边这多半个公园,有树、有草、有水、有岛,这边才是公园,因为它安静、闲适,让你走进来不急不躁,这才是公园。”刘大爷边走边说,轻声慢语,在他眼中,“慢”才是一个公园的特征,如果失去了“慢”,也就失掉了公园的魂。

  天津人民公园的前身是号称“冰窖胡同李善人”的天津富豪盐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园“荣园”,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是目前天津市区内唯一遗存的清代私家园林。“我听祖辈老人们说,人民公园过去是‘李家花园’,私宅。人家有钱的大盐商自己家的园子,就像那《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外人是不能进来玩儿的。有钱才有闲,富商的家眷们才有时间游园子。您说,这游园子哪有在里面小跑儿的,不都是慢慢走,慢慢看吗。中国的花园,讲究一步一景,什么意思?就是你走两步,往前看,往后看,都有不同的景致。你走快了,心急火燎地,就看不出这些景致了,也就没有了游园子的兴致。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都没有着落,更别说游园子的心情;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普通老百姓不花钱就可以天天逛公园,这不就是一种享受吗?可是这享受从哪儿开始呢?就得从自己的心里开始,你心急火燎地走一圈,什么好景致也看不出来,就觉得这园子没意思,你心情也不好;可你要是慢下来,就觉得花园子不大,可处处都让你觉得眼前舒服,树也舒服,草也舒服,桥也舒服,亭也舒服,这才是花园。人们都说,这人民公园在最热闹的河西区的中心闹中取静,静,才是它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您说呢?”

编辑:jessica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