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中国馆: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
[日期:2010-03-30]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透明露台

  设计师:参观中国馆,掌握三个点

  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曾经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使得普通参观者短时间内可以充分理解中国馆的文化底蕴。

  何院士说,参观了解中国馆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中国印象”,主要是从绘画、戏剧、文字、颜色等艺术形式中捕捉中国形象,中国馆的整体就选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二是“出土文物”,如从斗冠、宝鼎等器皿中汲取灵感,中国馆分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其中国家馆的造型,就是通过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挖掘与提炼后设计出的。三是“城市园林”,从中国的城市建筑、园林中吸收营养,例如九宫格、南北轴线等,形成经纬分明的建筑布局。

  中国红:象征民族性格

  据相关人员介绍说,首先映入观众视野的一定是中国馆的“中国红”,它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红色”概念的经典诠释。为了充分展现“中国红”,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建筑、光学、材料、规划、灯光、颜色等多方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反复讨论,并从四种材料中选择了金属和玻璃,邀请全国23家大的建材厂家按照原样大小制作样板。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磋商,最终金属材料成为国家馆外部的主要建筑材料。

  (特派上海记者 梅天磬 摄影 常晟罡)

  相关链接

  探馆人数过万 两大本登记册每天都得换

  如果站在一公里外的警戒线附近远眺中国馆算是目睹,那么近距离“触摸”中国红的“东方之冠”则是亲临的身受。随着世博会开幕在即,越来越多的人员想提前感受这个神奇的中国馆。

  负责13号门岗的保安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探馆人员入馆相对集中的门岗,他们每天用来登记的册本都要更换两大本,粗略统计探馆人数已经超过万人。

  这么多的人员前来探馆,都是被中国馆莫大魅力吸引来的,虽然他们的工作量在成倍增加,但开心指数也在相应地增长。“如果不是有相关的规定要求,我们可以准许前来的市民都进入中国馆内参观,但是为了给场馆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能拒绝了更多的探馆人员。”一名保安这样告诉记者。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 梅天磬)

  中国馆揭秘

  工作人员向记者揭秘,世博会5.8平方公里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应用项目,世博会“一轴四馆”所有的雨水100%将回收再利用,而被很多网友形容成中国宝鼎的中国馆,外形更像一枚红彤彤的篆字中国印。

  三个展区

  被称作“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一共分三个展区,力求凝聚中国元素,突出中国特色,显示中国气派。

  在第一个展区,观众可以乘电梯直达49米处,首先看到的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东方足迹”核心展区,来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展区位于41米层,叫“寻觅之旅体验区”,欣赏“石桥”“斗拱”“园林”等中国建筑特有的展项,了解我国几千年城市兴建的轨迹。

  第三个展区是位于33米层的“低碳行动”功能展区,反映中国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东方智慧,来破解现代城市节能减排的难题。

  四大平台

  中国馆坐落在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位于南北、东西轴线交会的视觉中心,由国家馆、地区馆等组成。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

  具体来说,中国馆为人们提供了四大交流平台,南侧的“城市广场”、9米高的国家馆架空平台、13米高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城市花园”和63米高的国家馆观景平台。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