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上海创造?-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符号,上海创造?
[日期:2010-11-29]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上海长高了! ”

  这座城市从十多年前这一流行语中走来,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地的繁忙景象。

  它见证了世界上最大手笔的旧城改造实践,最高速度的楼层和平方米的建造,以及最多类型的建筑设计项目的实施。

  对着林立的高楼,数不尽的住宅楼盘,还有令人瞩目的大型公共建筑,我们要问,这十多年的建造成果为塑造这座当代城市的生活空间积累了怎样的成果?又有谁能标志这些建筑和城市的发展进程?

  “符号群时代”来临

  时间进入2010年,当上海天空越攀越高,上海版图越发延伸,旧符号建筑已经不能简单代表这座城市,如今的建筑,要以什么样的姿态代表城市?是国金中心,环球金融大厦这些新高度建筑?还是新江湾第三代国际社区,美兰湖生态居住这样的群体像?

  当城市规划师和开发商都致力于打造“标志建筑”,那么对城市来说,就是一场符号群的制造时代。

  在此背景下,第五届新闻晚报东方地产总评榜推出2010城市建筑大美巡礼“上海符号”。一方面,通过全民票选,选举出新时期城市公共建筑符号;一方面,通过对住宅、商办等项目的审视,评选出标志性区域及产品,寻找城市未来的开发方向。

  “符号效应”可遇不可求

  显然,每一个建筑都希望成为“标志”,但这不是容易的。

  从传统上看,当一幢建筑物比它本身的形象更高大,成为人们都知道的象征时,它便成了 “标志”——例如东方明珠、新天地之于上海。 “标志建筑”一般由公众认可,往往还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而一旦成为了“符号”,所产生的符号效应将极为可观。以后世博的滨江板块为例,从世博规划区域出现开始,沿江土地的升温就没有停止过。在世博给予世界的一幅宏大叙事中,那些沿江高层建筑所展示的居住风范,是世界对“上海”的生活注脚。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均价5万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近半数打上“江资源”背景。

  结合“符号效应”,在此次评选过程中,本报将全面网罗近几年的楼市热点板块,由资深开发商解读,业内专家点评,区域读者全面参与,对大上海公共建筑、生活建筑进行评选。届时,还将把不同“符号”作品进行坐标对照,刻画全新的“符号建筑地图”。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