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刘滨谊:“三力理论”助力青城山灾后重建(图)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08年9月13日,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在南京顺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建设部城建司、南京市政府、江苏省建设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上海园林学会、台湾造园学会、南京市园林局、上海市园林局、许昌市园林局、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单位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著名风景园林师等。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和南京林业大学主办,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和中国风景园林网(www.chla.com.cn)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就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难功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的发言: 刚才听了齐康先生非常精彩非常中肯的报告,尽管齐先生多次提到我,但是我觉得在齐先生面前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齐先生的画也勾起了我一、二十年前的回忆,尤其在十多年前,前做园林做景观的时候,困难阻力还要大,我想说的是那个时候齐先生给了我很多鼓励,在今天借此机会再次表示感谢。 今天的论题,我主要想介绍一下同济大学景观系为灾后重建所做的的工作,重点想表达的是:一个宗旨、四个项目、一套理论。 首先,简要地给大家看一看我们去的灾后的现场,我想说的是我们到现场去了之后,真正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威力,也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风景园林是更要尊重自然啊,当然建筑学、城市规划在大自然面前也都应该如此,这个建筑全部碎掉、倒掉,这座住宅楼左右两边其实原来都是密布的大楼,但是彻底毁掉了。 这是我们去的青城山后山的小镇,这个树都没有倒,而且借着自然的树林,这些建筑也受益了,没有被震坏。这是我们的"先遣队",当时担心里面的情况很艰苦,我们都是选拔年轻力壮的老师。我想说一个宗旨,确实在这样一个灾后重建的规划过程当中,我们首先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个规划师的责任,看到很多震后受损的建筑与场所,不禁会想,假如原来不是这样规划、设计,如果预先能够针对地震在规划设计上有所考虑,是否可以避免灾难、减小损失呢?身临现场,这种责任感是很强烈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景观规划设计市场行情看好,但是到赈灾到现在,我们是一分钱也不谈,我们同济规划的师生们就这样,一、两百人冲上去了。我们坚持着一个宗旨:以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责任感为动力,心系灾区,为民服务。 这是我们景观学系的规划工作。四个项目也充分体现了现代规划的特征:景观规划,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三者是相互交织的。青城山镇的灾后重建规划,此项目即使风景规划,也是城市规划,由我们系主要负责做,第二个和第三个项目都是配合城市规划总体规划在做的,重点是做了前面三个,第四个刚刚开始。 都江堰,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这个是都江堰的地图,可以看到整个地震的断裂带,这是都江堰市中心区,就在这个断裂带的边上,这一片,以这个为线的话,这一边都是红色,都是地震带,所以毁的很厉害,青城山就在这儿也都毁的很厉害。 3S+3L+AVC三力理论,是所提出的一套理论。主要就是针对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发展旅游而提出的。 该理论最初于2007年在华山华阴旅游城市规划项目中提出并尝试。旨在如何开发建设旅游小城市。 3S是慢节奏(Slow),小型化(Small),可持续(Sustainable)。慢节奏尤其是结合旅游城市,生活节奏要降下来,可具体到一系列生活方式,比如车行速度,不能超过40公里。小型化是指规划建设方面,从用地到建筑体量,都应该是小型的,可持续是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体现在一系列观念、政策、导向上。 3L指"Low Cost(低耗费)、Long Term(长远期)",Logical Development(理性发展)是城镇开发与运营理念。低耗费指建设的低耗费、后期运营能源的低耗费、包括自然资源利用的低耗费;长远期是规划目标要看的长一点,不能只看近期;理性发展,强调的是科学规划。 AVC三力指"Attraction(吸引力)、Validity(生命力)、Capacity(承载力)"3力,是风景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的评价体系。三力是对现状以及规划方案的评价,对于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规划建设都是为了提升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这三力。承载力和吸引力容易理解;生命力是说这个项目建设之后在运营发展当中,是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呢,比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了,还是慢慢就不行了。 总体上,这就是我们在4个项目中,运用的理论。 下面就以四个项目来简单谈一下。 青城山镇灾后重建,这个镇子现状有人口其实没多少了,只有三千人,但是确实随着旅游热潮,随着人们对于户外休闲空间关注的加剧,正在成为一个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地方,灾前该地的房地产已达两万每平方米,旅游已经由原来的简单的观光型乡镇向着度假旅游小镇转化,所以这个镇子的规划导向是以旅游城镇为目标,其中具体就运用了上述理论。 针对震后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些具体的做法,首先是深入调查,这是比较具体的一些工作,另外加上地质现状的评价,禁建区,严格限建区,这些区域要事先仔细分别出来,这些工作在以前的规划当中往往是忽略的。 还有公众参与,规划中实行公众参与,也是此次项目的特点,很多情况不是政府可以说了算的,居民点的安置要跟当地人商量。 还有整个都江堰市域、青城山,其特点就是作为一个成功发展的旅游产业的引领,这是他们的产业发展方向。 另外规划当中,是强调了以山水空间为特色的城镇空间布局,实际上也是结合了当地最大的一个特点,它有很多水,尤其在青城山镇,水是穿镇而过,包括都江堰市也是水穿城而过。所以在这种城镇格局的规划上,我们提倡以自然的河渠廊道为城市公共空间脉络,来进行区域划分,用地布局,等等。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总体结构。 另外结合地震的问题,尤其就是谈到这个今后的减灾防灾,这里面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留出这样的宽阔的街道,一旦灾害来临,可以作为防震棚或者避灾的场所。以上是青城山镇的项目概述。 第二个项目是都江堰市总体规划中的风景旅游专项规划。 都江堰市的项目我们是配合都江堰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进行的景观与旅游的发展的考虑。都江堰有一个大背景,就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都江堰市已经就开始有一个宏伟的规划蓝图了,配合整个的发展,什么发展呢?就是都江堰越来越成为一个明确的旅游城市,它的旅游的产值已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而今后的发展还要大。所以震后,重新要一个新的规划,更要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新的规划比原有的规模还要扩大,而且最重要的我们体会就是这规划上新的突破就是要与旅游、与景观、与生态的三结合,总体上就是与自然因素的结合要更多。 第三个项目是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我们有一个旅游专项的研究,这个旅游专项的研究,我们跟规划师都是一起的,每个单位,大家都在一起工作,这是基本的分区,主要的特色我们再重点介绍一下,就是我们采取了"大地水景格局"。 都江堰他利用了水流经过坝体往下,形成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散落在成都平原上,这是最典型的。这个从古代开始,初期是自然也好、人工开挖也好,历经沧桑,形成如今形态格局。新一轮的开发思路是以此形态格局为基础,沿着水系的两侧打造公共空间、公共休闲空间和旅游空间。根据宽窄不一、级别不等的河道,研究两侧相应的布局开发建设。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除了生态走廊要预留出来,还要预留旅游用地,这是不同宽度的水系断面的考虑,不同颜色,蓝颜色是水带,绿色是绿带,是不同的,一直细到这种水道三到五米宽的,我们在青城山也看到一个非常典型的镇子---"泰安古镇",一个镇子就靠零点五米宽的水渠穿过,非常有活力,哪怕镇子全部倒塌,水还在流动。这是一个总体的想法。 这是最后结合城市规划的一个,进一步有一系列空间模式。这个就不多说了。 最后一个项目是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涉及很多因素,尚处于项目准备期。总体上,以上的就是我们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到目前为止做的一些工作,要说体会,其实很多,时间有限,好在今天晚上咱们还要在一起好好地共进晚餐,之后还可以再沙龙一番,对吧?谢谢大家。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