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刘秀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与感悟(组图)
摒弃浮华落真本 图为刘秀晨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研讨会上发言 作者简介:刘秀晨,男,1944年2月生,山东济宁人,回族。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1961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1965年至1989年历任石景山区园林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局长。1989年至今任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曾任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七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常委。
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城市、规划城市过程中,最伟大的发现、最重要的进步。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方兴未艾,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如火如荼”,进入“巅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热潮迫使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想到,以城市性质、功能、文化和区域定位为基础,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中、长期绿地建设的依据和目标。如何把这些画在总图上的规划绿地加以逐步实现,除了各种必要的程序,主要是具体落实园林绿地的规划方案和详细设计。
一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国际与传统的对接 园林设计应该说在我国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再加上我国异常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曾荣幸地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受传统园林和前苏联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园理论的影响,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 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为代表的公共绿地,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城市环境、生活品质和文化追求的必然。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内的情况,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 不少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所走过的路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并与时俱进的。这些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完善着现代园林的设计理论。专业人员在社会思潮、学术动向和决策者的喜恶的夹缝中苦苦地摸索、追逐、捕捉,以求适者生存。 总体上讲,规划设计主流是好的。但是要找到既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和专家认同,又能成为城市传世经典之作的还不多。 现代园林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正如我们有传统园林文脉一样,诸如英国的疏林草地、法国的整型式园林、意大利台地、日本的枯山水等等,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脉。随着国际交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导致城市现代生活的趋同。园林同城市规划、建筑各学科一样,都在尽量保留传统文化个性的前提下,顺应城市发展的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会思潮和现代生活反哺的印记。因此,城市园林在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两方面将并存。一个多元化园林创作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时代感可能带来走向国际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亮点。两者在高层面上的对接,这可能是新世纪园林文化的趋势和众生相。
编辑:Aggie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