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与荷塘月色-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水木清华与荷塘月色
[日期:2009-05-11]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韩建中   发表评论(0)打印



  “水清华”是清华大学的经典景观,亦是清华的根。它原是康熙年间修建的“熙春园”一部分。其中有一个狭长得池塘,康熙见这里水清木华,一派山野风光,便御笔提名:“水木清华”。意为景物清幽美丽。道光进士,礼部侍郎殷兆镛所书的一副对联描写其景观之美: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乾嘉两朝,熙春园为皇家园林圆明园的附园。嘉庆年间,在“水木清华”池塘东南岸边增建工字厅殿堂,道光年间将该园一分为二,西园命名为“近春园”,赐皇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东园仍沿用熙春园,赐惇恪亲王绵恺,绵恺无子,由皇五子奕淳承袭。奕詝做了皇帝后,五子奕淳不能单独承受祖业传下来得园名,于是咸丰改名为“清华园”。

  清末在此创办清华学校,民国十四年改为大学,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任教“清华”期间,留下了描绘此地风光的著名散文精品“荷塘月色”,把月光下的清华神韵,描写得入木三分,无边风月。由此,此地此景成了清华大学的文化灵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雅的水木清华,不知迷倒了多少清华学人。然而经过历史的浸袭,水木清华显得有些破败景象。在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之前,清华学子捐款发起重修“水木清华”景观的倡议。于是成立了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为首,由清华王丽芬教授、林业大学曾彦立老师和笔者组成的规划设计小组,经过反复研究探讨,确定修复方案:以自然山水为蓝本,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中国画理为依据,升华水木清华景观,再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意境。

  “水木清华”景观邀我公司承接施工,我深感此景的文化珍异,艺术超迈?,历史久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轻视。为此,我查阅有关历史典故,拜读有关艺术经典,特别是康熙笔意“水木清华”和朱自清笔境“荷塘月色”。渐入佳境,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情景”:以史为脉,寻脉以树根;以文为意,借意以达情;以艺为象,立象以尽意。就是说,经营景观,必须遵循历史的原貌来表现,表现可以取舍,有想象,有夸张,但不能脱离历史,固有文化和相应艺术。“立艺象”要“尽文意”;“尽文意”要“含史迹”。这样的景观,才有历史、有文化、有艺术,才耐看,耐人寻味,流连忘返。

  “水木清华”景观,主要是池塘驳岸工程。1979年,笔者曾随家父第三代山石韩韩良顺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沧浪屿,文津阁,小金山的假山修复过程中,对山石驳岸的艺术处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二十年的叠山理水实践,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我认为山石驳岸并非只是起挡土、固坡、护岸的作用,而是更深层次的根据地形、地貌、地理环境,运用叠山理水的艺术手段,起到美化环境、协调造景的作用。通过“水木清华”景观的实践,我总结出山石驳岸要与人文、山水、环境、绿化、道路等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佳构妙景来。

  一、 山石驳岸与人文景观。

  《易?贲》云:“文明以止,人文也”。水木清华的人文景观主要有两处:一是工字厅,二是“荷塘月色”。它们是“水木清华的精神所在。

  “水木清华”的主体建筑“工字厅”是清代遗存,浸染着皇家气息,沾染着康熙、道光、咸丰三位皇帝的故事,它是水木清华的主景,一切叠山理水均以它为中心。工字厅前平台突出水面,两侧以低平的山石驳岸,以突出平台和工字厅的形象,对岸的对景设计一组山峰,挺拔俊秀,遥相呼应。

  “荷塘月色”原描写的景物在西园“近春园”,早在同治年间。为重修圆明园而将这里的建筑折运一空。解放后水面改建为游泳池或被填平,仅剩一个荷塘和荒岛。为增加“水木清华”的文化内涵,在其东岸修建“自清亭”并塑有朱自清雕像。为更加突出“荷塘月色”的文化内容,此次修复,将朱自清雕像移至湖北岸中部显要位置上。近水建一长十米宽二米的平台,周边用低矮的山石包围,平台上要放朱自清“荷塘月色”下神韵的雕像。旁边种一株红梅,背景衬托古柏苍。每遇学子和游人至此,必都到此感受“荷塘月色”的优美意境: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为了强化朱自清雕像景观的艺术效果,在其西约三十米处,建一约十平方米的平台,上置一付古琴桌椅,古琴边上生长着一棵柏树,对面种八株碧桃,称为“桃源仙境”,与朱自清平台造成一种文雅气氛。

  二、山石驳岸与山水景观。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堪舆家认为,天下山脉发于昆仑,以西北为脊,东南为尾,河川总趋势依随山势自西北流向东南。池塘北岸长百余米,岸上是高约四至五米的土丘带,利用土丘为脉,自东向西设计成两山夹一涧,山套山、山连山、山脉起伏、高低错落的山脉。在湖的西北角叠山理水,水自山中涌流跌入湖中,在湖岸做一处小体量山体,大水量跌水,使平静的山村湖水,顿生动感和灵气正应了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是康熙,仙自然是朱自清了,文仙也。

  山脉主峰设在湖北岸中线偏东,峰不宜居中,避死板生硬。主、配峰之间叠成山涧,山坳用石做成外小内大的山形。深山含长水,让水绕山转,如此一来,是平淡无奇的驳岸,成了曲水通幽的境界,增添了观赏性和趣味性,人们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世外桃源的山水间,进入了诗山画林一般。

  三、 石驳岸与环境景观。

  “水木清华”整个湖岸长约三百余米,呈东西长,南北宽之势,如果按一般的处理,把山石沿着湖岸一块一块地堆砌,虽然有些起伏,但进出不大,使人感到平庸无变幻。正如北京园林界的老前辈曾经将它比作“捏饺子边”,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设计思想和叠山匠师的人工化太浓,不能与周边自然环境相结合。

  此次处理驳岸是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的山脉、山涧、山谷、山壑、山瀑以及台、汀、矶等元素通盘考虑,大自然千奇百态是我们叠山理水的艺术

  为了自然环境的需要,首先要选好石头。选取不当,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的石料叠出的假山风格亦不一样,基本的石料有两大类,湖石和黄石。用湖石造景,会产生江南水乡风格,因为湖石颜色灰白,有空洞,以曲线条为主要特征,造出来的景比较阴柔;而黄石造景,势必会产生一种直线条,棱角分明,像带子折过的一样,又像斧劈过的一般,所以黄石布置比较阳刚;还有一种是房山山皮石,它的特点在于太湖石和黄石之间。既有曲线的一面又有直线的一面,属于刚柔结合的石头。山皮石长期暴露在山体表面,风化层有自然花纹,会显得很自然,因石料的水纹能和水平线成一平行线,故让人感觉就仿佛自然长在湖边,有一种被水浸蚀的痕迹一样。

  “水木清华”驳岸就选用了房山山皮石,采用“折带皴和斧劈皴”相结合手法,让人觉得平缓时静如水,起伏时如巨斧劈过一般。当清华90周年校庆之际,学子们返校来到“水木清华”,看到新做的驳岸,却觉得如旧的一般,真乃修旧如旧,全靠自然风化石和人工施巧所取胜。

  四、 山石驳岸与绿化景观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常言道:青山绿水。此次大规模的整修驳岸,在土山上设计种植松柏之类的常绿乔木,辅植红枫、三角枫、火炬树等。土坡上种满丹麦、紫花地丁等地被植物,水边间隔植杨柳、碧桃、山桃等。湖中除荷花外,还补种一些水生鸢尾、蒲草等。提升和丰富了岸上水下的自然绿化效果。一年四季均可观赏,特别是月色下的荷塘,则造了“另一个世界“的绿化景观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那般“独处的妙处”。

  五、 山石驳岸与道路景观绿化

  朱自清时代的荷塘边,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此次修整道路与驳岸一并考虑,人们有一种近水的情结,一旦见到水,人们会自然而然的接近水面,或行、或坐卧。为此,在设计山石驳岸时,把湖边小路和谐的整合石一起。为人们提供一条驻足观水,坐禅悟书,携友散步,月下观荷的是好环境。

  湖边驳岸,不仅仅是护坡固岸,而是把山石驳岸同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叠山理水的艺术手法。创造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来。在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上,深圳校友会对“水木清华”的改造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