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思考-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日期:2009-08-13]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城市水景的建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让设计师逐渐把着眼点从表现景观的艺术性转移到体现景观的生态价值上来。

  而作为城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水景,如何在规划过程中有效贯彻生态设计的原则,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风景园林学科发源于欧美.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工业文明价值观与巴洛克设计手法的影响,使风景园林陷人了城市美化运动的巢臼。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师们逐渐把眼光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产生了麦克哈格的"设计尊重自然".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生态水工学、环境水力学等也是这些工作基础上提炼的理论结晶。城市水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对区域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基于我国城市水景建设的现状,作为风景园林师应该认真研究城市水景生态设计方式,这对减少城市建设中的资源浪费、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景生态设计的概念

  1.水景一般而言,水景概念是指利用水体造景。对于城市的水景.则应定义在包括水环境在内的广义范畴,即指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所涉及的水体及水循环过程,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湖沼、湿地;自然降水;景观及娱乐用水、灌溉用水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还包括这些水体在城市中的循环过程。城市水景设计是实现这些水在景观上体现人水和谐理念及城市文化底蕴与自然特征相协调的构思过程。

  2.生态设计根据西蒙·范·迪·瑞恩fSimVanderRyn1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Cown1对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就是"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

  二、城市水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献认为。我国城市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从宏观层次看,当前快速无序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飞速膨胀,城市中、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水体大量被建筑物和混凝土地面蚕食或取代。这是城市工业化、住宅建设中人们过分热衷于亲水的趋向所致。这些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形成,不仅使绿地减少,而且其排泄污水(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水)继续污染着仅存的部分水体,使水环境继续恶化,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严重威胁。在城市内部,由于绿地和植被的迅速减少,与市民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之间矛盾的加剧,政府又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拆除旧建筑建设绿地;

  从中观层次看,城市雨水排除系统的设计保证率基本是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议的雨水径流计算方法和公式.排水规模较小,而现在城市中由于屋面和水泥地面面积较之过去占绝对优势,使得降雨后截流系数减小,径流系数增大,雨水的流行和汇流时间短,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流量,因此,城市每遇暴雨就会产生积水。另外,硬质的屋面和路面的增多与陆地(土地、植物等)的减少,使得降雨过程中水体的面原污染机会和强度显著增加。再则,为了提高泄洪能力和人造景观效果,把河道拉直,使得河道景观变得呆板(图1),使得自然景观丧失并降低了河岸植物、土壤的截污作用.

  从微观层次看,城市硬地的增加,将自然降雨完全与地面下部土层及地下水阻断,降雨只好通过城市排水系统管渠排入承泄区等地表水源中,这就造成城市地下水源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严重影响雨水的有效利用。另外,对流经城区的河道,往往采用加深河道、固化河岸的方法,同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使很多陆上的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环境。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在城市水岸整治中进行岸坡固化弊病和隐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水性生活环境成为一大需求,水景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如补充水源、处理成本、后期管理等。尤其是在人工湖的治理方面,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解决途径我国编制城市规划,基本采用的是先论证城市发展性质,估算城市规模,再确定土地的使用方式.组织建筑空间结构,确定道路系统及其它主要市政工程系统,然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急功近利,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水景建设城市环境建设要考虑"以人为本和以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水景建设,营造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建设低污染和生态良好的环境,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水和绿地是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要素。

  (2)利用水景营造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空气是人类生命的基本条件,空气负离子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光电效应会产生负离子。②澡布、喷泉、暴雨、湍急的溪流、海浪的推卷,由于水高速运动,促使其分子分解,也会产生负氧离子。后者是负离子产生的重要渠道,据测定,在城市喷泉开放与关闭的不同时候,周围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可相差90~200倍,而且喷泉周围空气中细菌的含量也明显减少。空气负离子浓度是不断变化的。但在一定环境下,其浓度可基本达到平衡。水还有美化环境作用,中国园林的建筑文化就是借水造景,景因水成。水在营造健康优美生活环境的作用,在园区建设和环境改造中都有很好体现。市区设置人工喷景,在优化、美化城市的同时,对提供空气负离子以改善城市环境和调节城区微小气候起到极其有益的生态效应作用。

  (3)坚持水景建设原则水景建设必须坚持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文脉原则、亲水原则、立体规划原则、技术更新等原则。城市景观功能设计的尺度原则是坚持供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同时又注重设计空间与自然的结合。

  所谓文脉原则,一是保留传统园林的风格或文化精神,整体上沿用传统布局和格调:二是在景观设计中提取城市历史文化精髓溶入现代景观设计.在构建现代景观的同时实现对城市历史信息与痕迹的传承。"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决定了亲水原则是水景设计的主要原则,在城市水景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亲水心态与需求,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协调的水滨公园、亲水平台、亲水广场等,是城市的滨水空间成为最引人人胜的休闲娱乐空间。立体规划原则是指景观规划不应仅仅是平面规划,而应是根据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规划设计。技术原则要求景观设计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并具有善于捕捉和把握城市整体信息与文化内涵的功底.在设计中有灵活运用现代景观设计和表现手法的综合技能,充分体现城市传统气息和现代文明活力。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典型技法

  1.硬质改造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原有的天然植被不断被建筑物及非透水性硬化地面所取代.从而改变了自然土壤植被及下垫层的天然可渗透属性.城市硬化地面占整个城市区域面积相当的比例,因而,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城市道路、广场的硬化地面设计主要关注其耐久性等技术性能指标及视觉美观方面的要求,因而大量的使用非透水性铺装作为铺装结构。但是非透水性铺装存在着明显的生态环境缺陷,生态效益偏低。与非透水性铺装相比,透水性铺装很好地体现了"与环境共生"的理念,它在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城市绿化、水体及铺装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2.软质改造

  (1)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态效益。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视觉景优异、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在处理了污水的同时,又能创造水生生物环境举两得,节约资源,是人类与水生生物协调展的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图4)。

  (2)生态驳岸设计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图5)。四、某市开发区生态景观规划1l规划目的与方针规划的目的是在区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并对山丘、坡地进行治理。区域内由于开发项目建设,人为侵蚀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水土流失带米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严重淤塞水库、湖泊、河道、道路、水利工程乃至城市街道,破坏景观,降低土地生产力,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和严重的生态失衡。生态景观规划的方针是在坚持"堤库结合,为主,泄蓄兼施"方针的基础上.针对开的具体情况,采取"上游涵养调蓄、中游畅泄、下游堤同阻挡"的措施,干支兼治,结合,生态优先,发展流域生态支撑能力,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山市打下基础。2.生态景观规划

  参考文献

  [1]王慰娟.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风景园林2006第6期.

  [2]金元欢.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与综合治理研究.中国建设信息.2006.3.

  [3]林策良,陈斌.水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人与自然.2000.7.

  [4]王江萍.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Vo1.37No.Apr.2004.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