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东西方园林水景发展的比较
黎鹏志,马斌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水景作为园林设计中的元素从古至今在园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向大众化.东、西方的设计理念亦逐步走向融合,在这一特殊的时代中,研究园林水景的东、西方发展脉络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从园林水景的形态和工程手法方面人手。归纳出几种园林中常见的几种水景类型,并对东、西方水景的相应类型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水景;风景园林 1 概述 水,从古至今,一直为造园家所青睐,在古今中外的园林中,大量的出现水的元素,营造出了丰富的园林景观。 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有着两条不同的线索,因此,水作为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类数千年的园林史中也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多把园林作为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把园林作为建筑空间的延伸,把花园的建造,作为从建筑到自然环境的过渡手段。而东方的园林则是将人工的建筑,置于山水之中,园林即是山水,园林就是自然。 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水方式。中国园林中的理水,大多先在选址上着重考虑,大凡选址,必先考虑风水。如颐和园的昆明湖,正是利用了西山诸泉汇聚成大水面,再加上人工的构筑,最后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的扩建,最后形成了颐和园;扬州的瘦西湖,利用了护城河的水,形成溪河景观,然后再在其上加以人工到山"的著名园林;苏州众多的私家园林,正是因为具备了丰富的水网条件,才得以形成了众多园林精品。 西方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不同于东方,他们把水作为一种材质,或是园林中的点景物,而非整个园林的结构,他们大量使用几何图形的水池,处处体现出人工的痕迹。这与中国所谓的"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理念是冲突的。西方的园林在选址上考虑的重点是地形,在水源上多利用人工水,注入水塔,利用水的势能满足园中大量水景的供水。如凡尔赛就是一例,凡尔赛在所有的构筑物建造完成之后,才发现赛纳河的引水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四处寻觅水源,在路易十四人住宫苑时,每个侍从都只限每人一小盆水重复使用。直到19世纪,才在距离其西南48公里的高原觅到水源。 方园林中的水体还有一个特点不同于东方的水景,水景多与雕塑相结合,水景的位置多布置在轴线上,与雕塑结合成喷泉,成为视线的焦点。 在形式上,东方的造园家们把水源引入园中之后,通过人工的理水手法,将引入园中的水处理成自然的形态,园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水体的概括与浓缩,哪怕是再小的水面,也曲折有质,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有的还故意做出一些港汊、水口以示意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稍大的水面则必筑岛堤,假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写仿自然水景的全貌,即所谓"一勺则江湖万里"。无锡的蠡园濒临太湖,独享浩淼太湖水,尽管如此,蠡园在将水引入园中之后亦将其加工为溪源、港湾、水流出口等自然形态,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 西方的理水方式在形式上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追求的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这与西方的地理地貌条件有关。西方的地理形态大多是平原,而且水网发达程度远不及中国,因此大量的修筑水渠灌溉农田成了当地的自然风景,大面积的农田和直线型的水渠纵横交错,成为西方独特旷远的自然风景。基于这样的自然环境,西方园林中的构成方式大多以直线为主要构图要素。因此这种造园手法,实际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模拟,而形成于其间的水景,更接近于西方农业风光中的水渠。直线型的构图形式加上轴线的对称处理,形成了西方独有的设计方法。大尺度的园林中的水景十分广阔,气势恢弘,在这一点上,东方的处理方式是用揉碎的手法将大面积的场地,转化为一个一个的小溪流、小水面,最后汇聚在选址时已经存在的自然湖面,圆明园的空间处理手法即说明了这一点。 2 东西方园林在不同类别的水景营造上的比较 无论是西方园林,还是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园林,其中水景的形式都是源于自然的,人类的创造力源泉总是在自然界,因为人就是自然界的一员。自然界的水体归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湖泊和池塘、溪涧、瀑布和喷泉。 2.1湖泊和池塘 自然界的湖泊和池塘是开阔水面的象征,带给人无限的向往,美丽的湖泊总是有着最美丽的风景。因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湖面在园林中的出现都是一种必然。天然的湖面到了东方的园林中,浓缩出来的是一种意境。大规模的湖面多出现在皇家园林中。东方人对大面积湖面的处理总是在原有的自然湖泊上,加以人工的扩建。当人进人到园中,穿过曲折的小径,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一汪大湖跃然眼前时,没有人会首先想到,这是一个人工湖泊,因为它的前身就是天然湖泊。西方对大水面的处理,是将方形的水池扩大,放到轴线上,单个水池的形态为对称形,当然整体布局上不一定绝对对称,通过拟对称的布局,形成结构的变化。这种处理手法,带来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恢弘气魄。壮观,本身就是一座建筑;精致,人工细部构造令人赞叹。 这两种理水手法的典型代表就是颐和园和凡尔赛。颐和园最早为西湖,后改名大泊湖、瓮山泊,后清代因效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故事才改为昆明湖。昆明湖最后的形态比以前的面积扩大了很多。凡尔赛的结构上,水景作为全园主轴线的交点,导向性十分强烈,在空中看全园最显眼的就是那纵横两条轴线上的规则形水池(见上凡尔赛航拍图)。在园中游览时的视线趣味中心,始终还是这两条大水面。英国风景园中的湖面形态使用了自然的曲线形,但在驳岸的处理上不同于东方的园林水景。东方的人工湖面的驳岸在工程技术上多用干砌块石作为驳岸,驳岸上植被多用下垂枝的植物;而风景园的驳岸多直接使用草坪作为护岸植被,沿用场地原有的景观。在小型的园林中,东、西方湖面的处理手法也有不同。从古埃及的庭院就可以知道,西方的园林小水面也是规则的四方形,或对称的圆形,这种小水面更多的称之为池塘。 中国的园林水景中,水面无大小之分,有时一勺之水亦称之为海。杭州西湖旁边的众多园林,就是仰仗了西湖的水面得以形成,更小的有苏州的园林,其总面积不过几十亩或更小的不过几亩之大,然亦以之为大海。 2.2溪涧 东方对溪涧的理解,是水流的脉,因此在园林中,弯曲的河流不仅仿效自然,而且可以增加水面流程和源远流长的意味,同时也延长了观赏路线。颐和园的后溪河,其功能上,有收集山体排水的作用,景观上的处理手法亦模拟了自然界溪涧的形态,张驰有致,同时还是连通中南海北海的一条水道。杭州灵隐寺前的清溪,将灵隐的意境发挥到极致,曲折的小溪环山而行,若隐若现,疏水若为无尽。庐山白鹿洞书院前的清溪环绕,让整个园林在水的包裹下,变得幽静,富于诗情。西方人对溪流的理解,更多的是纵横于农田间的水渠,因此,直线无边无际的延伸,规则的水流形态,构成了西方园林水景的基本形。这种形态的水景,将人工化自然引到园林中,形成的是一种直线的无边延伸感,与园林的整体形态相协调,产生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造奇迹。意大利台地园中的这种景观很多,将高处的水流顺台地一级一级地流下,中途利用精致地人工雕塑将水流的形态强调出来,成为重要的景观构筑物。 2.3瀑布和喷泉 瀑布和喷泉以及溪流都是自然界中动态水的形象。东、西方园林在瀑布和喷泉上的处理也有很大的不同,东方园林中的瀑布处理主要依靠自然的瀑布,在自然的瀑布旁修筑园林,也有人工的瀑布,如苏州的狮子林,通过人工的叠石,将泉水的流动做成跌落状,利用了中国传统的假山叠石手法。西方的瀑布也是利用了自然的水源,在瀑布的构成上有自己的特色,将瀑布的壁做成人工的砌筑物,如块石等,同样也是模拟了自然界的形态。喷泉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不是特别广泛,大多以涌泉形式出现,也是倚赖了自然的条件,如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等。不同于中国,西方园林的喷泉使用极其广泛,从庭院到宫苑,几乎处处可见喷泉的存在,喷泉多与西方的雕塑艺术相结合,或在水池中成为水池的焦点,或在园林中的某个点上布置单个的喷泉。这种例子在西方园林中不胜枚举。总的来说,东、西方园林水景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源泉上可谓同根同源,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水景的设计到了今天已是遍地开花,东、西方的水景在保持着自己特色的同时,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英)AnthonyAreher-will^著.园林水景设计,阎宏伟等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郦芷若,朱建宁著.西方园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杜.1999. [4]罗哲文著.中国古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陈志华著.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李胜.浅谈东西方对水景的认识,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