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生态城市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浅谈建设生态城市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日期:2009-09-16]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张绿水 古新仁 刘苑秋 漆萍   发表评论(0)打印



  摘要: 简要论述了生态城市概念及其创建标准,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创建生态城市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聚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但这些成就的取得却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逐步扩散,城市问题不断产生,还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自然界做出迅猛还击之后,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共荣,而不是掠夺、征服。人类的进步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遵循自然规律,保全自然生态系统,而不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掠夺。随着生态意识的深入人心,专家学者对解决城市问题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建立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是追求城市与自然平衡目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一、生态城市概念及其创建标准

  (一) 生态城市概念

  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理论也一直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对于生态城市还没有明确的概念限定。雷吉斯特曾提出一个概括性的定义: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并认为这就是生态城市的全部内容。但这些过于概括的定义对我们指导生态城市的具体实践仍然显得十分抽象。综合比较了众多的有关生态城市概念,笔者认为黄肇义在其著作《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中所提出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对创建生态城市实践有较强指导意义。其定义为:生态城市  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1 ] 。在这么一个城市运营模式下,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和,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Yanit2sky ,1987) 。

  (二) 生态城市创建标准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环境的客观需要,是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全球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应以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来确定。生态城市的创建,具体来说,要满足实现以下标准[2 ] :

  (1) 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所在区域对其有持久支持能力,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

  (2) 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

  (3) 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实施文明消费,物质、能量利用率及循环利用率高,消费效益高。

  (4) 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5)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环境质量高,符合生态平衡的要求。

  (6) 生态建筑得到广泛应用,有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

  (7) 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并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习性。

  (8) 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高,有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

  (9) 居民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包括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和环境道德观,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

  (10) 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

  二、生态城市模式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城市绿地系统对创建生态城市的作用

  创建生态城市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但城市生态系统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是一个不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还要借助外界干扰才能得以完成[4 ] 。城市绿地系统能部分地充当城市生态系统的绿色生产者和分解者,并为外界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补充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和舒适清洁的环境。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降低城市噪音、杀菌防病、美化城市景观以及提高城市吸引力。因此可以说,城市绿地系统对创建生态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其规划和实施,以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因国家不同,其内容各有所异。即使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也有所差别。一般来说,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多指园林绿地系统。由城市公园、花园、道路交通附属绿地、各类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各居住区环境绿地、园林绿地、经济林、防护林等各种林地以及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游览绿地等各种城市园林绿地所组成。

  2. 城市绿地分类 根据城市绿地的含义,各地各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笔者认为如下分类比较合理[5 ] :

 

   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对明确规划对象、范围及进一步搞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大有裨益的。

  (三)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解放后,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由于社会、经济、人为诸因素,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简要归纳如下:

  (1) 有些城市还没有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已编制但贯彻实施力度不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生态城市有着战略决策性作用。因此,对于还没有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应当组织专家尽快编制;对已经编制了的城市,上自领导下到群众,都应严格地按规划办事,把规划的内容落到实处。

  (2) 没有理清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经济建设为环境绿化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环境绿化搞好了又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舒适怡人的环境,增加城市凝聚力,吸引外资的投入。有些城市对此认识不够,大肆侵占甚至破坏公共绿地用来搞建设,致使城市容貌面目全非。

  (3)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不合理。结构决定功能,绿地系统布局不合理,必然限制其功能的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要点、线、面相结合,构成网络。只有这样系统内部才能构成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4) 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不高。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的这三大指标都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状况对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极为不利,应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多种途径多开辟城市绿地,以弥补不足。

  (5) 城市绿地系统中草坪过多。现在席卷全国的坪热方兴未艾,许多大块绿地全部以草皮铺植。虽然大片草地看上去比较空旷,有异国情调,但过多的草坪必然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绿量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所以应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乔、灌、草的立体搭配。

  (四) 创建生态城市目标下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

  (2) 城市绿地布局要贯彻“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3) 重点发展城市公共绿地以满足市民日常游憩、生活的需要;

  (4) 城市园林绿地按规模大小分级管理,就近服务,并依据规划时序分期建设;

  (5) 尽量满足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编制规范中的绿地系统规划定额指标[3 ] ;

  以上五点是编制和实施城市绿地系统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 对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

  (1) 城市绿地系统要“点、线、面”相结合,采用环网式的布局结构。对于城市绿地系统来讲,环网式的布局结构可以说是最合理的系统模式。之所以称其合理,第一,环网结构能够使城市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的稳定性,也使系统之间的能流、物流、信息流更安全快捷地流动。第二,环网式结构能够使景观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可达性。使人们随时都能感受到绿色的存在。第三,环网结构可以在城市出现灾害的情况下形成避灾与救灾的通道。第四,环网结构具有很强的延展性。这恰恰适应了城市发展的动态性,使新建绿地与原有绿地能很好地衔接起来[6 ] 。

  (2) 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注重植物造景。许多科学家一直认为多样性产生稳定性。Tilman 等根据他们在147 个草地实验区的重复试验中表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积极影响。近年来兴起的草坪热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不利,应对这一现象加以控制。此外,园林设计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合理进行植物搭配。设计者应注重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位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不但要从功能和艺术效果上考虑色相、季相、形体、姿态、声觉等多方面的要求,还要从生态学出发,根据地理纬度与海拔高度所决定的植物地理分布以及生境与小生境的具体情况,适地适树。选择合理的树种,按照生态学中营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的原则,以多种混交为好。注重常绿树与落树的比例与搭配。按照多种植物不第4 期张绿水等:浅谈建设生态城市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1 ·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与影响,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各种植物之间的平面距离,立体结构(乔、灌木、草本与地被) 及其轮廓线变化等等[7 ] 。

  (3) 继承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原有生境。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继承和发扬城市历史文脉,创造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用以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在地形改造、植物配置、园林小品布置时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不要破坏原来较好的生境。特别是在郊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给居民创造一个优美、怡人的休憩娱乐空间;另一方面,用开发带动保护,为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准备。有关部门应对目前广泛存在的过度开发甚至是毁灭性开发风景名胜区的行为予以制止。

  (4) 增强生态意识,完善法律制度。在我国各级城市中,城市绿地还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经济建设发生冲突时,往往以牺牲绿地为结局。有些城市中,侵占、破坏城市绿地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与公众缺乏生态意识和法制还不够健全密切相关。城市建设者和生态学家应广泛宣传生态意识,使公众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根源上抑制侵占绿地现象的发生。另外,要尽快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有关法律制度,坚决贯彻绿线规定。

  三、结语—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之路

  生态城市是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而逐渐提出来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经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今后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让我们高举这面旗帜,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之路,为我们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兴宇,陈勇. 生态城市概论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 ] . 城市规则,1997 (6) :17~20

  [2 ]黄肇义,杨东援.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 ] . 城市规划,2001 (1) :59~66

  [3 ]王浩.“城市生态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D] . 博士论文

  [4 ]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5 ]马锦义.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J ] . 中国园林,2002 (1) :23~26

  [6 ]魏民. 构建城市的绿色网络———安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 ] . 中国园林,2002 (1) :27~29

  [7 ]李翼,张绿水. 浅论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 ] . 江西林业科技,2002 (1) :39~41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