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村景观设计研究--多元化与融合-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村景观设计研究--多元化与融合
[日期:2010-05-18]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荷兰尼塔设计集团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上海世博园世博村总体景观规划是由荷兰尼塔设计集团负责设计,世博村位于浦明路以南、白莲泾以东、浦东南路以西地段,总用地面积约373000平方米。项目由10个部分组成,功能为五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物流仓库、商业和办公等。

    世博会的国际居住社区

   

图1 世博村功能分区

    世博村作为一个国际社区在世博会筹备及举办期间,为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人员提供住宿、办公、餐饮、购物、娱乐、物流、后勤等需求。世博会后转变为领馆区或涉外区,为区内及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商务、办公、接待、购物、休闲等功能,将成为上海又一个特色鲜明的国际化街区。

    从社区需求到因地制宜

图2 景观效果图

    世博村整个社区注重国际多元化的个性风格需求,在满足各个地块的性质下将大社区的设计氛围一体化是有需要慎重把握住设计尺度。要“个性”也需要“共性”,同时考虑临时绿化的设计需要满足世博会间高标准的使用要求,同时做好临时绿化的投资造价控制避免过多的浪费。同时D地块中有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和斜坡覆土绿化、B地块浅水渠的水质循环和净化,同时社区中保留和迁移了部分高大的乔等一些技术问题也在项目之初得到了极大重视和考虑。考虑到社区内水景造价问题,采用分时段水景概念,在保证每段水庭院都有永久固定小水景的前提下,对大面积水景考虑有水和无水的两种景观,将浅水池结合人的休憩停留的场地进行趣味性的艺术处理。此方法将增加一些前期投入,但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维护和管理费用。池底的艺术化处理将给无水景观带来独特的解决方法。 

    “村”概念的放大

    世博村景观强调打造“家园”“绿洲”“人文”“个性”的人性化居住社区。通过对住区环境的塑造,提升居住者对“村”的认知感,“村”不是一幢楼,一套公寓,而首先是一片完整的社区,一个美丽的“家园”。在高层、多层环抱的建筑围合出的人工空间中创造出现代的生态绿洲,通过有机的组织,让其自身成为一个可循环的生态环境,调节区域性的小气候,让人能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让整个社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一个社区都将会创造出自己的“区域文化”,从项目开始策划运作,整个“人文”的创造就已经开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是一步步地将文化的火种传承并扩大,甚至是一个系统,并不停地延伸,国际性的社区是在开始之初就提出的概念。“个性”的创造是独特并不代表着怪异,在吸收传统景观设计的前提下,以开放的眼界去创造出适合上海世博的景观,使景观成为世博村的另一个亮点与标志。

    居住理念的自然性和人工性

图4

图3 景观水轴实景

    在平坦的A、B地块中运用地形学的多种形式模拟,塑造出不同的自然地貌,以简洁的几何式手法表现不同的自然生态体系,用谨慎的态度去模拟再现自然生态系统。注重生态的连续,在不同的地形中以柔和的林木沟通融合,让景观真正的立体化。用四维的方法去创造真正的自然景观,注重人与自然的联系,强调自然“谜”一般的自然特征,如水声、风声,岩石的沉重和稳定,缥缈神秘的雾,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光线。

 

    强调母题的重复运用,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与重叠。在材料上除使用新型的工业材料,如钢、玻璃外,还挖掘传统材料的新生魅力,将自然的材料纳入严谨的几何秩序之中。

图4 生态绿坡

    水池、地、岩石、砂砾等都以一种人工的形式表示出来,种植也都是整齐划一的。树木大多按网格种植。灌木修剪成几何绿篱,花卉追求整体的色彩和质地效果,成为严谨的几何构图中的一部分。

    D片区对坡地的处理模拟山林景观的效果突出“林”的效果,在坡底部分有较高覆土可能的区域种植高大乔木以达到绿色屏障的作用,在覆土较浅的区域以色小乔木为主突出季相景观,技术上处理好覆土固定,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

    屋顶花园种植选用一些景观效果较好的孤植树木来增强景观效果,主要以小乔木和灌木的方式处理花园以减少屋面覆土,在满足建筑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圆形的设计元素将规划道路弱化。充分结合景观小品或植物的布置,打破规划消防道路及登高场地对景观带来的影响。通过合理的高差设计以灌木绿化隔离作为围墙在满足景观绿色屏障的效果下也方便了后期酒店的安全管理。

    多元化感官景观交融

    世博村的居住型景观B地块紧紧抓住项目任务中要求的“国际多元文化”的需求,将规划结构中的四个组团做了风格的定位,以“东方”、“西方”、“工业”、“现代”为主题进行景观演绎,景观强调对植物、水体、小品、铺装设计用也按照四个组团来体现不同的个性,特别是植物的选择强调组团所要营造的都市氛围不同的植物将配合不同的主题。强调:“东方”的含蓄、婉约,在“东方”组团中植物选择有、梅、莲等具有较强中式代表的搭配,氛围塑造突出东方文化的安静、平和;“西方”的序列、一律,选用一些修剪整齐的植物,强调对称感、序列感;“工业”的宁重、沧桑,选用本地色叶树种,以落叶树种为主,强调季相景观如梧桐、银杏突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材料设计中结合现状的改造建筑,将一些工业废材二次转换使用。“现代”的靓丽、摩登,除了简约的图案和几何构图外,在灯光声效上相对突出,使用色彩较为鲜亮、明快,采用一些创性的手法的表达一些前沿文化。。

图5 细部景观实景

    隐性空间和显性空间的融合

    世博村B地块大量活动空间集中在水景周边,提高水景的可参与性. 增加水景以外的部分的绿化,减轻建筑周边的需要大面积硬质活动空间的负担.提供给人更多样的活动空间.

    与各地块的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对接后,解决消防、搬家、地库功能性的需求。道路的设计中,在解决交通、消防等功能问题后,主要解决的是乔木种植的空间分布,对材料类型、铺装形式及其它细节处理需要结合整体的设计风格定位。由于消防登高面的问题,设计中尽量设法躲开此不利条件将空间有机的调整,利用乔木色彩和季象差异创造道路空间的特色。

    通风井与围墙处理中考虑到绿化分级处理。

    充分考虑与白莲泾公园的的关系。在每一个内街的尽端都设置了视线节点和交通节点,并结合白莲泾保留塔吊与保留的工业建筑一起构筑一个反映工业文明的记忆广场在世博会的入口区将成为一个反映城市地域文化的特色城市街景。

    雕塑小品装置化,设置模式功能化,社区内共有雕塑小品20件,却很难直观的寻觅到雕塑的痕迹,生活其中体会到社区文化性和趣味性无处不在,如一对对工业痕迹的车档、“有生命的草坪”座椅等,将雕塑文化和景观效果完全融合。

    对细节设计中对材料、照明、植物和小品的设计中把握住保证街道的开敞性。尽量以简洁的设计方法创造出特色的世界村氛围,强调出不同的多元文化特点。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