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关于风景园林教育“中国特色”缺失的思考
1.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历史回顾 1.1 学科发展的局限性与滞后性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但昔日的辉煌历史并不能掩盖我们国家现代园林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远落后于英美等国家。以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为代表的美国景观园林专业已经有100多年的教育历史,并伴随着美国的城市发展和国家自然生态建设日益完善,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系统制度、完善的理论和教学培养体系。而在我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开设造园学等相关课程,新中国成立初期,风景园林学科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散。但在60年代风景园林学科受到打压,学科发展处于倒退状态,从80年代开始,风景园林学科在中国才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1.2职业化促使学科教育快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推进,风景园林设计己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涌现为社会服务的具有良好品德并为了风景园林事业进行创作的职业设计师队伍。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也就显得刻不容缓,这方面的先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北京林业大学创办的园艺系和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中的“风景景园规划设计”方向。特别是在8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大约有8O多所院校开设本科园林类专业或课程。可以说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在过去的二十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成果也非常喜人。 2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瓶颈 虽然在风景园林教育界前辈们的努力下,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随着近年景观教育大会的召开,全国园林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但是应该看到,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国特色”的缺失、专业观念的混乱不清,专业理论难以深入,缺乏实践以及学生文化修养薄弱等瓶颈严重阻碍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前进的步伐。 2.1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国特色”的缺失 在现今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太过于追求西方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风景园林的学生也喜好西方园林的轴线对称、均衡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形式美。吹捧“洋风、洋腔、洋调”,追求“洋树、洋花、洋草”,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这些西方时尚隐去了民族的、地域的和基址的文脉延续与基因传承,使人不知置身何处,似乎园林是为了满足一种心里猎奇而非功用于改善生态。而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则视之为腐朽、过时,殊不知,中国园林已经有几千年的造园历史,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世界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北京颐和园、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园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但是在风景园林的教育上,对中国传统园林不够重视,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绝大部分本科院校已不再开设中国古典园林的课程设计, 而对古典园林的认识则被逐渐限制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园林赏析、中国园林文化等课程之内, 部分院校甚至将其作为学生的课外兴趣。由于教育的缺失, 从而导致作为浩瀚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出现了断层, 无法得以延续和继承。中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就失去了“中国特色”。 2.2 重图纸而轻实践 由于中外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起点和思想的差异,中外风景园林院校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有所差异,国外的风景园林院校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园林的建造活动是如何从方案设施到施工的全部过程,充分了解风景园林工程各个程序之间的协调关系,充分培养了基本素质,园林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构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而我们还处在风景园林教育的初级阶段,只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工程实践的机会,所以风景园林的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中只重视图纸而不重视实践。大学本科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必须还得经历很长时间的再培训时期,这又是一个在教育的过程。何不在本科教育阶段就重视学生对于工程实践得参与呢?所以在专业教育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实践环节的培养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这里所指的实践不仅是工程类项目的参与和运作,还包括更基本的动手能力和相关植物、材料的认知能力。 2.3 文化艺术修养薄弱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在大学的本科阶段,人文知识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只是作为选修课进行学习。而选修课的学习大多过于随意,缺乏并要的引导和指导,这就使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严重脱节。而不懂得文学、美学等人文知识,缺少对美的理解和驾驭,在平时的设计中就难以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设计风格,只能陷入千篇一律的庸俗。使得风景园林的学生变成教育流水线上的产品,教育不能成就人才反而成为整个行业的悲哀。 在上述三个瓶颈中,接下来着重论述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国特色”的缺失。 3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风景园林教育的关系 较之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拓展,并日趋多元化。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所以对于“新与旧”的关系是风景园林教育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美学和古代园林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树之根”和“水之源”。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离不开“新”与“旧”的合,中国古典园林和山水美学是基础,而现代风景园林理论和技术是成长的必要因素。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特点为重视自然美、崇尚意境、追求曲折多变以及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品格。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如果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对我们的风景园林教育事业有很多的启示。 3.1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强调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现代园林在受到古典园林“自然观”启示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拓展。例如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最著名的就是麦克.哈格在他的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的综合性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 自然观的另外一个重要拓展,是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的拓展。即现代景观设计,开始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画景色。有意识地接纳相关自然因素的介入,力图将自然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纳入开放的景观体系之中。 3.2 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性化启示 虽然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属观赏型,服务对象都是以宫廷或贵族等为代表的极少数人。但是园林的功能都围绕人们的日常活动与心理需求展开,园林中的叠石理水、植物配置和休憩设施的设置都非常人性化,尺度适宜。“人性化”设计提供了现代园林的极大启示,现代园林设计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理论等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大众的多元要求和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对现代园林设计进行新的探索。当前的风景园林教育非常提倡学生进行“人性化”设计,其实完全可以凭借对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细节进行细细品味并从中挖掘出“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3.3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启示 “虽由人作,宛自天工”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精髓,从空间布局到叠山理水都尽量从自然界取得原型,在几千年的造园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设计技巧。如何相地立基,巧于应借的空间设计,庭园理水、置石,如何将建筑融合于周围环境等许多创作手法都值得现代园林去学习,也值得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