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园区白莲泾公园景观设计研究-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2010上海世博园区白莲泾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日期:2010-05-27]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3. 系统整合的设计内涵

  在所有的规划设计中都试图在一堆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突破与出口,我们需要的是在这些矛盾间寻找一个"空隙",在空隙中呈现一种"平衡"。合理利用一些独特的设计处理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设计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图7 多系统解析图

  3.1  单一元素统一化

  在设计中一直困扰我们的就是如何把这么多纷繁复杂的场地统一起来,我们做过多种尝试最终发现单纯的手法是统一的最佳途径,用"极少"控制"极多"。在设计中为了将世博公园的风格有一定的延续达到黄浦江绿带在一定区域内设计风格的统一化,所以选用了柔和的曲线作为设计元素的主导,在狭长的带状用地中"曲线"是最佳的设计元素,使用单一的曲线设计元素对场地进行统一是此次设计的主要手法,单一并不意味着单调,利用不同方式的曲面将地形、防洪墙、服务建筑等统一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空间来。

  3.2 线性空间节点化

  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多个节点是将场地划分处理的基本手法之一,在狭长的带状基地我们利用了线性元素将场地统一后,结合世博村的道路及视线我们综合协调考虑,在流动的条状地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设置了九个节点并在每个节点都赋予其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增加带状地形的趣位性及空间的可识别性。

  3.3 多种活动分区化

  中国造园博大精深。中国造园史上就提出过"园有静观、动观之分",何谓静观,就是园中游览者以驻足观赏为主;动观指有较长的游览路线。我们分析研究认为小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大景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动观妙在移步换影,静观意在花影移墙、峰峦当窗。通过地形与防洪墙的完美结合一条蜿蜒起伏的绿色绸带将所有场地捏合在一起,也将浦明路的车流与滨江的休憩人流进行分区

  因该绿地同时肩负着世博会间高容量人群密度,所以用不同曲线的走向设置起伏多变的不同空间将人活动的路线及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将停留等候的人与穿越的人有机的组织联系在一起,较大场地中设置较有特点的主题场所,以人的活动聚集为尺度,设置较多人参与的趣味性设施,达到可停留,可休憩的目的。

  3.4 各种要素典型化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及基地后工业时代的烙印给我们在设计时赋予了艰巨的责任,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功能使用的具体需求之间的关系一直缠绕着我们,注重地域的文化特色是设计的重要出发点。选择典型特征及符号并将其抽象表达,舍弃传统造园的表面形式,将中国园艺的精神及内涵重新表达,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吸收传统文化的路线组织,视线组织及空间组织。运用现代的形式、材料,满足功能所需要的规模、尺度、塑造出具有独特风格个性的中国世博的滨水绿地。

图9 水岸长廊实景图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