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质朴郊野景观营造的思考与实践-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专家:质朴郊野景观营造的思考与实践
[日期:2010-12-22]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赵铁楠 应欣   发表评论(0)打印



  3、“郊野自然”生境的营造方法与实践

  节约、生态、共生的理念要贯彻于整个设计始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是郊野公园方案初期直至现场后期贯穿各个工作阶段的基本原则。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有关郊野自然的营造:

  3.1郊野意境的环境营造应该体现审美观念的转变

  通过我们对第二自然的再认识,脱胎于第三自然的园林设计在触及郊野公园项目之初,就要树立有别于以往城市公园的审美标准。明确我们为终端使用人群所打造亲切、真实、乃至生动的郊野意境为目的。在设计与建设中有效把持景观节奏的变化,它有别于常规城市公园景观的突出特征就是环境包容力与景观弛度。

  3.2郊野意境的环境营造更能体现出多学科的综合

  郊野自然景观背后要求设计师将生态环境科学知识与风景园林造园知识相叠加,体现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充分结合。以天元公园原有鱼池改造后的野态水景池塘为例(图1)

  改造前                                       改造后(摄于天元公园)

图1 由原有硬质驳岸鱼池改造而成郊野池塘

  在设计师与相关生态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配合,通过池塘生态池底改造与中水给水循环利用,解决了池塘防水与给水;通过园林水景植物针对性配置与微生物投放,完成了野态水景景观与水环境的净化处理。从而,通过自然郊野的景观塑造满足了人们对自然郊野亲近感受的心理需求与相关活动组织,同时也完成了对其周边场所功能的转变与升级。

  3.3郊野自然生境的营造需要建立朴野回归的种植设计观念

  我们在天元公园、老君堂公园等项目的种植设计中就“纯粹与斑斓”的郊野意境景观营造意向与构想展开实践。对现状鱼塘、松柏林圃等基址的改造旨在表明对这一主张的探索与实践。

  3.3.1纯粹——对现状生态林的空间结构改造与全新植被空间的打造。

  单一的植被结构虽然缺少传统园林造景意义上的层次丰富、高低错落,但其却充满了足够的景深和空间序列感。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我们最大化尊重原基址主干树种的结构特征,力图把握好“第二类自然”里所包含的纯粹意境与朴素之美。

图4 利用场地现状改造而成的景观(摄于天元公园)

图5 郊野里的幽静与深远(摄于老君堂公园与天元公园)

  “纯粹”包含着“第二自然”里所孕育的量感美和韵律美。改造现状生态林所运用的“减法”设计手段其结果,是在最大化“第二自然”本身所拥有的真实、质朴的美。            

  改造前                                    改造后(摄于天元公园)

图6 改造后的松林空间更具空间美与量感美

  3.3.2斑斓——观赏与野生花卉组合在郊野类型公园中的运用

  观赏草近年来以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养护成本较低等特点,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得到大力推广,同时伴随人们审美趋向的日渐回归,观赏草在园林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青睐。观赏草在北京地区园林的应用主要分为地被覆盖型、孤植点缀型、片植丛植型、镶边屏障型几类。

  以中下层地被类植物配置来塑造郊野质感是突出这类绿地自然、野性景观特征的有效途径。各种狼尾草、柳枝稷、日本乱子草、求米草等种植可以充分展示郊野类型特征。

图7 充满郊野质感与触感的观赏草应用(摄于天元公园)

  野生花卉组合的应用赋予了大地斑斓的色彩和弥漫空气中的郊野味道。其花期长,适应性强、管理粗放郊野氛围营造浓郁的特点值得在“郊野自然生境”的景观营造实践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图8 路缘、场地边的色彩(摄于天元公园、老君堂公园)

图9 林下的斑斓色彩(摄于老君堂公园)

  3.4郊野意境的环境营造需要表现在相关技术的更新

  突显郊野质感与回归意向,纯粹、松弛的状态往往能够满足人们找寻原始、自然的真实心态。大量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材料运用与做法更新,使得郊野意境的营造要求设计师将生态环境科学知识与风景园林艺术进行叠加,完成科学、技术、艺术的最终结合。比如,以工程技术为支撑,通过对材料与技法的实践,尝试着打破常规公园建设中铺装与土壤的剥离,将材料与土壤融合,从而传递乡土质感、强调郊野意向。

图10 以碎石、麻绳组成的林间小径更具乡土质感、郊野特征(摄于老君堂公园)

  3.5郊野意境的环境营造应该强调对参与性“自然野趣”行为的引导与培育

  相比较城市公园,郊野类型公园应该通过松弛、亲切、真实氛围的营造完成人们由过去的单一“游赏”到现在的参与“游憩”观念的转变 。人们向往置身于野境中找寻野趣的快乐源自于们渴望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回归。我们在探寻与追求“郊野自然”景观环境的同时,同样要把持“游”的动态路径与“憩”的静态空间的组织与设置。只有动、静交织、游、憩结合的空间处理手法才能调动起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人们与大自然融合目的诉求。合理的游憩规划更加能够激发使用者的空间使用创造性。便于人们更加充分接触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

图11 鱼塘边垂钓的人群(摄于天元公园)

图12 公园里的亲子空间(摄于天元公园)

  3.6郊野意境的环境营造要求加强“公众安全”的辅助与建设

  北京“公园环”中单体公园规模普遍较大,大都地处城市核心建设区域的外边缘及过渡地区。我们在通过保留、保护、建设等措施积极营造郊野意境环境的同时,同样要加强公众安全的建设:

  a)以水体、沼泽湿地等景观为突出特征构建的公园,在保护及培育生态野境的同时做好危险提示系统与亲水安全设施等细节设计。

  b)在规划设计初级阶段就要对活动场地、服务类建筑、公园主路与夜间照明设施建立合理的配置关系,便于日后公园安全管控。

  总之,要高度重视、悉心协调自然野趣与公众安全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自然、安全的公共设施实体。

  3.7郊野意境的环境营造需要园林设计师具备局域洞察力与全局控制力

  对于设计,园林设计师要勤于对现状植被、地貌等肌理进行主动调研与反复阅读。要善于挖掘原有资源中所具备的景观特征与空间气质。

  对于投资,面对严格的实施批复与限额设计,设计师应该具备全局统筹的项目控制能力;对于景观节奏的分寸把握更要张弛有度。

  改造前                           改造后(摄于天元公园)

图13 通过调研结合现状植被状况调整路网设计后的松林空间悠远、宁静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