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薪酬和谐因子-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薪酬和谐因子
[日期:2008-08-20]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公平是“和谐”薪酬的基调。在项目管理模式下。由于项目经理承担的项目标的大小、工程技术难度、工期紧导致的完成难度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使得每个项目经理的付出及其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有所不同。这种差异若不能在薪酬中得到有效反映,则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薪酬“和谐”就难以实现。怎么办?不妨引入“岗位价值调节系数”这一和谐因子。 
   
  项目经理的烦恼 
   
  “不公平!”某工程建设公司的项目经理李先生忿忿地说,“目前我的基本工资和别的项目经理一样多,可我们这个项目难度这么大,项目周期这么长。而且业主要求很高,业绩风险这么大,奖金收入也很难保障。还不如做个小项目,又容易完成,收入也高。我的下属也都有这样的抱怨。让我怎么去管理、激励他们?作为公司安排给我的任务,我不好挑肥拣瘦,但这样的薪酬制度确实让人感觉不公平。”
 
  李经理就职的上海某工程建设公司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骄人的业绩,完成了许多知名的工程项目,在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声誉。随着公司战略的重新定位和明晰,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进入二次创业成功后的高速发展期。 

  为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公司人力资源总监KING先生根据公司业务特征,采取了项目矩阵式组织架构。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各个项目部员工的积极性,使薪酬更具激励性。前一阶段KING对公司的薪酬体系进行了较大变革。 

  首先,通过岗位评估确立了公司岗位的价值,根据外部市场数据设立了合理的有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和结构;其次,完善了绩效管理体系,所有员工的绩效工资与个人的当期业绩考核结果挂钩发放。与此同时,项目管理部还得到充分授权,在接受公司考核的基础上,内部还可以自主进行二次考核分配。 

  新的薪酬制度实施初期,极大地提高了各项目部的积极性,使业绩得到有效提升。但一段时间后公司发现。尽管业绩得到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效益与收入挂钩的目的,但是各项目部间却在薪酬分配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像李经理这样的抱怨和困惑不断传到KING的耳朵里。KING不禁自问:“我们的薪酬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背景分析  http://blog.mypm.net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已经从以往的相对稳定型向快速变化型转化,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能够对市场变化、客户要求做出敏捷、高效的反应成为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大多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而职能制组织结构由于信息的传递链条较长。使得决策的速度很慢,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因此,以项目小组、工作小组为主要形式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渐渐为许多组织所采用,其通过成立虚拟或临时的项目组,为客户提供专门的定制服务。这种方式尤其在工程建设行业、IT行业、咨询机构以及研究院所被广泛采用。 

  随着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广泛应用,基于职能制组织结构、以岗位评价为基础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否适用,以及如何调整才能匹配项目管理模式下员工的动态薪酬,正在成为企业以及咨询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员工薪酬是与员工所任职位紧密相关的。应该依据职位的重要性与责任大小,通过职位评价来确定职位在组织中相对价值的大小,然后,通过企业自身薪酬支付水平来确定员工具体的薪酬。 

  基于职能制组织结构的薪酬模式适用于那些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组织架构明晰、部门及岗位设置较为规范的企业。岗位评估也多适用于相对固定的岗位。基于职能制结构下的岗位价值评价。直接应用岗位评估工具即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http://bbs.mypm.net

  而矩阵式组织结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项目团队具有临时性,一旦完成项目目标,该项目团队就将解散,重新分工。组成新的项目团队。因此,在矩阵式组织结构下,项目本身存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