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重生的鼓浪屿老建筑-遗产要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期待重生的鼓浪屿老建筑
[日期:2009-07-30]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大门紧闭的金瓜楼

  位于泉州路的金瓜楼,是一座典型的南洋与欧式风格混合的建筑,因屋顶有两个貌似金瓜的塔顶而得名。“金瓜”橙黄泛金,8条瓜棱十分明显,支撑穹顶,8支棱角春飞卷,神韵古朴,属拜占庭风格。建筑内部房间、厅堂的分置则是中西结合,既有中国传统的厢房和公用的中厅,又有欧式的壁炉和宽廊。这别墅样式的洋楼,全部梁、柱、楣、檐、板、角装饰的却是花卉、禽鸟、植物等中式浮雕,颇具乡土气息。

  1924年,在菲律宾经商致富的龙海人黄赐敏,以4万银元买下金瓜楼,在安顿全家老小以后,仍返回菲律宾。1947年,部分眷属赴菲律宾定居,如今,黄家的儿孙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颇为兴旺,真可谓“瓜络绵延”。文革后,金瓜楼由房产部门代管,住进了四五户人家。由于年久失修,房子的结构已老化腐坏,墙体风化开裂,大部分装饰图案残缺脱落。近年来,黄家孙辈陆续回大陆探访祖业,但因继承人众多,产权难于明晰,对建筑的保护一直没能达成一致意见。转自建筑中国网。

  为保护这幢在鼓浪屿风貌建筑中独具特色且不可再生的建筑,鼓浪屿管委会决定由政府先垫资对该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将来该建筑如出租或出售等,业主或代管人应偿还政府代修的费用。

  2008年5月,修缮方案开始组织实施。由于许多花饰、禽鸟图案已经破旧毁坏,残缺不全,管委会通过寻找有关的老照片和左邻右舍的老人回忆,经电脑组图后,特地从外地聘请古建筑传统艺人,采用原建筑使用的材料,应用原有的建造及造旧方法修复,于2008年底完成了金瓜楼的修缮工作。一度暗淡的金顶,如今又重现了鲜艳的色泽。

  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契合点

  鼓浪屿是个美丽的小岛,午后的艳阳下,舍弃相当不准确的手绘地图,沿着蜿蜒不平的小路,在这个迷宫般的岛上邂逅尽可能多的有故事的房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都可能是某位名人住过的地方。

  远离了喧嚣的商业区和蜂拥的游人后,视野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或者住了太多人,或者完全被遗忘的老房子,寂静的深院,斑驳的高墙,破败的门窗。生锈的铁门旁,可能还挂着一些牌子,提醒过往的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的显赫,由不得人不感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与鼓浪屿老房子一同老去褪色的,还有这个小岛曾拥有的艺术气质。由于岛上生活不便,原住民中一些高素质人才和高收入群体逐渐搬离了鼓浪屿,而将老房子闲置或出租给流动人口,疏于管理与保护,这些老建筑在岁月风霜的侵蚀下,华美的容颜日渐褪去了昔日的光泽。

  相关部门提出,要保护修缮历史风貌建筑,并已经付诸行动,很及时也很必要。

  但光这样是不够的。空有一个华丽外壳的建筑,依然没有生命力。除却固有的建筑艺术特色,老房子里演绎的悲欢离合,也成为这些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正是因为承载了无形的历史,这些风貌建筑才愈加光彩照人。诚如厦门博物馆原馆长,鼓浪屿老建筑保护专家龚洁在《鼓浪屿建筑》一书的概述中写到:“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幢别墅或一条街道,更重要的是传承数千年的民族精神,这才是至为宝贵的。”

  对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单纯的修缮和开放。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功能性与观赏性、保护与市场开发中寻找到契合点,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修缮完毕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何借助老房子的开发,提高岛上居民素质,复兴鼓浪屿的文化,恢复鼓浪屿原有的“贵族气质”,回归并提升“艺术之岛”的本原,才是鼓浪屿的发展真正之路,也才能使老建筑真正永葆青春。

编辑:zhaohua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