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马岩松心中的“北京2050”(图)-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建筑师马岩松心中的“北京2050”(图)
[日期:2010-07-23]  来源:筑龙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马岩

  绿色的爬山虎占据了半壁墙垣,在北京北新桥板桥南巷胡同内一座不起眼的老式办公楼里,由马岩松创立的以时尚和未来感著称的MAD建筑师事务所坐落其中。

  作为国内建筑师“名流”,马岩松获得的荣誉包括“国内建筑师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2006年加拿大The Absolute Towers,又称‘梦露大厦’,将于2011年建成),参与2008年北京“鸟巢”火炬塔设计。除此之外他还拍过广告,代言过名车,他拍起照来酷劲十足的表情都使他和他的作品一同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在MAD建筑师事务所内,一身牛仔休闲打扮的马岩松笑着告诉笔者:“我觉得自己和外界给我的时尚、先锋的定位相矛盾,我认为不是一提先锋,就是怪异,就是没法交流思想,相反我觉得我是个挺温和的人。”

  但这个自称“温和”的人,在建筑设计时有着自己坚持的理想和信念,他说:“我不和两类人打交道,一类是去我那里找工作,上来就问工资给多少的;第二类就是找我做项目的开发商,一开始就问我收多少钱的。”之所以如此,按他的话说:“建筑师的设计要对人们未来的美好生活负责,不是所有的设计都是以合同和金钱为依据的。”

  “低碳和绿色建筑”

  作为一位有着国外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建筑师,马岩松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并在毕业时因为给纽约设计世贸大厦重建“飘浮岛”方案获优秀设计毕业生奖。同时,他在著名的伦敦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的工作经验,也让他对中西方建筑的不同之处有自己的体会。

  马岩松认为西方的建筑设计史和西方不同时期的思潮间是一种因果的关系。举例来说,“现代主义体现在建筑上,就是那一时期建筑成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化的机器。”具体表现为“为了解决战后人们没房子住的问题,建筑被设计成方块、容易复制的、低成本简单模式。后来这个思潮一直影响到全世界,后来还发展成一种现代主义美学。”

  对于现在西方建筑的主流设计思想,马岩松认为是“低碳和绿色建筑。”他说:“中国建筑缺少的就是这一点,现在一谈到低碳建筑首先就觉得是技术上达不到。”

  城市发展应为人服务

  素有建筑界的“诺贝尔”之称的建筑界最著名奖项“普利策建筑奖”(PritzkerPrize)自1979年创立至今还没有中国的建筑师获此殊荣。

  对于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普利策建筑奖的得主,马岩松笑答:“下一个肯定没戏,因为历届得奖的建筑师大都已经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但是,“所有人也都可以说希望得奖,不过恐怕等真到那个年龄的时候可能早已不在乎这些奖项了。”

  嫌自己“成名太早,希望再经历一些磨练”的马岩松把建筑设计看成是一种乐趣。并把“做自己”和“做自己想要的建筑”贯穿在他设计始终,按他的话说:“百年之后,一个建筑师不可能翻出当年的报纸、杂志证明自己是个名人,但是他设计的实实在在的建筑却是证明自身价值的最好物证。”

  马岩松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山水城市,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在城市中人的利益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打个比方就是,“像中国古代的建筑一样,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让人们可以寄情于景,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中吟诗作画。”

  他认为,如果解决不好“城市发展应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服务”这层关系,就会出现矛盾。就好像现在城市建地标性建筑所遇到的反对声,“人们反对的不是地标性建筑,而是与他们生活没有关系的地标性建筑。”

  “央视新大楼是北京CBD的地标性建筑,当时设计初衷中有下面形成绿地的想法,但那块绿地还是被围起来了,人们并不能使用它。”与此相类似,“奥运会建的那些地标,如‘鸟巢’等,人们还是不能随便进出,平常也没有免费的公益演出让人们真正地去体会并使用它。”

  “胡同泡泡”里的民本观

  正是有这样一种理想的支持,马岩松设计了“北京2050”的方案。这个方案在国内没有展览过,原因是“找不到赞助”。该方案是2006年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出后通过网络被人们知道的。

  “我做很多东西,不是以实现为目的,实现就要受很多牵制,我认为未来就是这样,就先画出来,这反而有一个更好的作用,可以影响人,影响人的观念。”马岩松告诉笔者。

  “北京2050”分为三个部分:天安门人民公园、CBD上空的浮游之岛和未来胡同。据马岩松介绍,这其实是想解决三个问题:“未来被绿色覆盖的天安门公园,是想解决公共空间的问题,让其转变为市民可以真正利用的公共空间,成为未来城市的‘绿肺’。”

  而飘浮的CBD是要解决“高密度城市的问题,高密度就是缺乏土地,未来的CBD不再简单地追求高度,而是把城市变成水平的,将数字工作站、多媒体商业中心、独立飞行器停泊站、剧场、餐厅、公园、旅馆、图书馆、观光、展览、体育健身,甚至人工湖等城市功能和建筑抬到CBD城市中心之上。”

  最后一部分“未来胡同”,是想解决老城市中历史的发展问题。在胡同里安装水滴状的胡同泡泡,这个光滑的金属曲面类似外太空小生命体的建筑,其实是加建在北京古老四合院内的卫生间和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以这种方法让古老的历史在现代中得以延续。而这种最初乌托邦似的理想,三年之后第一个“32号泡泡”已经出现在了北京老城区的北兵马司胡同。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在MAD办公室里发现了那个传说中马岩松设计的“为了使金鱼过得更幸福”的鱼缸。秉承他一贯为居住者提供幸福理念的设计,通过摄像机对鱼缸内鱼的活动范围跟拍,经分析发现传统的四方形鱼缸与金鱼的实际活动范围并没有直接关系,于是一个内部扭曲并有多条管道相通的鱼缸应运而生。该设计获得2004年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

  马岩松告诉笔者,两、三年前的某次慈善拍卖会,这个鱼缸拍了40万元,全部捐给公益事业。最近为奥地利使馆SOS儿童村募捐,他又做了一个鱼缸拍卖。虽然也曾有人找他谈过收买鱼缸的版权,要将其商业化批量生产,但按马岩松的话说:“不是所有的设计都要变成商业,再说我也不确定生活在我鱼缸里的鱼是否幸福。”

编辑:dff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马岩松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