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师鲁杰:建筑这个微缩的宇宙-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古典建筑师鲁杰:建筑这个微缩的宇宙
[日期:2011-02-12]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鲁杰说,现代建筑解决住房功能问题,无法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面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之问,所以,我研究古建筑不只是关乎文化艺术,而是意识到它必须造福人类。好建筑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对得起那些有生命的好建筑。

  鲁杰,1945年生于成都,古典建筑高级工程师,四川古建筑科研所所长。已出版《华夏古亭》《天人合一紫禁城》等专著17部。花费八年心血完成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古建筑艺术大观》(十卷本)影响深远。1989年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四川古建筑艺术》撰稿人。近日根据他创意的青城山地标性建筑——老君阁即将落成,更引起各界关注。

  我们要对得起那些有生命的建筑

  成都城市格局的科学性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进入建筑行道已40多年,单是从事古建筑修复、古建筑营建已近30年。你如何看待成都城区格局的形成?

  鲁杰(以下简称鲁):成都“二江抱城”和“三城相迭”的格局,这是中国城市中唯一的。东为大城,西为少城(清代改建满城),中心为皇城。这涉及“三桥九洞石狮子”的来历。

  俱往矣,单看明朝的成都。第一代明蜀王是朱元璋的第11子朱椿,历史上称作蜀献王。修建者把蜀王府位置定在今天人民南路展览馆到红照壁一带,此地为成都城中心。一座雄伟壮丽的皇城浑然落成。与此前成都的建筑相比,它的精美和气度都是前无古人的,在中国省会城市里也是唯一的特例。蜀王府建筑风格承袭了紫禁城雄风,坐北朝南,红墙黄瓦,飞檐高耸。皇城坝三桥为正南、正北方向,桥北端距皇城的三个城门洞约一里,桥南正对红照壁。桥与桥之间间距约五六米。三座桥中两侧的稍短窄,唯正中一桥拱形较高,桥面较宽,桥体更长。其石板两侧刻有龙纹。三桥均有三个桥洞。成都旧有“三桥九洞石狮子”一说,指的便是皇城坝三桥。这样的皇城格局,对今天成都的道路骨架与公共空间的结构具有深刻的影响。

  记:这样的城市布局除了历史原因外,有无科学性呢?

  鲁:古人兴城讲风水,其实用今天的科学眼光来分析,风水里包含很多可以验证的科学原理。仔细一点的话,可以发现成都街道布局并非正南北和正东西朝向,而是呈顺时针方向略偏30度,这是要让城市迎向西南风。这样风不但可以使得街道、两边建筑通风,而且可以把落、灰尘、瘴气吹走。成都地处北纬30度,日照偏少,北靠东的城市主轴线,加上两江环抱的地貌,有利于城市采光。可让不同方位的房屋都能吸纳光照,让阳光中紫外线进室内杀菌,减少居住者患病几率。从这一角度看,从秦朝逐渐形成的成都城市布局和朝向,在全世界也绝无仅有。

  多年前,我在西安半坡遗址的复原图里,发现半坡居民将门户直对,夏季太阳只能照到门口,冬季阳光可以直射到中柱,最大限度利用了日光。这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建筑智慧,后来成为风水学里的“向阳人家好风光”。

  记:建筑就是历史的见证。你认为建筑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因素是什么呢?

  鲁:成都古城墙依地势高处而建,它既不可能方方正正,也不可能平整划一。周易的智慧告诉人们因势利导,“变而通之以尽利”,建筑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也由此逐渐形成了青瓦白墙、窗雕花等传统川西民居飘逸的风格。这就是“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

  记:目前成都尚存哪些值得关注的老建筑呢?

  鲁:明末清初,成都古建筑毁于一旦。现存的清代寺庙宫观和民国初期的西洋风格建筑,还有一些民居院落亟待保护。比如水井坊一带的原生态民居,内有“巷子里的院落”,在国内也是十分珍贵的。另外,像东府街到南府街一线,尚存一些街肆老建筑,颇值得关注。

  古建筑的秘密

  记:什么是古建筑的秘密?

  鲁:建筑是四维空间及长宽高和存在时间,你只有把房屋当成一个宇宙,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记:“画天书”是否也属于传统建筑法里的秘密?怎么听起来像密电码呀?

  鲁:说得对,对外人而言就是密电码,像美国电影《风语者》里的呼号。古建筑讲究代代相传,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之心。这其实训练的,就是匠人必须具有“人脑的网络”,所以古代工匠修房造物从不需要图纸。图纸就在他们的头脑里。这种口传所形成的“语言施工图”,在内行听来立即就呈现为“立体语言图纸”;说是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神秘的行规、行话制约了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胡乱修造之举,但要彻底弄懂这些秘密,让古建筑的精华技艺在今天具有可操作性,是非常困难的。

  1962年我还是一名普通的木工,一次接到一个从未遇到的工作:单位准备把几百间老房子从沙河坝“迁移”到异地,所有房间必须保持原样,不得弄错一根木头。师傅叫我动脑筋,我知道古人有这门绝技,无以名之,我叫它“画天书”。就是说,根据一栋房子上万根木料、砖石的方位、排布,用一种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符号标画出图纸,分别作记,拆下来后,再在异地进行组装。我苦思了很久,逐渐找到一种方法,不但完成了“天书”,而且根据我的“天书”完美复建了房子。

  记:这是否促使你深入系统地研究古建筑?

  鲁:是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有一种对古建筑研究的极大热情。我跑遍了多处中国著名建筑的所在地,前几年为了写《天人合一紫禁城》,我进出故宫起码就在数十次以上。当然了,最苦的是1992年我承担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图书”十卷本《中国古建筑艺术大观》的写作。我把古建筑分为屋顶(包括泥塑等)、屋身(包括斗拱艺术等)、台阶(包括台基、栏杆等)三大部分,遍及皇宫、寺庙、道观、民居、院落,为此我耗费了8年多心血,收集拍摄了几万张图片和数百万字资料。由于实践性很强,如今这套书成为很多仿古建筑者的技术指南。

编辑:jad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