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南京老城南:一场注定的败仗-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保护南京老城南:一场注定的败仗
[日期:2009-08-07]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时断时续被拆迁的老城南

  沿着千章巷进去,很容易看到杨国顺的房子。石棉瓦的屋顶,还有一扇枣红色的门。这间房子在南捕厅四期拆迁工程的范围内,但杨国顺拒绝搬迁。

  杨国顺把鲜红的宪法封面贴在了墙面的左上角。宪法是他的最后一道防线,拆迁人员上门,他就竖起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予以回应。

  他在墙面上书写了五行粉笔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宪法是母法,是国法。其它法皆子法”、“房虽旧避风雨安居乐业喜淘淘,房不大三代人国共二党经两朝”、“视家为根,没根就没命”。

  杨国顺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也不会签字的。”他说,“要么留在原地,要么强拆。”

  杨国顺感到十分困惑,这几个月来,总理的批示、调查组的结论、副市长的表态,还有专家的不断呼吁,仍然不能阻止南京老城南的疯狂拆迁。

  消失的南城

  1945年,杨国顺就是在千章巷29号出生的,他家先后有四代人住在这里。除了“文革”期间,杨国顺在外“流浪”了十年。其余时间,他一直居住在这间小房子,“生在这儿,长在这儿。”早些时候,房子只有18.7平方米,后来自己改建增加了一些面积,也不过23平方米,现在住着他一家四口。

  拆迁公司给的条件是7200元一平方米,只能购买离市区20多公里的安置房。而一街之隔的金鼎湾国际、天安恒隆花园两个新楼盘,前者均价每平方米2.2万,后者是1.8万。

  千章巷附近的泰仓巷、评事、南市楼都在拆迁范围内。8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这些狭窄的小巷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片大片的搬家公司广告。

  “一夜之间就贴满了。”泰仓巷22号的马邦保说,他也是一位强硬的反对者。

  “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我们高兴得不得了。但是拆迁公司来了根本不一样。”马邦保说。当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老南京人迁走后,取而代之的是高档的别墅、会所。

  8月3日下午,他手持一份7月10日出版的《南京晨报》楼市版,指着一则《王者归来—城中顶级别墅》的软文。文中提到的别墅位于甘熙故居边上的熙南里,预计单价在4万元/平方米以上。

  “老城南是属于南京人民的。把南京人赶绝了,南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说完这话,马邦保扭头向旁边站立的十多位拆迁户大声喊,“你们同意吗?”“同意。”众人齐声响应着他的问话。

  在泰仓巷46号的张志强看来,城南人有城南人自己的文化。这些语言、生活习性、人际关系等原生态的东西离开了老城南就没有了。“如果以后要拍一部《城南旧事》,到哪儿去取景?”他说。

  在这些老城南眼中,每条街巷都有它的典故。8月3日下午,杨国顺、马邦保带着记者在这几条街巷转悠。他们看着经过的水井、澡堂、小学唏嘘不已。“我们没有其它的要求,只是为保护老城南尽最后的一份力量。”杨国顺说。

  南京地方志办公室史料专家吴小铁曾对老城南的居民做过入户调查和访问。在他看来,老城南的居民对拆迁的问题有两种态度。

  一类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他们更希望房子能保存下来。因为是祖宗留下的房子,蕴含着浓厚的感情在其中。还有比较现实的原因则是,拆迁后的居住条件有可能会恶化。另外一类外来迁入的居民则有迫切的拆迁需求,以此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8月3日下午,评事街的一位女拆迁户就表示,“我们也想搬,但是给的钱太少了。”

  三次上书

  看到老城南价值的并不仅仅是老城南的这些原住民们。

  早在2002年2月,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佛学专家杨永泉就起了一份《关于建立南京古城区的建议》。在此之前,他花了三年多时间走街串巷,进行实地考察,摸清每条巷子有多长、多宽,有多少古民居。

  该建议后更名为《关于建立南京古城保护区的建议》,获得了蒋赞初、梁白泉等20位著名专家教授的一致赞同。专家们集体呼吁,尽快停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行为,在城南建立三大古城保护区。

  一直以来,杨永泉都为南京的“青砖、小瓦、马头墙”而自豪不已。

  1983年,红学家周汝昌来南京时,杨永泉曾陪他到夫子庙游览。周汝昌站在秦淮河的文德桥上,望着成片的古民居说:“南京太美了,北京不如这里。”那时,老城南还保留着既有的原貌。夫子庙周围的马头墙一片连一片,层层叠叠。

  同样是这一年,中国当时的最高建筑—金陵饭店开业,37层,110.4米高。杨永泉那时就意识到,“南京这个城市保不住了。”

  他的忧虑成为现实。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严重破坏。

  到了2006年,秦淮区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成立了“双拆”指挥部,颜料坊、安品街、船板巷、门东的多片历史街区被拆除。

  2006年8月,16位知名人士发出《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吁请停止对南京老城南的最后拆除。呼吁书获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拆除工作一度告停。

  但是今年年初,南京白下区、秦淮区的南捕厅、门西、门东、教敷巷等现存的几片历史街区全被列入“危旧房改造计划”,并于春节后陆续启动拆迁。

  4月份,南京当地的29位专家联合发出一封题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的信函,分别寄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委以及南京市委。他们在信中说:“再这样拆下去,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就要名存实亡了!”

  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第一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但这位81岁的老人已经不对它的前景抱有希望了。“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8月2日下午,坐在藤椅上的梁白泉透露出些许无奈,“三年前就不乐观了,现在更加不乐观。”

  三年前,他就决意不参加政府组织的会议了,“不去做政府的门面。”由于年岁过大,他惟有通过签名这种形式支持对老城南的保护,“表示一下是非观念。”

  29名专家学者上书后,5月下旬,温家宝总理就老城南拆建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抓紧调查处理。

  6月3日,南京市规划局牵头邀请签名专家到南捕厅、门东进行实地查看。拆迁现场令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兵异常愤怒。

  不久前,他带一位记者来看时,这里的老房还是好好的。现在隔一间拆一间,剩下的老房失去支撑,摇摇欲坠。“你们叫我们看什么?”一向温文尔雅的薛冰禁不住指着规划局和建委的官员鼻子大骂。

  “老城南改造,既然大家争议这么大,那就放慢或者暂停。”参加了专家座谈会的南京市副市长陆冰说。他当即指示相关部门暂停老城南改造工程。

  6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来到了南京。短短三天时间,调查组向负责老城改造规划的专家了解情况,与递交呼吁书的专家学者座谈,到老城南拆迁工地现场调查。

  调查组要求:立即停止甘熙故居周边拆迁工作,拆迁人员撤离现场。同时,由于甘熙故居是国家文保单位,周边建设牵涉到国保单位的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因此周边建设、规划必须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7月17日,南京市规划局局长赵晶夫在当地电台的《政风行风在线》节目中表示,“现在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是坚决停下来。”他还请听众放心,“肯定是要停下来。”

  疯狂的拆迁

  调查组的表态一度令杨国顺等人颇为鼓舞,但是现实很快就击碎了他们的幻想。

  7月4日,评事街38号的房子被强拆。这是一座祖传的老房子,已有100多年历史,此前整修成两间门面房对外出租。户主不想要补偿款,而要求回迁,遭到拆迁办拒绝。在接到《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裁决书》,以及《行政强制搬迁决定书》不久,房子在几个小时内被夷为平地。

  7月10日,南市楼1号母女两人的房子被强拆。据当地居民描述,早晨7点半,数十人破门而入。仅穿着内衣的母女两人被从床上拎到了门外,一辆大卡车立即把她们及其私人物品拉到了偏远地区的一所过渡性安置房里。

  7月23日,泥马巷39-3号金大顺也接到了一纸《行政强制搬迁决定书》,要求他三日内完成搬迁。作为公房承租人,他的房屋评估的建筑面积为19.18平方米,补偿款合计为13.1万元。

  8月2日上午,据薛冰介绍,其实强迫居民搬迁的事一直未停。拆迁也只是暂停了一段时间就又开始了。拆迁公司创造了新的拆迁方法:先用墙把门窗封闭起来,从里面开始拆,当人们发觉时,房子已被拆除殆尽。

  “疯狂地、不计后果地达到他们的目的。”薛冰形容说。

  6月27日上午,嘉兆巷5号105室遭窃。窗户的钢筋栅栏被整体拆除,家中财物被盗。第二天夜里,另一扇窗的钢筋栅栏又被整体拆除,剩余财物被再次盗走。

  据居民们反映,现在衣物、车辆被盗的事件频频发生,之前是极少发生的。居民们为此组织了一个民间的治安联防委员会。

  据薛冰了解,南捕厅四期工程总拆迁建筑面积达21.5万平方米,需搬迁居民约4200户。之前2000户的拆迁相对比较顺利,而剩下的2000户到7月中旬还有一半未搬。

  抛开故土难离等情感因素,补偿标准太低是一个根本原因。拆迁户不能够原址回迁,但拆迁办提供的标准仅为一平方米7000多元。如此价格只能到偏远的郊区购房,这又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上学、就业、看病等。

  据马邦保了解,拆迁办承诺的经济适用房“时间、地址、价格”都未定,此前的拆迁户有的等了好几年也没有住进安置房。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