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一湖清水”成为逝去的记忆-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莫让“一湖清水”成为逝去的记忆
[日期:2009-11-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皮曙初 廖君   发表评论(0)打印



  全国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近50年已减少约1000个内陆湖泊。面对湖泊让人揪心的命运,“让湖泊休养生息”,不仅成为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吁,更成为所有社会公众必须面对的迫切课题。

  我们需要正视这样一个结果,在一度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下,肆意排污、围网养殖等掠夺式开发,使湖泊萎缩、植被衰退、水质恶化等一系列苦果逐渐呈现。根据统计,我国88.6%的湖泊水质已呈富营养化和中营养化,藻类水华频频暴发。这意味着,若不采取行动,在不远的未来,13亿人将难觅“一湖清水”。

  湖泊也有“生命”,休养才能生息。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不仅需要扬汤止沸,更要釜底抽薪,壮士断腕,控源截污、进行流域生态化治理理应成为不二的选择。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江河湖泊进行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边治理边污染、越治理越污染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令人痛心。

  湖泊的污染在水中,而根子在岸上。在当前我国湖泊污染治理技术落后、管理体制陈旧的情况下,保护观念的滞后,无疑是我国生态环境和湖泊的可怕杀手!一些地方仍未放弃“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GDP,一些地方排污设施成“摆设”等等,直接增加了控源截污的难度,不仅阻碍了湖泊休养生息的步伐,更使湖泊的境况雪上加霜。

  要真正实现湖泊休养生息,必须多管齐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遏制对江河湖泊的污染冲动,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重点监管造纸、化工、印染、制药等重污染行业和容易引发污染的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排放,对湖泊进行流域性的生态治理。惟其如此,才能在我们和子孙的生活中挽留住那“一湖清水”。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