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北京热岛降温?-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怎样给北京热岛降温?
[日期:2010-03-0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台桂花   发表评论(0)打印



  ■编者按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来谈这个问题,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但其实,城市热岛效应不仅仅发生在夏季,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热岛效应。只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的感受最为明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本版仅以北京市为例,请专家就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何提高城市绿化率等问题进行解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未雨绸缪远胜于亡羊补牢,如何控制城市热岛效应急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核心提示

  早在10年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就对城市热岛效应展开研究。当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1040平方公里的规划市区内,热岛面积已占到1/5。近年来,北京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绿化面积也有了明显增长,与以往相比,城市热岛效应总体上有所减缓。但是随着北京城市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些城市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地区,正在成为新的热岛。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小月河等多块城市楔形绿地建设,城外的大环境生态绿地可以通过这些绿色走廊直接切入二环路,为城市中心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凉爽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能正确地利用已有的技术,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城市热岛效应可得到有效缓解。

图为北京市朝阳区通惠河南岸景观公园——庆丰公园。 CFP供图

在城市尤其是用地紧张的中心地区,利用现有条件,实施屋顶绿化可有效缓解热岛效应。

图为北京市朝阳区华贸中心屋顶绿化工程。CFP供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建筑物越来越高大密集,小汽车的使用愈来愈普及,加上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等,导致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威胁。

  首都北京也不例外。近年来,饱受热岛效应的困扰,尤其是到了夏季,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让人们在室外无处躲藏。至今,许多市民依然对2000年夏季的酷热天气记忆犹新。当时北京持续高温曾超过一周,城区最高气温达到42oC,一度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的高温中心。

  日益明显的热岛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北京城市的热岛效应近年来有何变化、呈现哪些特点?建楔形绿地为什么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现有的城市布局下,如何控制热岛效应?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延明,请专家进行了深入解析。

  北京热岛效应加剧,急需寻找对策

  记者:目前,北京城市的热岛效应是否出现了新的变化?

  李延明:早在2000年左右,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就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对首都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立项研究。当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北京1040平方公里的规划市区内,热岛面积已占到1/5。时隔将近10年,北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绿化面积也有了明显增长,城市热岛效应总体上有所减缓,当年一些热岛强度非常高的地区,如五棵热岛区,现在热岛强度已经明显降低。

  但是随着北京城市开发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在总体强度有所降低的同时,分布更广,影响范围更大了。城市的一些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地区,正在成为新的热岛。初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开发建设,很多地方由过去的农田变成了施工工地,绿化工作要在建筑完工后才能全面完成,导致新的热源产生。这些地方急需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加大绿化力度,尽快控制热岛的发展。

  记者:造成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李延明:热岛效应的产生与城市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对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自从20世纪初期英国学者霍华德发现城市热岛现象以来,众多学者先后开展了相关研究,可以说,其成因已非常明了。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原有的自然条件,不断增加的高楼大厦以及水泥等不透水铺装代替了原本是果园或农田的土地,特殊的城市下垫面和密集人群的活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就是这种环境变化的负面影响之一。具体来讲,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与以下3种因素有关:

  一是受到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另外,城市的自然下垫面减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相应地也就被削弱了。

  二是城市大气环境遭到污染。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密集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大气环境进一步升温。

  三是受到人工热源的影响。工业生产、机动车运行、居民日常生活等,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在这些过程中排放的热量直接影响了大气环境。

  屋顶绿化可有效降低热岛效应,但面临操作难题

  记者:在北京目前的状况下,如何尽最大可能,采取措施,缓解北京城的热岛效应?

  李延明:城市绿化、水体和城市风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因素,在城市中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绿地、增加城市水面以及引导和促进城市风的形成,都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北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只要有城市化就会有城市热岛效应。我们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避免或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比如,目前,北京市提出建设11个新城,那么在这些新城建设中,就要充分注意应根据城市的环境容量来确定城市的规模、发展速度等等,来避免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制定之后,是否执行,如何执行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像许多城市问题一样,对待城市热岛效应,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重要得多。否则,等热岛效应产生了再去避免,面对的困难会多得多。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增加绿化面积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数据表明,当一个地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0%时,绿地对热岛效应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当绿化覆盖率大于50%时,绿地对热岛效应的削弱作用极其明显。一个规模大于3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明显降低,基本上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的热辐射强度相当。因此,我们建议在城区建设集中的公园绿地,在高热的环境中为市民提供避暑纳凉的地方。

  但是,现在北京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是,土地紧张,人口密度大,建筑物高度集中。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绿化覆盖率,缓解热岛效应?

  一份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城市的楼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量将下降80%,城市热岛效应就会消失。目前,北京市仅6层以下建筑物就有6900万平方米的裸露楼顶,如全部进行楼顶绿化,将极大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近年来,虽然北京市在推进屋顶绿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人们对于屋顶绿化,依然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很多人担心在屋顶进行绿化会破坏房屋结构,导致房屋设施出现损坏等。其实,屋顶绿化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障碍,很多问题可有效解决。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在操作层面上,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因为屋顶绿化不仅需要种植花草,更需要大量后期的维护,这些工作如果全部由业主承担,增加的物业成本由谁来负责?负责多少,都需要仔细思量。

  目前,日本和德国在屋顶绿化方面都做的比较成功,日本是采取建筑面超过一定的面积,强制业主必须对屋顶进行绿化,而德国则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推动屋顶绿化。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这对于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建设城市楔形绿地,缓解北京热岛效应

  记者:楔形绿地为什么能缓解热岛效应?

  李延明:楔形绿地不仅可以把大的绿化带从郊区延伸到市区来,把清爽洁净的郊区空气输送到市区来,起到连通城区和郊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建立一个生物通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从2004年开始,北京启动小月河楔形绿地的建设,当时拟定建设7条楔形绿地,现在已经调整为10条。尽管由于建设用地等等因素的影响,楔形绿地建设的面积和规模都还没有规划中的大,也还没有完全形成从郊区到城区的大连通,但是楔形绿地的建设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记者:“热岛”时代,对城市绿化是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延明:城市热岛的分布与当地的绿化状况有直接关系,哪里缺绿地,哪里就有热岛。因此,对于城市绿化,决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全市绿化的总面积,要更好地发挥绿化功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必须重视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在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绿地分布的均匀度,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使集中绿地在城市内部不同地段中相对均匀分布,提高绿地的覆盖率,以当地的植被缓解当地的热岛效应。

  同时,在绿地建设中还要重视种植结构的合理性。我们认为,在相同面积的绿地上,具有乔灌复层种植结构的绿地,能够从环境中吸收更多的热量,更好地发挥其改善环境小气候的作用,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在当前城市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改进和完善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种植结构,尽可能多地采用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既兼顾绿地的景观等其他功能,又使绿地的生态功能健全,是更好地发挥现有绿地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维持城市良好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关链接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但是,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来说,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oC时,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会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使大气中O3浓度上升,加剧大气污染,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