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制频道 → 法制在线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林业改革必须先为山林确权
8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16期《求是》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一篇重要的文章。因其是总理在6月22日会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整理稿,所以也是一篇亲切的文章。 文章开头,总理就指出:“我国林业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场改革是农民的创造,是基层的经验,它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一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读全文,不难看出总理对林权改革的殷切期望。 客观评价,在温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的这几年里,其理政风格是鲜明的,那就是重视国本民生、强调公平正义、关怀弱势群体。这种风格的核心是人本精神与民本精神。 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很少真正了解“三农”问题。巨大的城乡差别导致了城乡人民的生活几乎完全处于两个世界。城里人对农村的认识总的来讲是肤浅的,一些知识份子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的,这些人在发表意见时,而不能全面准确地考虑到农民兄弟的感受。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并贯彻中央的“三农”政策。 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三农”政策时,并没有事先对“三农”问题进行把脉。所以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推出一些惠农措施外,不能从意识发展的角度考虑农民的长远利益。 人大多是趋利避害的,大都是利己后才可能持久利他的,对这种事实不能予以忽视。市场经济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个人的利益也要得到应有的保障。 温总理关于林权改革的论述好在哪里?好就好在他尊重常识,他引用自己在基层调研时干部和农民总结出来的三句话说清楚了林权改革的意义—“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这三句话显然体现了一种因果关系:山不定权,树就难以定根;树不定根,无恒产者何来恒心? 略知我国林权历史的人们应该能够体会到,温总理引用的这三句话并不是无所指的。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的林权改革整体上是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提及国家的林权政策,人们更为熟知的是以前政府总是告诉农民有封山育林、绿化祖国大好山川的义务,而农民并没有对其林业资产真正的经营权和处置权。 喜看层林莽苍苍,山上山下种树忙。我们相信,在基本完成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后,农民的植树热情会得到持续的激发。 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毕竟,林业是一个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报率并不高的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都要有经营意识。如果说,因为粮食生产涉及一个国家的安全,所以不得不对粮食生产和小农生产模式进行保护的话,林业则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林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尽可能丰裕的资金进入其中以实现林业种植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林业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抛弃小农意识。 应该说,不论是在银行信贷、保险,还是财政方面,中央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农民种树。比如,明确林权可以用来进行抵押贷款。但是,如何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更是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不要忘记,为了中国经济尽早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但直到今天,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推动林权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不是应对金融危机,缓解农民工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林业政策既需要高度透明,又需要高度稳定。而这,不是一句“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70年不变”就能够涵盖的,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
编辑:jojo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