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祯:北京城的主心骨和护心绿网--帝王宫苑-大师专栏|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孟兆祯:北京城的主心骨和护心绿网--帝王宫苑
[日期:2010-08-23]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 2010年8月19日,“皇家园林城市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国、瑞士、法国、英国、日本、约旦、澳大利亚、古巴等国家的皇家园林保护管理的学者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名园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价值、发展机遇和挑战,寻求皇家园林保护和管理的新思路,创建皇家园林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此次论坛是“北京皇家园林文化节暨第五届北京公园节”的系列重要主题活动。

 

孟兆祯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园林教育家、园林学家、北京林业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先生到会发言,他演讲的题目是“北京城的主心骨和护心绿网——帝王宫苑”。孟兆祯院士对北京的城市格局进行了分析后指出:中国古都皆以皇城为中心,外层为内城,之外再为外城,皇城自为北京的主心骨;清代形成三山五园等一系列皇家园林与建国之后新建的紫院公园、陶然亭公园以及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兴建的奥林匹克公园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还有元大都布置的五坛八庙共同组成北京的绿色护心网。

    以下为孟兆祯先生的发言内容:

  中国古代园林分类因相对于私家园林而称为皇家园林。细究起来,称帝王宫苑更为确切。中国的古代都城是以皇宫为主心的。主心骨确定以后再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格局完成城市的总体布局。北京作为辽、金、元、明、清五代的都城,既秉承了传统而又有所发展,达到中国古代都城最后的一个高潮。帝王最重视安全,北宋末京城与宫殿层层相套,最外是新城,里为旧城,旧城包围着中间的宫城。北京明清两代皆沿袭元大都而发展,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皇城中的紫禁城。京剧《游龙戏凤》中的皇帝说他“住在大圈圈中的小圈圈,小圈圈中的黄圈圈”中。宫总是四面围合封闭的。

图片引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图片引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主心骨既定,南自泰山,中贯北京,末端是元代蒙古都城,形成一条南北长7.5公里的中轴线,这就是北京唯一神圣的一条中轴线,不存在第二轴。杜甫《阿房宫赋》说“二流融融入宫墙”,我国自秦代就引谓水入都城,形成“引水贯都”的传统。北京更有所发展,元代郭守敬在建立北京城水系方面为后人留下一片馀荫。他发现了昌平神山的白浮泉水源,但并不直接南引,避免了清河一带不必要的水头损失。而是循“水不择流”的传统,引水向西至太行山山麓,再沿山麓向南从而接纳了太行山的地面径流。行至玉泉山又汇合了玉泉山的泉源,清代建清漪园后又设高山湖持高水位,养水湖沉淀泥沙,然后再东引至清漪园昆明湖作为的北京水库储藏。清漪园引长河再从西直门附近入城,经三海流入京杭运河,将北京和大海相沟通。不仅南水北运开辟了北京种水稻的农事,更开辟了水上丝绸之路,元时现在什刹海的码头,千帆丛樯,俨然国际大都市也。皇家园林与北京城市水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关系。现代生态专家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大气环流带,最宜开辟水面或绿地。后海和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从西面拥护紫禁城。

  中国视治水为国家大事是基于水在生态、城防、水运、消防、造景、游览等多方面的效益。三海原为旧河床低地,辽代曾局部开发为“辽屿”,建元大都时城市中心水系就奠定了与皇城“随曲合方”相佐、相融的关系。这条水系在北京城内和郊垧“顺藤结瓜”,这些园林和水面把平滞严整的建筑群靓扮为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的人间仙境,充分发挥了园林“以人工之美入自然故能奇,以清幽之趣药浓丽故能雅”的特色,以诗画创造城市空间。

  金中都在后来元大都西南莲花池一带。于金中都东北建立了大宁宫(北海)。金人在军事上取得政权而在文化方面诚服于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崇仰北京汴京的艮狱。金人进京有感于势单力薄而汉人甚众,故以人工堆起琼华岛山以为镇山,藉以为精神的寄托,琼华岛山有明显的仿艮狱之意。主山出东西二山头,且引金水河入山造山中水景,仿艮狱引景龙江入万寿山。明代又以护城河土人工堆景山以为紫禁城之“屏扆山”,北京清代城市的中心落在景山万春亭。有一说法认为北京城西北角切去方角,是为了从西北边线中点引东南角的对角线才能与东北——西南的对角线交叉落在中轴线的景山上。

  清代北京紫禁城内的慈宁宫、建福宫、宁寿宫和御花园,汇同北京城以景山为中心点,北海为中心区,连同什刹海、北海、中海、南海的皇家园林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主心骨,张福荫于京城,从主心骨往四面发展。

  城市、建筑、园林创作之源都是环境。元大都称京城之形胜“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抚中原,正江淮,枕居庸,奠朔方,峙万岁山,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田,负山引河,壮者帝居,择此天府。”元大都审形度势,以辽金琼华岛,太液池为城市中心区,经后海万宁桥可达城市中心之“中心台”,足见建筑、街道和园共同构成城市形象,相互制约而共同发展。在中轴线、主心骨的引领下布置五坛八庙,此八庙为内八庙,外八庙在承德避暑山庄北。加以城门、胡同形成完整的都城。城内帝王宫苑含御花园、乾隆花园、建福阁等花园,还含五个祭坛及园林寺庙。祭坛和花园是有区别的。天坛等可开放游览,但祭天之坛是科学定性、定位。主题是历史文物保护所在,应定性为园林祭祀建筑。

  清代形成的三山五园是北京的绿色护心網。海淀一带是紧接太行山麓的低湿地。其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皆有泉,加上畅春园、圆明园皆因山水成宫苑,是为三山五园。这只是宫苑的一个干网,再加上在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的基础上建的行宫,西山园林寺庙共同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从西北维护北京。清代统治者自关外冷凉的气候带进入关内的北京,不耐暑热,便趁清代康乾兴盛之事大兴土,建造避暑的离宫别苑,离宫间还建了大量的行宫。从北京到避暑山庄,其间有二十多行宫。都循“相地合宜,巧于因借”之理法造园。

 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

 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    

编辑:lily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