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景园林师 → 学术思想|风景园林师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刘秀晨:古建园林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着力点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10年8月19日,“皇家园林与城市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来自来自中国、瑞士、法国、英国、日本、约旦、澳大利亚、古巴等国家的皇家园林保护管理的学者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名园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价值、发展机遇和挑战,寻求皇家园林保护和管理的新思路,创建皇家园林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此次论坛是“北京皇家园林文化节暨第五届北京公园节”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原北京园林局副局长刘秀晨先生到会发言,他演讲的题目是“北京古建园林的新生 兼谈将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着力点”。以下是刘秀晨先生的发言内容: 北京古建园林的新生 李瑞环同志在政协会上有一段精彩的讲话。他说:“继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夭折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进入20世纪的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国家到了任人宰割的危亡关头。……我们走过了十分曲折的道路,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错过了不少发展机遇……”。又指出:“今天的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而正在走向富强繁荣;不再是愚昧落后,而正在走向文明进步。”一席话使与会者无不为之动情。 我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联想到北京的古典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所经历的沧桑与沉浮,正是此话的印证与写照。它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历史悲剧,从满目疮痍到近半个世纪的休养生息,今天,大部分又恢复了历史原貌,或者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重新绽开笑颜。两个百年之交是何等的迥异。北京古典园林从世纪之初的秋风落叶走向今天的春芽绽枝,我们作为园林人有理由为它的新生感到自豪并可以告慰先人。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前些年参与了部分文物园林的修葺,感受颇深。远的不讲,颐和园从恢复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直至耕织图,修缮佛香阁、排云殿、畅观堂和大船坞等等。一年修一处,年年有新举。气势恢弘的昆明湖清淤工程,20万人次的义务劳动,一个月清走67万立方米湖泥。场面之壮观,真是令世人瞩目,令当事人难忘。如今,水面湖光粼粼,碧波荡漾,春柳依依,被赞誉为世界风景园林之壮举。奥运前夕,当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和东宫墙外湿地恢复之时,更是展现了美好的画图。 天坛从70年代祈年殿落架大修,到90年代搬走文革中留下的土山。修葺斋宫,南北神厨,恢复东北坛墙,整理祭天乐谱和礼仪展具,拆迁花木公司,恢复绿地,复壮古树。之后,又全面复建了神乐署景区,一步步为天坛添神韵,增光彩。连基辛格博士都饶有兴致地十几次游坛,为此由衷感叹。 有人讲,北海是北京一处历史最久远的集锦式园林。环绕水体外围的一串串庭院:小西天、九龙壁、快雪堂、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大都已“修旧如故”。近几年琼华岛上白塔、永安寺、“琼岛春荫”、庆霄楼、一房山、蟠青室等等也都一个个重新亮相。1997年,又对团城全面修葺。最可贵的是修缮过程始终是尊重历史,尊重文物原有的规制、材料、尺度,能保留的都不会推倒重来。就拿快雪堂的乾隆苏式彩绘来讲,斟酌再三,保存较好的,能不动的都不动。基本上是原汁原味,即使是仿制的也都作到忠于原作。北海、景山、团城与故宫构成的皇城中心,以新的风彩展示着古都的身份和历史地位。 香山著名的28景也在逐步恢复其原貌:翠薇亭、璎珞岩、知乐濠、隔云钟、听法松……。近年来整修了双清、见心斋、香山寺遗址、眼镜湖等。复建了欢喜园并新建静翠湖、佳日园、香炉峰等几组景区。全面维修了碧云寺罗汉堂。恢复了观赏红叶最佳处玉华岫。著名景区香芴窟也已重现芳容。中外驰名的香山不仅以红叶吸引八方游客,还以其纷繁的人文景观展示其独特的诗情画境。 这些年作过大量修缮的还有潭柘寺、戒台寺、八大处等等。昔日的萧条已被眼下的辉煌和如织的游人所替代。 50年代在周总理的关心下,云绘楼从中南海迁至陶然亭公园。70年代双环亭、瑞象亭也分别异地重建于天坛、陶然亭。90年代顺承郡王府从全国政协大院移至朝阳公园。园林古建的异地重建在北京谈不上太多,但也有过几次成功的尝试。 所有这些成果是在几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其中浸透着决策者、建设者、复原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汗水与辛苦。尤其是新一轮皇家园林的大修缮,更是给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天坛祈年殿景区、颐和园佛香阁长廊景区、北海琼华岛景区,以金碧辉煌和修旧如故迎接奥运。 从古至今,北京都是荟萃国之精英的文化竞技场,绽开中华各路风采的百花圃。北京的园林更是博采北雄南秀之众韵,具有海纳百川之胸怀。盛清昆明湖西堤六桥以及谐趣园,现今集国内古亭精粹之陶然亭名亭园都是其例证。无论皇族王室之园,还是名公巨卿之庭,都以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情趣,令人回味。具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和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今天我们园林人不仅要用更多的新绿浸润它,还要用更细的匠心保护它、恢复它、完善它。因此,在古典园林的修葺、恢复中,必须尊重历史并要持谨慎科学的态度,吸纳种种社会、历史、自然与艺术的营养,以详实的史料为依据。我们这一代首都人,对北京古典园林的新生所作出的贡献将会被载入史册。
编辑:linlik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