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园林绿化体制改革的思考-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株洲园林绿化体制改革的思考
[日期:2008-11-26]  来源:株洲园林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督管理弱化。建管不分、建养不分、管养不分的体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同时,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株洲的环境历史欠账多,加之建设理念滞后,缺乏规划设计、竣工验收、养护管理等规范、强制性措施,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致使全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特色不明显。

  管理体制滞后。一是用工制度落后,园林绿化局直属单位都是固定职工制度,人员包袱重,职工收入低于全市人均水平,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导致养护效率不高、质量不好;二是区管园林绿化部分,特别是河东三个区,缺乏人财物支撑,养护管理严重滞后。

  资产效应不好。如:市苗圃应是以培植生产苗木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为主,但228余亩的圃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玉兰山庄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但缺乏有效的市场管理体制和手段,基本上是连年亏损,没有发挥优良资产效应。资产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是制约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

  对策与建议

  深化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园林绿化管养体制,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全国各地的城市决策者和园林绿化工作者正在积极探讨研究和摸索试验的重要课题。

  更新观念是先决条件。要从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已不仅仅是栽花植树的简单问题,而是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他不但关乎一个城市的整体品位,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因此,要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系之中,认真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实现管理效能化是中心。园林绿化管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打破产业发展“瓶颈”。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建、管、养三分离,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养护长效化。通过用工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优化产业发展是目标。园林绿化是一项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新型产业,涵盖景观设计、建设施工、新技术研发、苗生产、园林景观的资源开发、利用等众多领域,其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更可以成为经济建设的有益补充。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