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海:社会各种力量要参与城市规划-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王富海:社会各种力量要参与城市规划
[日期:2010-07-19]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郑丽虹 齐洁爽   发表评论(0)打印



  主讲嘉宾简介:

  王富海,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规划》杂志编委。深圳市政协委员,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曾荣获国际建筑师大会(UIA)城市规划专项“阿伯克隆比”荣誉提名奖(1999)、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2000)、国家规划设计金奖(2000)。

  17日下午,原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富海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深圳城市规划的30年历程。

 

 
 

  发展分三阶段,敢闯、创新、发展

  王富海将深圳的城市发展分成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那10年,可以说它的主题叫做‘敢破善闯、昂扬筑基’。”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这10年的主题叫“改革创新,开放搞活”。第三个阶段是最近的10年,主题是“惯性发展、矛盾积累”。“积累的矛盾也在这10年慢慢暴露出来。”王富海谈到,“后5年,土地基本上快用光了,开始出现了负面的状况,具体的表征有堵车比较严重、房价比较高,超出了市民承受的范围,对城市的竞争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规划适度超前,发展迅猛健康

  王富海把这三个阶段结合城市规划以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了回顾。1985年深圳特区的总体规划确定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结构,叫做带状的从东到西的组织结构,“后来深圳的整个发展让我们觉得这个结构是一个具有超强弹性的结构,这个规划得了当时国家规划奖里总体规划的第一个一等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1991年到1995年,深圳把带状组团的结构继续往外延伸,但分成了三个带,一个是西部的发展轴去广州的,一个是中部的发展轴透过东莞去广州的,还有东部一个发展轴去惠州的。1995到2000年,以迎接香港回归作为契机,这段时间城市的提升非常明显,包括海岸线、城市道路、街景绿化、公共空间,还有国门整治、商业街整治,以及在宝安、龙岗提出一镇一广场、一村一公园的方式。

  到了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福田中心区的建设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都成为深圳的标志性事件,城中村的改造也成为政府强力推进的一件事情。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也基本确定,在城市发展的结构上提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构架,形成三轴两带的轴带构架”,在这个框架中,提出了城市双中心,即罗湖、福田作为传统的中心,前海中心和宝安中心合起来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核,另外要做5个城市的次中心,包括龙华、光明、龙岗、坪山和盐田,另外还有8个组团的中心。

  王富海还介绍了这30年来深圳的6次总体规划,他表示,深圳城市建设的组织在这些总体规划规划的协助下,适度超前于城市的需求,是深圳发展得这么快、这么猛,但是基本上还可以保持比较健康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规划有得有失,协商式规划开启未来

  归纳成就,王富海表示有三点:一是追求规划的高水准,并且在建设中先行一步;二是在体系、技术、操作上,对城市发展的操控性比较好;三是在城市规划的技术上,深圳有很多方面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的城市规划不枉深圳特区作为全国改革创新的实验地的职责。”王富海也表示,深圳规划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遗憾的事情,他同样归纳为三点:布局结构没能理顺,建设用地没能控制,领先优势没能持续。

  谈到未来,王富海认为将面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低碳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挑战,在科学发展上,深圳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制约和协调要符合规律;在和谐发展上,深圳的民主、法治、公平要成为重点;在低碳发展上,需要在宏观、中观、微观方面对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在创新发展上,要求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也要求城市发展的手段创新。

  “以前做的是理想规划,现在我们做的是科学规划,未来则是协商式的规划,也就是说社会的各种力量要共同参与规划,决策者、领导者、建设者、规划者以及广大的市民、企业,大家一起来协商,才能够把这个城市规划好。那时候,相信深圳的规划将从物质规划变成对政策方面的讨论,并且最终会走向一种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的引导上面来。”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