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磐岩:对于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难功能的几点看法(图)-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王磐岩:对于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难功能的几点看法(图)
[日期:2008-09-16]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王磐岩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磐岩在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上发言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磐岩在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上发言
 

  中国风景园林网 2008年9月13日,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在南京顺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建设部城建司、南京市政府、江苏省建设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上海园林学会、台湾造园学会、南京市园林局、上海市园林局、许昌市园林局、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单位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著名风景园林师等。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和南京林业大学主办,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和中国风景园林网(www.chla.com.cn)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就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难功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磐岩的发言: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沙龙。这个会把绿地避灾作为研讨论题,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我们在讨论行业发展的时候,能够有危机意识,这对于我们更好,更平稳地发展,非常重要。

  汶川地震之后,接触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借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是绿地的作用。汶川地震后,看了很多现场拍摄回来的照片,也到了现场,对绿地在地震后展示出来的作用有比较强烈的感受:一是避灾场地,二是绿地植物对人的心理抚慰。

  从现实情况看,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带的避灾作用非常突出,无论是从紧急避难还是地震初期的避灾,都反映了这一点。

  至于绿地对人心理的功效,是出乎意料的震撼。四月份我刚刚去过都江堰,地震之后又再次走过,对比强烈。都江堰那么繁华的旅游城市,地震之后成为一个满是危楼的空城,让人不禁颤栗;但它的绿化没有损坏,郁郁葱葱的绿化保存着蓬勃的生机,让人觉得这个城市还有希望。因此,我觉得绿化对于灾区的灾后重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绿地的综合功效是非常大的。

  第二是绿地规划。通过这次绿地避灾的研讨,我想说应重新审视我们的绿地系统规划,重新审视绿地建设当中几个问题。

  一是指标问题。我们城市用地有限,绿地也是非常有限,留出多少绿地合适,这也应从影响城市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必须重视恰当指标的确定。

  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布局。今天很多专家都提到了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好性。城市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区绿地的留存与保护,是我们现实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必须要通过研究予以解决。我们很多城市可能绿地指标不低,但多在城市外围,这是不能很好解决现实问题的。从前段时间调研看,绿地承担的避灾功能主要是紧急避难或者临时避难,人口稠密区周边的绿地作用更大,更为关键。绿地是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避灾场地,城市中心区小绿地的存在,应是我们审视和评价绿地避灾防灾功能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要谈绿地自身的安全。如果绿地本身不是一个安全的用地,又怎么能够担负起避灾避险的功能?

  第三我想谈的是绿地的综合防灾功能。在谈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的时候,不能单纯地看地震。地震是重要灾害,是影响巨大的灾害,但城市的灾害不仅仅是这个,洪水、热浪等都是灾害,所以综合考虑绿地的避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城市各有侧重,不同的避灾要求绿地的布局、设计不同。

  第四是绿地设计要平灾结合。今天有很多专家提到了这方面内容,我非常赞同。在强调城市避灾绿地功能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绿地的最基本的功能,不能因避灾要求而改变绿地的最基本设计。

  最后一点,我想谈一下标准规范的问题。因为这段时间参与绿地避灾这方面的探讨,感到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确确实实是很粗浅,或者是非常短缺,很多的指标都不确定,急需研究。目前,我们在考虑增加和编制有关绿地防灾避灾内容的标准规范,借这个机会,希望各位同人就这方面的研究、探讨的成果多多沟通,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