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科学化的若干思考-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城市规划科学化的若干思考
[日期:2010-07-05]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作者:扈万泰 宋思曼   发表评论(0)打印



  摘 要:城市规划科学化是针对城市规划领域还存在许多差强人意之处而提出的命题,是规划工作面临面向现代化的时代挑战。通过对城市规划科学化源起、内涵和必要性的阐述,揭示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本质是以求真、理性、务实、批判的人文精神,不断与时俱进,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和科学合理。结合重庆市规划工作的实际案例,探索了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思路和要求。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科学化,城市设计,带状绿化广场,蛇形路,重庆市

  科学技术推动下的城市发展一日千里,城市在单纯追求GDP增长向全面和谐发展转变的历史关头,对在既定目标下安排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城市规划科学化是新要求的具体形式,体现了城市规划与时俱进的精神。2002年,邹德慈在城市规划年会上做《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报告提出:“科学的规划体系是保证城市规划科学的重要条件。”在学术界以批判的角度阐述了城市规划合理性的保障问题。2002年江泽民视察北京市规划工作时,对城市建设工作明确提出“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的原则,从政治管理的角度强调了城市规划科学化问题的重要性。2007年3月8日,胡锦涛在全国人大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对重庆提出的四项重要工作中,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时指出:“要努力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化,科学地确定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和总体框架,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城市和农村、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把保持城市原有的特色和展示城市发展前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城市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的讲话将城市规划科学问题作为指导重庆发展的方针和途径,成为重庆市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纲领。可以说,城市规划科学化成为新规划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城市规划工作者面临的全新挑战。

  1  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内涵

  1.1 城市规划的科学属性

  1888年达尔文对科学给出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的结论。”他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1999年版《辞海》对科学的诠释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正确的合乎规律符合事物本质的通用原则,被视为一种定律常作为结论拿来运用。有些观点认为城市规划并不是科学,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工作,是一个政策体系,是宏观调控的工具或者是一种艺术,;法国让保罗·拉卡兹(Jean-Paul Lacaze)说,唯一能够将城市规划领域与城市地理学领域区别开来的东西,就是行动意愿的存在以及在改造城市空间时行使权力的前景。指出了城市规划存在主观引导和于预。张庭伟指出城市规划有别于其他缜密科学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规划理论重在实际应用而缺乏理论性强的专业理论;二是规划方法应川中存在大量的定性方法分析,规划更多的是一种描绘性(descriptive)学科,而不是分析性(analytical)学科。然而,批判角度的总结恰恰忽视了规划学科的特殊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邹德慈指出,现代城市规划学系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或边缘学科),它吸收了自然科学(包括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以及视觉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美学知识在内,经过融合,特别是通过大量实践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这足以说明城市规划具备科学属性,但它的科学含义还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殊意义是其他科学所不具备的:①城市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城市规划的蓝图是最终要付诸实施的,直接指导实践运用于实践并要经实践的检验,城市规划本身要具备很强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②城市规划是一门社会属性很强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城市规划是社会各力利益冲突的聚焦点,规划做好了可以协调各方利益,解决社会矛盾,若考虑不足就会引发矛盾。城市规划社会属性的视野中,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仅是社会矛盾引发或者调解的表现形式;③城市规划是一门政治属性很强的科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规划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是宏观调控实现大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具备政府考虑和安排城市长远发展的这一职能。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已经完成丁从单一的城市建设发展蓝图向公共政策属性的复合型转变,成为政府实施公共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和政治属性,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各类科学的复杂科学。

  1.2 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内涵

  城市规划科学化是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许多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着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而提出的。城市规划科学化是要使城市规划在编制、审批和监督等工作中的主观认识及其活动符合客观实际和科学合理。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定义也并非绝对的。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见性的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发展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实际情况。例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修编,总规实施几年后要进行评估,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制度也要随城市经济发展而适时修改和完善,这些都体现了城市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事实上,《城乡规划法》已经建立起了这样的制度,反映了城乡规划体制与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思路是一致的,具备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城市规划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完善不等于简单地否定以往的规划和工作。在规划实践中,常常存在过去的规划不适应现在的发展,未考虑到新出现的状况,包括规划水平不高的问题。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客观规律,人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限的,人的主观认识会随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过去规划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其客观原因的。现在的规划也不可能完全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也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去完善。诚然,与时俱进是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应有之义。

  城市规划科学性的理论本质是在某时间段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目标预设与过程执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实质是要引入一种科学精神,即求真、理性、务实、批判的人文精神。规划师通过专业技术,识别和协调涉及空间利用的不同利益集团需求。规划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艺术,规划的科学化也是以科学精神进行协调的过程。

  2  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城市规划事业长足发展,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面对快速发展的现实和现代化的高水平要求,暴露出亟待深入探究的矛盾和问题。

  2.1 规划编制的质量制约规划水平的提高

  一般编制20年的总休规划,常被理解为一种终极状态的蓝图,它对未来长时间发展的预测能力必然是有限的。目前,总规一般做得偏深偏细,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控规的问题是:①规划的指标确定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没有很充分的城市设计研究作为基础,不少是凭经验确定,随意性较大;②控规编制过程十对于土地权属关系及边界调研不深不细,地块划分随便,在实施时缺乏可操作性;③规划地块性质确定得过于绝对,刚性过强而弹性不足,缺乏开发时所需要的合理灵活性。所有这些问题造成了规划修改与调整过于频繁,给人以城市规划不够严谨和随意性大的印象。

  2.2 城市设计的质量影响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

  一个好的规划变成高品质的建设现实,需要有法定规划编制和管理为基础,其中规划实施阶段的城市设计尤为关键。但在空间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较多城市设计品质不高的问题,大多存在较多粗放性与放任性,简单化的理想规划往往忽视具体的现实条件。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结构的科学性缺乏深入研究和创造性构思,总体艺术布局难尽如人意;在微观层面上,规划设汁粗糙不够细致,不必要的细节又过于繁琐而大大降低了环境品质。

  2.3 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决定着规划实施的效率和公平

  规划管理是实现规划编制和城市设汁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规划管理有如下进一步改进的方面:①规划管理在目前依法行政和管理环节较为复杂的现状下,要减少环节和简化审批的科学机制,以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社会成本,建立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形象;②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中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协调,建立起公示、听证等公众参与的利益协调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社会公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③建立和完善城市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机制,彻底根治违法建设,还城市以良好的生存环境。

  快速发展与规划的进步是喜人的,与此相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说明了城市规划科学化的,任务依然繁重。

  3  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实现途径与实践探索

  3.1 牢固树立发展的观点

  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首先要时刻谨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具体有两点:其一是规划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规划工作要紧密围绕发展大局来开展,而不能过分强调规划不顾实际的理想化;其二是由于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要发展、政策形势需变化,城市规划要主动调整、完善、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城市规划科学化的严谨态度。

  1997年重庆改直辖市,国家对重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已有的城市空间格局难以承载全新的发展机遇。1998版总规是重庆直辖后第一部城市总规,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性质,确定了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为直辖起航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辖10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国家适时地为重庆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时逢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确定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充分体现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意图。在总规实施两年后,重庆自身发展条件与国家战略发展找到了结合点。重庆已基本具备承接国家给予机遇,实现更高理想的优势与条件,同时伴随着国家区域统筹要求、中国经济增长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的深入推进,重庆从发展后方变为发展前沿,314战略部署和城乡总规都从国家层面给予定位,指导重庆构筑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为响应新时期国家对重庆的各项战略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构建内陆开放高地”战略构想,开展《重庆市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从国家的要求、直辖市自身地位需求,重点对城市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重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建设与保护明确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在总规编制中,树立发展的观点,不断与时俱进引领城市发展,这既是总规职能的应有之意也是规划“保鲜”的精明之策。

  3.2 针对现实勇于自我否定

  城市规划要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F不断的吸取新时代新背景给予规划工作的新条件,要勇于自我否定,不断与时俱进,针对现实、针对矛盾,而不是脱离实际。自我否定并不是完全否定以前的工作,这种否定要建立在对过去和现在相关条件(包括主观思想)改变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过去尚未考虑到的新要素进行重新整理后,对过去规划进行及时的校正。

  试以冉家坝龙山大道的景观改造为例。冉家坝地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新发展的地区,龙山大道位于地区中心位置,在总规中定位为城市景观大道,道路红线宽80m,中间设20m宽绿化隔离带,双向8车道,长约1800m,已部分建成。从建成段实际使用状况来看,存在3个问题:①过于强化交通功能,与景观大道的功能不符。因在景观大道外侧与之平行和垂直的道路系统已经承担了地区的交通功能,再过分强调交通功能就不太合适;②道路空间利用率低下。现状道路总面积达144000平方米,其中车行路面积为46560平方米,绿化带面积为50400平方米,造成用地的极大浪费;③道路绿化重形式、轻功能。道路中间景观绿化隔离带被车行道包围,树种繁杂,缺乏实用性和整体性,因难以进入而无法为广大市民所共享,生态效益和美感也不强,制约了景观大道功能的发挥。针对现实需求勇于自我否定,决定对已有规划进行修改为景观大道的主导功能是休闲,在生活性的公共交通的功能定位上,确定景观大道双向4车道已能满足通行要求,因此,将中间20m绿地与另外4车道将近30m宽封闭为50m宽1800m长的带状绿地广场。调整后将近9万平方米的用地变成可供市民使用的城市开敞空间,形成较好的城市公共环境。道路线型设计结合两侧已有功能性的广场做出富于变化的蛇形道路,这既提高了公共开敞空间的环境品质;又增强了景观大道的趣味性(图1-2)。目前,该规划方案将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3.3 勇于突破大胆创新

  事物在发展变化,过去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编制的理论、标准和规范难免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因此,规划编制、管理和执法都要有敢于突破和不断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来迎接新的挑战,通过理论、技术和体制的创新,追求适应发展变化的新规划依据,这是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关键要求。

  重庆市在打造城市特色方面不断创新探索,摸索出既属于重庆本土特色又能展现大都市风范的重庆建筑风格。每提及此都会联想到传统民居吊脚楼形式,吊脚楼作为陡坡、峭壁、悬崖及大范围坡地条件下争取较大的居住空间而产生的特殊的民居形式,既能体现本土的山地特征又能够展现历史风貌,是较为理想的重建筑演绎的母题形式。但在现代科技推动和外来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虽然强调建筑风貌特色突出,但也要包容兼融多样性发展,对此,重庆追求的重庆建筑风格应该突破仅吊脚楼这一特征,强调整体协调性和局部丰富性。在全市,整体风貌要体现重庆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统一整体建筑色彩和材质,以雅致柔和的灰色调为主,不采用不协调的鲜艳字幕的颜色,外墙材质要提高标准,运用良好的现代材料比如石材、青砖、灰墙等材料,禁止使用白色、粉色和黄色瓷砖;建筑单体,提倡用吊脚楼的母题元素与现代建筑结合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细部,并在色彩材质统一的条件下容纳各种外来的建筑形式,产生更多丰富变化的建筑形式和城市空间,探索形成城市整体统一而局部变化的城市风貌特色。目前,重庆市在滨江地区推出若干个片区作为城市现代风貌的展现区,以风貌打造为切入点展现重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寻求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精神的城市面貌。在规划设计阶段,以“重庆风格”理论为指导,组织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对项目的风格进行研究和设计,形成特色鲜明又优雅大气的重庆风格并加以推广(图3)。

  3.4 大力加强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研究。研究课题要:①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时事政策和当地重要方针纲领;②要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城市规划管理经验、规划理念和规划思路;③要结合实际工作,在提高理论高度的同时注重可操作性。对重大问题需要专题深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为决策提供支撑;一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则需要在项目编制工作中做好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成果。

  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是体现山水格局重要的城市核心区域。对这一地带城市设计进行了大量扎实的规划研究,为项目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设计和建设控制之前,就两江四岸的功能地位、生态保护、历史传承、旅游开发、形态塑造、岸线利用和产业发展等展开了13项具体的规划研究,不仅借鉴了国际上滨水地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也针对重庆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报告,为两江四岸规划设计决策提供依据,主导了城市设计科学方向。两江四岸的城市设计成果已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前期研究的科学结论又成为市民评判规划好坏的基本准绳,规划研究推动着整个设计工作科学前进。目前,《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规划研究》总报告,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最为完整的滨水区的规划研究成果之一(图4)。

  3.5 高度重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更新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趋势要求规划工作者掌握最先进的规划知识,包括:①从规划的狭义角度讲,新理论、新理念和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及时更新和充实;②由于规划本身的综合性和内涵的广泛性,需要规划工作者广泛充实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多学科的广博知识;③在学习时要善于开动脑筋,辨别真伪,不照搬模仿,力求在牢固知识体系构建上做到灵活变通。

  重庆市规划局高度重视规划理论学习,大力开展学术活动,以学术交流促进知识更新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制度。沙龙或论坛活动的主题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和难点,紧密结合国家和全市的战略部署,以传授知识、传递信息、交换心得的形式传播新理念和新思想,有意识地将学术理论与日常工作相联系,使理论不脱离实际并且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而且,论坛中有的课题还扩大到全国乃至世界,也有与其他各行各业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和学习。

  4  结语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在工作中必须引入求真、理性、务实、批判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使规划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这是城市规划工作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邹德慈.论城市规划科学性[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12.

  [2]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陈为邦.对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会刊,2004(6).

  [4]马武定.城市规划本质的回归[J],城市规划学刊,2005(1).

  [5][法]让·保罗·拉卡兹.城市规划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06.

  [6]张庭伟.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介绍一个实例[J].城市规划,2001(9).

  [7][美]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05.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