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的语言学艺术探析-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现代景观的语言学艺术探析
[日期:2010-08-05]  来源:《规划师》2010年第5期   作者: 李先军,张丽梅   发表评论(0)打印



    1关于景观与语言

  1.1景观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中,它被用来描写梭罗门皇城的瑰丽景色。如今景观(Landscape)的含义更为广泛,它可以泛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人们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度追逐,中国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土地危机。在此背景下,当前人们对于城市生存状况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刻,景观行业(或称为风景园林)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
  
  1.2符号学与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艺术、科学等构成了符号形式的具体形态。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人们生活在一个属于符号的宇宙内,语言、神话、艺术、历史、科学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它们是由不同丝线所编成的一张充满符号的网,是人类经验所纠结之网。”人对于某种形式或符号会有所偏好,正如同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其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对三角形的热爱一样,这种特殊的“形式”或“符号”就是其所喜欢的一种语言,一种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语言。

  恩斯特•卡西尔强调,在某种意义上,一切艺术都是语言,但它们又只是特定意义的语言。它们不是文字符号的语言,而是直觉符号的语言[1]。


  关于符号学与建筑语言已有很多专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正如英国的查尔斯•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中所说的:“中国园林有实际上和哲学上的玄学背景,有隐喻式建筑的惯用体系,而我们复杂的建筑艺术没有这类在含义上可接受的基础。”因此,也可以将符号学、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于景观研究中。

  2景观的语言

  景观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景观也拥有自己的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拥有自己的语言符号、语法和文本,并能够产生很多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景观形式和环境。
  
  2.1景观的语言符号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安•维斯特•斯本是最早研究景观语言的学者之一,他在《景观的语言》[2]一书中提到,“景观的语言”是所有生物的母语,早在人类学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故事以前,就在尝试着阅读自己所居住地方的景观。

  根据语言的表象属性,景观的语言符号可分为实体语言符号和虚体语言符号两种形式。其中,实体语言符号主要指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如卵石、树、河流、建筑、小品和铺装等;虚体语言符号则指景观的构成肌理格式、形态体现、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文化挖掘、质地表现和符号运用等。王其钧教授在《中国园林建筑语言》一书中对园林叠山语言、园林理水的设计与布局语言、园林空间布局的语序语言、园林植物配置语言、园林铺地语言及中国园林的造景艺术语言(如点景、借景、框景等语言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3]。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景观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苑和囿到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人类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和传递思想一样,景观设计师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场地,并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更多的人营造出适合他们生活需要的场所。
  
  2.2景观的语法

  景观的语法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空间词汇和空间句法去定义一个景观的特征。它的作用在于规范用景观词汇合乎逻辑(功能的、审美的、可解度的)地构成景观视域(或叫作画面)的“造句”过程。

  正如同我国文字需要通过一定的语法组合才能形成优美的句子一样,景观的语言符号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如象征、隐喻、排比、拟人、夸张、借景、漏景等,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景观。

 
  一般来说,景观的语法具有如下特点[4]:①景观的语法是景观符号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些关系是技术使用、美学传统或地区惯例的综合结果。②景观的语法是景观符号与其所表现的意义之间的关系。③景观的语法是景观中某一个单独的符号与其他体系的关系,景观的语法是赋予景观符号更深层次意义的符号间的结构。

  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任何成型的景观都是将景观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语法融汇而成的。例如,在广场设计中可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5]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又如在苏州的古典园林中运用借景、框景等景观的艺术语言对景观的符号进行了巧妙、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通过景观语言的隐喻功能融合而成的一个典型作品,是设计师穆尔通过暗喻的设计手法对历史符号进行变形、移植和拼贴而形成的一个多元性的广场。广场中央是意大利版图的轮廓,广场一侧设置了一组台阶式大型喷泉,一泓清泉从象征着阿尔被卑斯山的台阶流下,注入到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最后汇入广场中央的“地中海”,在“海”的中心设置了一个“西西里岛”,隐喻着意大利移民与这个岛的文脉关系。设计师用“混乱”的阶梯外轮廓来界定这些海和岛,使这些看似“混乱”的设计形式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2.3景观的文本

  景观的文本是景观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语法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果。景观设计作品(即设计成果)可以说是用设计语言“描述”(解答、吟咏)一个空间主题。按照类别,景观可以分为广场、校园、公园、街头绿地、旅游区和居住区等不同的文本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如同运用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语法结构组成的句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一样,景观文本因景观语言符号和语法构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以广场“文本”为例,可以根据广场的性质将广场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等不同的类别,而每种广场类别所采用的语言会有所侧重,在语法构成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形成符合主题的文本形式,从而最终形成我们生活的环境。

  可以说,景观设计是充分利用各种“语法”将“语言符号”组织起来,形成一连串的体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一种体验的过程都得到了提升[6]。如专业设计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丰富体验感的景观,就需要用“合理的语法”对“合理的语言”进行合理的设计。
  
  3现代景观设计语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景观设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开始在国际上赢得声誉,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荣获IFLA亚太区荣誉设计奖一等奖,2007厦门园博园方案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的肯定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初入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喜欢盲目模仿某些知名设计师或某个流派的惯用语言,导致设计作品雷同、精品项目数量偏少等问题的出现。很多景观作品在语言应用方面出现了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大量“图片式”专业书籍泛滥,加速了语言应用的雷同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国一些设计师过于迷恋国外景观设计,盲目抄袭、借鉴国外景观设计,由此导致大量国外景观的“翻版”在中国大地上出现。
近年来,景观类杂志、书籍,尤其是国外景观图片集的大量出版,在促进

  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代景观语言的雷同。

  最近国外两本理论译著《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和《看不见的花园》的出版,为国人更好地了解美国景观的理论发展历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里面的很多理论仍值得国人仔细地进行研究和学习。当你仔细查看这两本书的出版信息时会发现,这两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版的,这说明我国现代景观的理论探索和研究比美国落后了20年~30年,这值得我们深思。

  EDSA(亚洲)总裁李建伟先生指出,在现在的景观专业设计中,设计师拿到一个项目以后往往马上翻书找资料,搜集国外各种各样的景观图片,从中找寻“合适”的景观语言,然后再去进行模仿设计,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因为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了模仿其他景观大师的设计语言及符号上,缺乏对场地的深刻分析,从而导致了景观雷同现象的出现。
  
  3.2本土文化语言的缺失

  自蒸汽机及汽车和飞机发明以来,现代化就成为西方人的骄傲和其他地方人的梦想。现代化意味着西方化、机械化和国际化,意味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传统文化的强大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性的文化及景观语言也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地域性景观处于弱势地位。

  由于急于改变这种局面,一些设计师在进行场地设计时习惯性地将场地铲平重来,力图营建一种具有欧陆风情的景观等,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面对这种局面,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为我们树立了模范:“一切生命中均存在未知的领域,而每种文化中都有超越我们理性认识的神圣领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他提出了“新陈代谢”的概念,即建筑应该像生命体一样能够进行不断的自我更新,而不是强调采用统一的“国际”模式。设计建筑在考虑国际强势文化影响的同时,更应该尊重多样的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同样应该如此。
  
  3.3语境应用不恰当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丹•剀利强调:“设计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生活,相应的景观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前几年,我们国内流行大广场、大草坪的设计风潮,而那种风潮都是盲目地从英国及美国等国家的景观设计中抄袭而来的,殊不知因气候差异及民族生活习性不同等原因,那些大广场、大坪最终成为“城市化妆运动”的牺牲品,并在一片声讨声中这股风气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又如当前盛行的“欧陆风”,导致国内很多场地的景观语言呈现“洋而古”的特色。有时为了体现继承传统的内涵,设计师将莫名其妙、牵强附会的古典元素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导致景观无法适应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局面。设计师应注重为当代人设计,王向荣教授强调:“园林的发展并不用刻意去对历史进行传承,更不应做一些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的东西,当一个设计作品与当今的中国社会和当地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就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在某些方面也能够引导新的时代变化。”从中可知,现代景观设计对景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强势传统文化语言的盛行导致了当代文化链的断层

  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许多设计师习惯挖地三尺去找寻场地的文化语言,由此导致了大量图腾柱景观的产生,以及大量毫无人性关怀的主题雕塑设计的产生。更有甚者,当设计师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文化时,就从传统文化中选取具有象征性寓意的元素如龙、凤等,以表达美好的祝福,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几十个城市都跟龙或凤有关系的现象。这种空洞的文化形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于真实场地和真实空间的感知,这种强势传统文化语言的盛行严重阻碍了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

  同时,设计师对当代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许多设计师习惯于查阅各种古籍资料,从历史长河中寻找场地的语言,而对当代或近代形成的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在此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地的景观改造和再利用。
     
  4解决对策

  4.1继承传统造园思想中的优秀语法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园林遗产。那些经过很多代人积淀、累积的造园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今天仍有必要对传统园林中的优秀造园语法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好地为当代人所用。

  景观设计师,要想对景观或园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就应该对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造园要素和造园背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博古通今,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作品。

  金学智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一书中,专门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真善美、园林美的物质生态建构序列、园林美的精神生态建构序列和园林意境整体生成诸规律等准则和手法。在200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上,孟兆祯院士作了关于“浅谈借景”的主旨报告,对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造园手法进行深入研究。

  4.2从尊重原始场地开始寻找场地的景观语言

  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造,宛自天开”,即设计的语言应很好地融入场地环境。设计结合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在当前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因时间和地域限制,接触场地的时间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只从照片中感受场地环境,于是出现了设计师大量翻阅国外设计图片集以找寻适合这个场地语言的现象,导致设计作品大同小异、城市面貌千城一面。

  借鉴可以为设计师打开思想的翅膀,但其所有的内容都要紧紧围绕唯一的景观场地而展开。在日本,曾有一个设计公司名叫“Studio On Site”,即在场地中工作的意思,他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会在场地中驻足,感受场地环境,从早晨夕阳西照到傍晚日暮西山,从晴天朗朗乾坤到阴天风雨交加,感受场地中不同时间、不通气候环境下的“景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景观语言、语法和文本的创作,以创作出非常贴切现场环境的景观设计,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4.3将景观的语言融入人性空间的营造中

  我们很多时候注重景观的艺术性,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富有趣味的形式语言,但当这些语言转变为现实后,却很难形成有效吸引人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曲径通幽是经常被用到的设计语法,但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往往赋予景观设计作品以平面的曲线,却并没有赋予这些曲线真实的空间含义,这值得我们反思。

  一个好的景观应该拥有好的空间,应该带给人好的体验。但我们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文化、意境和艺术,很少有人真正关注空间。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声称[7]:“我们对待空间就有点像我们对待性,它存在但是我们不去谈论它!在20世纪末,我们比过去更多的谈论性,也许等到21世纪,那也就该谈论空间了。”这是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更需要我们设计师去实现。

  4.4 在“以生态为本”的前提下进行现代景观语言创作

  生态危机是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之一[8]。随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友好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的提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危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很多设计师为了设计出吸引人眼球的视觉景观,往往借鉴国外的硬质性景观语言,殊不知,如此做法只会加剧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当前景观行业发达的一些国家中,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再是停留于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它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9]。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4.5景观来源于生活,设计师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设计的语言

  景观设计师的语言与他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及兴趣有关系,因此应有目的地了解景观大师的语言,尤其是其“背后的故事”,不要盲目地将其复制到自己的设计中。

  巴拉干认为,作为一个景观建筑师懂得如何去观察是十分重要的。他所说的这种观察是不受理性分析压抑与控制的纯视觉的感受。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我们才能够发现美、创造美。他将生活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使生活成为设计的主题,通过自己的设计表达出来。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墨西哥文化的活力所在,并将其体现在了自己的设计当中。他能够从那些值得学习的外国建筑当中发掘和吸收有价值的东西,并将其与墨西哥地方气候、生活状态相结合,寻找到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

  作为“哈佛革命”的一个发起者,丹•克雷倡导景观应该来源于生活。任何艺术形式的语言都是在设计师自己的生活经历里面逐步形成的,因此设计师应更多地观察生活,并从中发掘有意义的语言,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现代景观的良性发展。
  
  4.6设计师应对社会意义层面的城市有所关怀

  近几年,北京兴建了大量具有震撼性的建筑,如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和新中央电视台等,这些建筑逐渐成为一种流行元素被更多的地方城市所模仿。但是,在建设这些特殊性建筑的时候,我们消耗的钢材量是普通建筑的5倍~10倍,与此同时,资源枯竭城市大量出现,向世人敲响了警钟。人们往往将资源的高消耗仅仅归咎为政府官员单纯追求GDP的结果,然而,就园林行业来说,为了标新立异,我国很多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盲目地模仿国外某些设计大师的景观语言风格,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标新立异的高能耗建筑、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广场和硬化的河道等,在城市建设中不胜枚举……

  景观设计师应该有责任感,尤其是在今天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各种危机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师更应该做出点事情。就像200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上通过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宣言》中所讲的:“风景园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与文化遗产,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室外人居环境。”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O•西蒙兹先生也强调:“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5结语

  景观的语言是景观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时所运用的一种手法,需要设计师切 实掌握景观的设计语言、语法,但在景观语言自我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自我辨别的过程,不能盲目地模仿、抄袭某些流派某些设计大师的设计语言和符号。

 
  景观的语言是是对现实生活、场所和空间的一种反映,设计师应该采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及现代的价值观去审视现在的景观艺术,运用恰当的景观语言,创造出属于时代、符合现代人需要的现代景观作品。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山东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郑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李景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沈实现老师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林广思博士的指导,特此感谢!)

[注 释]
①图片来源于http://image.baidu.com。
②图片来源于《城市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唐 军.追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卜菁华,孙科峰.景观的语言[J].中国园林,2003,(11):54-57.
[3]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邓 位.景观的感知:走向景观符号学[J].世界建筑,2006,(7):47-50.
[5]后现代景观:语言学与景观[EB/OL].http://bbs.chla.com.cn/space/?uid=23.2008-10-26.
[6]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包满珠.全球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角色和使命[J].中国园林,2009,(2):4-8.
[9]王向荣,林 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4-12.

编辑:水墨清侠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