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历史记忆在我们手中断裂-遗产要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别让历史记忆在我们手中断裂
[日期:2008-05-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4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这一条例将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法规层面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有利于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破坏,一些地方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让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不注重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新建“假古董”,造成许多历史建筑被损毁。针对这些现象,此次发布的保护条例确立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行整体保护的原则,强化了政府的保护责任,规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明确了在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的活动,重点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毁得太快了!”

  从事乡土建筑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奔走于全国各地,看到珍贵的古老建筑灰飞烟灭,他痛心地叹道:“毁得太快了!”

  他们到浙江的山泉村,想看保留着83块宗族匾额的祠堂,结果在他们赶到的前一天,祠堂烧成灰了,他们只见到还冒着烟的柱子。

  此外,楠溪江一座明代的芙蓉书院,在他们离开的第6天也被大火烧掉了。

  浙江省建德县新村,20年前他去时,古村镇保存得很完好,有非常漂亮的文峰塔、文昌阁,连山路的路亭都还有;四年前去时,面目全非,60幢老房拆掉了29幢;去年油菜花开时他又去,已看到一些三四层的小洋楼了,虽然小洋楼很漂亮,但却和整个村子的环境格格不入;今年再去时,看到新规划的设计图纸,吓了一大跳,欧美的城市式绿地将取代乡土环境,仅存的古老风貌将荡然无存。

  20多年来,陈志华和他的伙伴们“上山下乡”,寻找中国的古村镇,最初他们的足迹在江浙。可“发现一个,宣传一个,破坏一个”的现实,令陈志华痛心。现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保护得完好的古村镇已所剩无几,陈志华他们只得到更偏远的广西、贵州等地寻找古村镇,做大量抢救性工作,留下照片、图纸和资料。

  陈志华分析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古村镇遭破坏的情况明显,主要原因是在GDP的攀比中,地方领导希望出政绩,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大拆大建,令古村镇风貌断裂。此外,还有旅游冲动下带来的破坏性开发,只追求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而不注重旅游的文化和教育功能,因而不能理解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拍板的人文化素质差,人文底子薄,没有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