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普陀山景区旅游公共交通的思考-理论研究-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对发展普陀山景区旅游公共交通的思考
[日期:2007-08-23]  来源:http://www.fjms.net  作者:张明华 姚麟   发表评论(0)打印



    普陀山是一个面积为12.5平方公里的小岛,以深厚的观音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素有“海天佛国”之称。2006年普陀山共接待朝圣礼佛和旅游观光的香游客280多万人次,今年1至7月,全山不仅又接待游客199.2万人次,同比增长12.7%。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随着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景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康社区建设的扎实推进,对于发展普陀山景区旅游公共交通尤为重要。但目前由于景区道路和车辆的限制,岛上旅游交通成了提升景区综合水平的“瓶颈”。

一、景区交通现状

    目前,普陀山通车里程25.19公里,非道路里程数6.82公里。全山道路主要有短梵线、广佛线、海飞线、入龙线和文落线五条主干线,道路呈弯多、坡陡、路面狭窄的特点,宽度普遍在6米左右。全山共有常住人口4800余人,暂住人口5100余人,各类民用机动车219辆,各类非机动车约1000辆,机动车驾驶员360名,中小学校一所,学生约350人,另有景区禁止骑行的两轮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约50辆。

    景区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客运码头至索道、客运码头经息耒小庄至文物馆、客运码头至龙沙小区、客运码头至龙湾村等总长约15公里的道路上,每天约1万1千人参与交通活动,交通流量相对较大。

    景区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步行、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公交车,其中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出行约占70%,步行出行约占15%,乘坐公交车出行约占15%,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居住在合兴、落桥居民的出行受到严重的制约,也导致了居民冒险使用电动车、摩托车等违禁交通工具。虽然近几年管委会投入巨资修建了游步道,使行人和车辆得到了分流,改善了道路旅游交通环境,但是由于道路条件差,非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意识低,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的行驶不仅严重影响景区旅游交通环境,而且给景区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06年,景区发生涉及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的道路交通事故6起,占总数的50%。

   目前景区共开设有1路和11路、2路和12路、3路和13路以及从银云山庄至落桥的9辆公交专线车,而且银云山庄开往落桥的公交车只有2—3个班次,无法真正满足广大居民的出行需要。

二、解决居民出行和方便香游客的对策

    为了能够适应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小康社区的建设,方便普陀山居民的出行和来山香游客的安全,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景区旅游公交事业是解决居民出行的重要途径,既可以淘汰自行车、三轮车等低级的交通工具,也可以消除电动自行车、二轮摩托车等安全系数低的交通工具,还可以减少和消除路面的交通因素,改善道路通行环境。

1、增设公交线路

    目前的8条公交线路,虽然覆盖了息耒小庄至客运码头至百步沙至法雨寺至梵音洞至索道等旅游景点和银云山庄至落桥的居民专线,但是无法到达居民比较集中的龙沙小区、龙湾村等地,给两地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2、增加单线公交车辆

    在开通的8条公交线路中,1路和11路、2路和12路各有3辆,一般为15分钟一个班次,3路和13路2辆,一般为20分钟一个班次,银云山庄至落桥每天运行2—3个班次,一般为早上一个班次,中午一个班次,下午一个班次,由于从景区的安全考虑,车辆不得超员,因此经常会遇到公交车在经过几个站点后就满员的现象,后几个站点的乘客无法乘坐,只好等下一个班次,往往下一个班次也是满员的。因此,增加单线的公交车辆,缩短班车的间隔时间,方便居民和香游客的出行。

3、延长公交运行时间

    目前公交的运行时间为6点至18点,1路和11路根据夜班船时间作相应延迟。虽然能满足普通上班族居民的出行需要,但由于普陀山很多单位都实行机动上班制,上班时公交车还未运行,有的下班时公交车已经停止运行,只好依靠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来满足出行的需要。因此,公交车可以根据实际,适当延长运行时间,进一步方便居民的出行。

4、健全和完善公交值班制度

    目前公交车建立有值班制度,比如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期间,都有夜间值班车辆,但是在平时没有全天候值班的车辆,这就给夜间有急事需要出行的居民带来严重不便,只好寻找其他的出行途径,甚至通过违法违规的途径,影响景区整体形象。因此通过健全和完善夜间值班制度,使居民在非工作时段(无公交车时)也可以达到出行的目的。

5、建立公交优惠机制

    现阶段普陀山居民乘坐公交车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对经济收入较少的弱势群体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因此乘坐公交车的费用可以通过管委会、所在社区、所在单位和居民个人共同来分担,给遵章守法的居民予以优惠政策,推进福利型、舒适型景区的建设。

    由于受景区道路条件的限制,从景区发展的整体要求考虑,居民依靠步行、自行车、三轮车出行不是长久之策,通过大力发展景区公共交通,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进一步促进福利型、舒适型景区建设,为打造平安景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保障。

摘自  中国风景名胜网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