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源文化的内容
[日期:2008-10-1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
打印
淮源文化
淮河流域孕育了桐柏山丰富的山水资源,有豫南第一高峰太白顶、神奇逼真的“盘古神”、浑然开成的启母岭、飞珠喷玉的水帘洞、仙人摆布、淮河正源六盘谷等。秀美的山水曾引得许多名人墨客来揽胜探源,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了“录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的绝名,宋蔡襄有“东南自古衣冠地,桐柏山前淮水春”的名句,明代“弘正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则热切表达“他年淮源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的强烈愿望。唐伯虎为“桐柏山画卷”题的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
盘古文化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国吴人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纪》记载:“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桐柏民间有关盘古的神话传说十分丰富,盘古山、盘古庙、盘古船、盘古磨等相关盘古文化的质证性建筑均在境内。传说中盘古的宝库也现桐柏丰富的地下矿藏相对证。中国著名神州学专家袁珂先生多次到桐柏山考察时确认:“桐柏山是中原盘古文化产生的中心”。淮河源头的桐柏山才是盘古文化的原生地,是盘古文化的根,其他地方都是衍生地,淮河源为中原数不多的具有史前文明的地区。2005年,桐柏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成立了全国首家盘古文化专业研究地,成为在全国叫响的一幅金字招牌。
佛道文化
为僧道所占,桐柏山也不例外。桐柏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太白顶据说汉时就建刘邦亲笔提名的“保安观”,金台观为南北朝时所建的五大道观之一,“金亭翠阙”史为桐柏八景之一,当时南朝大文学家沈括写的《桐柏山金庭馆碑记》有很大影响。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真,目前境内的祖师顶道观的香火仍旺。因此,桐柏山被道家称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之一。桐柏山一地多寺,仅太白顶周围就有20多个寺院,堪称中州一绝。千年古寺水帘寺为河南四大名寺,现存有宋元佑年间重修该寺的碑文。1992年该寺方丈临济宗第四五代钵传人印恭大和尚升座时,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云集于此,前来赠经致贺。太白顶云台禅寺自该寺住持马哈奈亲受同治皇帝千佛袈裟和金钩玉环后,一时名噪天下,僧众达600多人,与普陀山齐名,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称。 淮源的佛教文化影响海内外,高僧大德遍及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港澳台及日本、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红色文化
自20世纪20年代后,桐柏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写下了新的篇章。第2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革命苏区,抗战时期是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区。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等对桐柏革命斗争发过电报,作过指示。刘少奇、李先念、贺龙、关向应、王震、赵紫阳、刘志坚等都在桐柏战斗工作。1955年授将军衔的有150多人曾在桐柏战斗工作,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桐柏建立过三个中央局、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十二个县级领导机构,先后有20多支党领导的正规部队在此作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桐柏牺牲的从省委书记到干部战士2000多人,牺牲的积极分子、革命群众1万多人。目前现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有110多处,其中,“七七工作团”旧址,中共桐柏区委机关旧址于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榨楼中共鄂豫省委机关旧址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以桐柏革命斗争历史为素材的小说《桐柏英雄》改编成电影《小花》,映红大江南北,桐柏县名走向全国。1984年,桐柏被确认为苏区县,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为“桐柏英雄纪念碑”题写碑名的馆名。现“桐柏英雄纪念碑”矗立城南,成为桐柏人民在革命战争中坚韧不拔、可歌可泣、顶天立地的英雄品质象征。
儒家文化
桐柏雄踞中国南北分界线,北望中原、南阅楚天,淮河之源,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点,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资源蕴育了独特的淮河源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在桐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积淀深厚。
经查史志,碑载及考古发现,桐柏自春秋战国开始,儒家文化在桐柏这一地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1993年,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和县文化局、文管办联合发掘的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验证了儒家文化在桐柏的起源和传播。淮渎庙是桐柏儒家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阵地。秦二十六年,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北麓下、淮水脱潜见流的阳口(今淮源镇),建立了有殿、廊、亭共526间,呈“宫室之状”的淮渎庙,自两汉以后儒家文化成为历代王朝官方的正统思想。桐柏文庙,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清几经修葺增建。依照清志史载、图示及遗址考古调查,桐柏文庙在当时已具相当规模,尊孔、祭孔活动达到之极。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首,是教育之道、王者之道、执政之道、为人之道、自然之道的人性感悟总和,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县委、县政府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开明理念与智慧胆识,决定重修桐柏文庙,恢复历史原貌,传承儒家文化,此举为大仁大义,天地共感知。修复后的桐柏文庙必将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用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实物教材,宣传儒家“忠、孝、礼、义、廉、耻”思想,树立儒家正气,体现时代经伦,传承文化精萃,弘扬传统美德,构筑和谐桐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桐柏县是南阳地区唯一的苏区县,境内有革命纪念地百余处。
1、现状文物古迹
桐柏县现状有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共计39处,省保单位有: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围山城冶银遗址、闵岗遗址、七七工作团诞生地、陡坡嘴遗址、中共桐柏市区机关旧址和大张畈冶铁遗址共7处。县保单位32处。综上概括:桐柏县文物古迹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文物价值高,地上不多地下埋藏多,古迹不多文化遗址多等等。
2、现状存在问题
(1)在一段时期内,由于没有把 历史文化的保护放在突出的地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指导思想不明确,保护措施不力,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古建、街巷、河道、水系均不同程度遭到破坏,一些遗址和自然风貌正在逐步消失,文物古迹面临着有其名无其实的严重挑战。(2)占用破坏文物古迹现象严重,见缝插楼,古建筑周围插建现代建筑,如不及时抢救,一些古迹将遭到严重破坏。
(3)文物保护机构和保护管理条例不健全等。
3、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①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是以保护县里珍贵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遗存,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延续历史文脉,继承和发展古城的格局和风貌特色。
②妥善处理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旧城的调整和改造要与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的保护相结合,使新的建设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新旧建筑交相增辉。
③发挥桐柏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优势,发展旅游事业,使历史文物资源更好地为旅游观光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保护、利用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2)保护原则
①遵照国家保护文物古迹的有关规定,作好历史遗存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保护。
②抢救整理已荒废破坏的遗存,如淮渎庙殿基遗址、孤峰山遗址、黄小庄冶铁遗址等。
③保护古城街区的基本格局和低层建筑群的风貌,如信、桐、确县委旧址。
④重点恢复某些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古建筑,如中共中原局旧址、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等。
⑤确定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的保护和控制范围。实行建筑高度控制。
4 保护规划
(1)文物单位保护
①古人类活动遗迹:包括回龙寺遗址、陡坡嘴遗址、闵岗遗址。
②县城遗址:包括淮渎庙殿基遗址、尧夫心安吟碑、桐柏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旧址等。
③庙寺:包括太白顶云台禅寺、水濂寺、清泉寺和尚塔、祖师顶道观、桃花洞寺院。
④风景园林:包括千年银杏树、古柏抱桐图。
⑤科技遗址:大张畈冶铁遗址、围山城冶银遗址。
⑥桥梁及其他:包括北寨石桥。
⑦民居:包括淮渎庙殿基遗址等。
桐柏在城市建设改造中还努力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对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加以保护。如淮祠旧址、“七七工作团”旧址,信、桐、确县委旧址等的集中保存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等文保单位的修复保护等。淮河源民俗文化更是从博物馆的设立、古戏台的搭建到一些民间剧团的定期演出等入手,形成了一个个恢复和保护的系列举措。目前,淮河源民俗博物馆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成为全国第18家冠“中国”二字的民俗博物馆。盘古神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桐柏已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韵味的现代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