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林教授杨赉丽:规划山水 扮靓祖国-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专访北林教授杨赉丽:规划山水 扮靓祖国
[日期:2010-03-1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发表评论(2)打印



  四、城市规划符合中国国情 与文化密不可分

  “有些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建设得不伦不类、很不协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一直缠绕心头的疑问。

  “这主要是决策者的文化素养未达到相应的水平与层次所造成的。” 杨教授继续道:“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历史传承、文化沉淀、民俗民风、地势地貌、山川江河缺少认识与了解,不懂得扬自己城市历史文化、山势河川、气候条件之优势,而避除并改造自己的劣势。例如,一个城市文物古迹丰富,那么园林绿地规划中就要突出这一特色,努力向这一方向引导发展;一个城市西北面在西伯利亚寒流入口处,冬季十分寒冷,那么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就可以在西北处多造一些较为高大的山体、并在山地上建设能挡风的山林;一个城市东南靠海,那么就要利用山势、丘岭、森林湿地、湖泊、河谷建设一条绿色通道,让清爽的海风顺绿廊通道吹入市区。”

  “您认为文化素养不高最突出地表现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不能因地制宜与盲目崇洋上。” 杨教授回答道:“一位房地产开发商,不顾北京冬季严寒的气侯特点,追求奇特,硬是将亚热带植物移种在北京室外庭园中,虽然冬季给植物层层包裹,结果还是因抗不住严寒而死去烂掉。这是典型的在种植上不能因地置移。2003年某个大城市,不考虑自身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去国外请来一位著名的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并不是这位大师沒有本事,而是他对中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市民习好、气候特点、河川山脉、土壤结构缺少一个长期、深刻、完整地、既有书本理性又有实践感性的全面认识,因此所作出的城市总体规划既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能展现该市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还很不实用。这是典型的盲目崇洋。为此,建设部还下文明确规定,今后不能再聘请国外城市规划师规划国内城市。”

  “建设部这一规定实在太重要了,这可以减少国家很大的经济损失。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绝不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记者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一点不错。”杨教授表示赞同后继续道:“对同一个太阳不同国家的人就釆取不同的态度,盛夏7月,我在西欧时,一起旅游的中国妇女都打起伞来遮太阳,一位当地人困惑地问我,天上并沒有下雨为什么要打伞?我回答道,她们怕晒太阳。而此时当地妇女们正穿着比基尼三点式泳装在地上享受着阳光浴!同一个太阳,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对待态度。这一是欧州夏季比中国凉爽,太阳并不酷热;二是东西方妇女对肤色的美丽有不同的认识,中国妇女认为越白越美,而欧洲妇女更崇尚自然健美。园林规划师若不真正了解东西方妇女在对待太阳上的两种不同态度,因地制宜搞规划,那么所规划设计出的园林绿地,就会完全脱离实际需求。”

  “听了您在西欧的亲历,使我又长了见识,真是世界很大、差别也会很大。”

  “是啊,不走出去亲身亲历,许多情况是根本想不到的。”杨敎授继续着:“在德国,居民住宅一排排建得很长,从通风降温角度考虑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到了那里才明白,这里的夏天非常凉爽,更本不用考虑降温,相反,有时到后半夜因气温下降,在初夏还要开一点暖气。当地规划师如此规划房屋与绿地,就是依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两个实例,更让我们认识到认知国情民风、因地置宜地重要性了。”

  记者接着问道:“杭州西湖与昆明滇池遭受了完全不同的命运,关健原因是什么?”

  “是决策者的文化素养!”杨敎授坚定地回答后,继续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能对一个城市的产生重大影响,杭州西湖经历了宋朝、明朝、清朝与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新中国的城市领导人、西湖管理者、规划师、设计师、园艺师、工程师与广大工人,很好地传承了宋、明、清以来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在继承精髓的前题下有所创新提高,使西湖做到了山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林、林中有景,成为名扬世界的人间天堂。而在此之前,历代的文化人、诗人、画家、园林管理者、营造部官员、能工巧匠们,他们是几个朝代、相隔数百年的人,他们相互并不认识,根本不可能座在一起共同商议怎样将西湖规划建设得更好、更雅、更美,那么为什么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美伦美焕的西湖呢?回答只有一条,他们都熟读通晓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这条主脉贯穿其中,使几代未曾谋面的人都在中华悠远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影响下,将规划思想、创新理念、设计构思、施工营造巧炒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几代人共建一湖的中华壮举。娇美的‘西湖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虽是天开、又似人作,做到了‘天人合一’,用现代观念来说,就是尊重自然,依托自然山水,借山筑塔、伴水作景,重视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好。应该说,之所以有今天的西湖,文化传承起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那么昆明滇池遭受恶运则是因为缺少文化了?”

  “正是如此!”杨教授语气坚决,并且十分气愤:“文革中,云南与昆明的某些领导者,做出了不懂科学、不讲文化、不尊重历史的重大错误决策。滇池是与西湖齐名的世界著名内陆湖,是祖先留下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然而这位沒有文化素养的领导者、决策人却做出了填埋小半个滇池的决定。于是一声令下,全民总动员,打了一场劳民伤财的人海大战。”

  “我当年正好也正好途经昆明,除青壮年全部出动外,老人们用背筐背土、妇女们用小车推土、小学生们用书包装土、就连公共汽车也用来装运土,全民参战,可谓是感天动地。” 记者亲历了这场人海大战,深有感触。

  “但结果你也看到了。” 杨教授继续着:“滇池被填了小一半,被填的新土地上未长出粮食,而填埋小半个滇池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实现填海造田、生产粮食。但由于土地严重返碱,不仅未出粮食,剩下的大半个滇池由于水面缩小、活水终断、水体严重富养,结果长滿了藻类,掏不尽、毀不绝,鱼类无法回游、也无法行船,成了废池。世界著名生态湖惨遭人为破坏,旅游风景园林形象大受损失,就连以四季如春闻名世界的春城气候也多少受到了影响,这就是沒有文化素养、没有科学知识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带来的不可逆转的重大损失,也是给一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巨大灾难。”

  “看来文化素养实在太重要了。”

  “重视文化素养十分重要,但文化素养的提高是要建立在文化与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杨教授继续道:“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更好地传授文化与科学知识,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人才,是我及我的同事们的重要职责。为此,在由我主编的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书中,我向我的学生,园林行业的同行,社会相关、相近与协作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传递出了综合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全新理念: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评价城市的方向,已由数十年前的”技术、工业和现代化建筑“的着眼点,转向”文化、绿野和传统建筑“。人们从城市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到城市正面临着生态失衡与环境危机。而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则是保持生态平衡,恢复生态机理,提升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的最适合自然发展科学规律、最尊重人文文化的一种方法。世界许多城市提出了‘城市要与自然并存’、‘城市自然化’、‘城市需要更多绿色空间’、‘21世纪的城市属于绿色’等理念。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钱老则预见性地提出了要建设‘山水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

  “看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已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记者谈着自己的认识。

  “完全是这样。”杨教授继续道:“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经历了恐惧自然、崇拜自然与信赖自然的过程,在城市产生与发展后又经历了破环自然、城市灰化、城市爆炸的历史价段,人们在一次次遭到自然严酷惩罚后才认识到,人要珍爱自然、保护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认识,一方面来自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另一方面是来自人文文化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记者补充道。

  “你说得很正确,两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但随着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人类遭受自然的惩罚将会逐步减少、减轻,这就是文化与科学的作用与力量。”说这句话时,杨教授的语气十分坚定。

 

    相关内容:扮靓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杰出女性专题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2)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6-9 15:09:32
很佩服,伟大的女性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3-11 10:00:59
杨教授的聪明、才干与旺盛的精力,深深地折服着我,对园林事业贡献了58年,并将继续作出贡献,她的教学;她的实践成果令人敬佩。她正确地处理好了家庭、事业的关系,取得了家庭与事业的双丰收,是我们妇女学习的榜样。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