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佐双:北京植物园的开拓者-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专访张佐双:北京植物园的开拓者
[日期:2010-08-09]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发表评论(0)打印



  四、倾心无私培养人才 发展提升植物园科研水平

  “担任植物园副主任后,市园林局魏局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北京植物园的人才水平,决定了植物园在国内与国际的层次。市领导也指出北京植物园要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有领先全国的一流人才。”张总回忆着,认真地继续道:“你到了领导岗位后,一定要在抓好植物园工作的同时,设舞台、搭梯子,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您自己成才之路十分不易,也得到了好心的书记的帮助。我想您一定会认真抓人才的培养的。”记者说道。

  “确实如此。”张总继续道:“我个人深深体会到学习、深造的重要性。为了植物园的发展与未来,我必须竭尽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人才。1993年时,植物园只有二名大学本科生。我上任并后来升任主任后,我向园林局提出每年要引进十名大学、大专或中专生,除了引进大学、大专人才外,另一方面就是送出去深造,采取引进与外培两种办法后,到2008年,植物园已有10位博士、20多位硕士、80位大学本科生,具有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28人。人才质量与数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您能举几个具体的人才培养的实例吗?”记者问道。

  “实例很多,在此就给您说三个吧。”张总继续道:“第一个是陈进勇先生。我先把他送到世界最著名的英国丘园深造了三年,他妻子、孩子都跟着一起去了,在那里学习条件很好,学到了世界一流的真本事。回国后我还帮助他解决了妻子的工作与一家人的住房。之后我帮他联系考上了洪德元院士为导师的博士,后来又前往美国去王元彩院士处深造。回国后被提升为植物园的副总工程师、园林部部长。他为北京植物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少顷张总继续道:“第二位是一位女士,她叫胡东燕。刚来时只是一所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但她勤奋、刻苦、聪慧、稳重、敬业、吃苦耐劳。为了嫁接桃花新品种,她顾不上赶往南京旅途上的紧张疲劳,一个人在八月骄阳似火的苗圃地中认真完成嫁接工作。由于她的出色工作,使植物园的桃花品种由十几个増加到六十多个,该科研项目也因此获得了市政府科技奖。针对这样一个好苗子,我将她同时推荐给张启祥博士与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东林博士。胡东燕在美国深造三年中深得两位博士的好评。而她的完全用英文完成的博士论文,受到中国园林界权威陈俊愉院士的高度评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所见到的内容最详实、水平最高的博士论文。’后来,胡东燕在日本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中国的桃花研究、在英国介绍北京植物园时得到了满堂喝彩。她用英、汉两种文字对照撰写的《桃花》一书,实现了中国园林研究成果与国际的直接对接。她现在是植物园的副总工程师、科技部主任。北京植物园今天的成就中,就有着她的智慧与汗水。”

  “第三位应该是现任北京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郑西平先生了吧!因为据了解他也是在植物园培养成材的。”记者说道。

  “一点不错,正是郑西平。”张总笑着说道:“这个人可不简单,他从英国深造回国,连家都顾不上回,放下行装,立刻开着翻斗车到园林里与工人们一起劳动去了。他主持建设的凯宾斯基酒店园林,受到了德国一家知名园林公司的好评,他本人也受到外国公司的器重,这家外国公司要用重金挖走他。但他却坚定地说,是植物园培养了我,一个人要懂得感恩,我是植物园的人。”

  “正是植物园培养了这么一大批有品德、有才华的国际水平人才,才使北京植物园走在了全国前列,也使北京城市园林在国内首屈一指。做为一位北京植物园的领导,您是功不可没的。”记者真诚地说道:“最让我敬佩与感动的是,您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完全无私的,更是彻底的为公的。我接触过许多领导,他们不愿培养优秀的苗子,他们是怕别人超越自己,把自己比下去。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是单位与国家的利益。应该说被您发现并培养起来的人才是非常幸运的,也是十分成功的。他们的成功,是北京植物园的成功,也是园林事业的成功,更是您的成功。正是这些成功,发展并提升了中国的植物园林界的水平。”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