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创建全国生态城市 专家提出多方建议-经验交流|园林城市-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中山创建全国生态城市 专家提出多方建议
[日期:2008-11-28]  来源:中山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昨(27)日,记者从创建全国生态市省级考核会上获悉,专家考核组一致同意我市通过创建全国生态市的省级考核验收,建议按程序报请国家环保部审议、批准。据悉,连日来专家组9名成员深入我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环境设施重点工程及重点污染源企业等进行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我市创建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在中山几天,我基本看见了蓝天、青山,在河道水网地区也目睹了碧水美景。”国家环保部华南环科所研究员汪俊三说,“中山应充分利用河口地区有山有水的独特环境优势,在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得更远,有关红树林湿地的开发可借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经验。”汪俊三认为,中山在恢复、重建南朗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方面成绩斐然,发挥了“促淤造陆、防浪护堤、繁衍生物、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下一步需拟定可行性方案,分阶段在堤围内、外,河口滩涂等区域种植红树林,最终实现“退耕还滩涂”。

  对这一观点,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清泉持不同看法。魏清泉认为,围垦是珠三角沿海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红树林的种植应该与旅游开发利用相结合,将湿地资源科学利用、规划,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伶仃洋”的开发过程对中山来说是很好的“教科书”。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专家组在省级考核意见中指出我市下一阶段环保工作应该注意的重点。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表示,目前离全国生态市国家级验收还有近1个月的时间,我市迎检工作正式启动,下阶段要做好加快生态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生态人居建设,转变城建管理模式;加快生态人文塑造,转变公共管理模式等工作。

  “提高各类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从资源消耗、投资强度、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引进项目,优先发展低消耗、占地少、产出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李启红表示,我市在引进项目方面由“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这种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暂经济利益的发展理念传统将继续延伸。

相关链接:

  中山达到国家生态市要求

  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的地级市

  “我们认为中山市已达到国家生态市的各项考核指标要求。”昨日在市会议中心,创建全国生态市省级考核组宣读了考核意见。中山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省级考核的地级市。这为我市实现“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一批国家生态市”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了这一句肯定的话,中山人已经努力了5年。2004年以来,投入8.7亿元整治岐江河,投资2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投入近亿元建设各类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到今年底二氧化硫排放削减9%,化学需氧量削减19%,每万元GDP能耗下降5.11%,积极推进万亩红树林和湿地建设,18个镇全部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考核组经过四天听取工作汇报、审查相关文件、档案资料和技术数据,以及大量现场检查,认真审核后,一致同意通过中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省级考核并向环保部申请考核验收。

  考核组组长、省环保局副局长陈敏认为,中山创建生态市特色鲜明,成效十分显著。“认识、投入、落实到位;领导重视程度、投入、成效都属空前;通过创建平台有效促进了“三个适宜”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节能减排,促进了全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小兵认真听取了考核组的意见。李启红表示,惠民的最高标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的宜居环境,创建全国生态市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一项内容,这既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省考核组的肯定意见,更坚定了中山创建生态市的信心和决心。下一阶段,将加速生态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生态人居建设,转变城建管理模式;加快生态人文塑造,转变公共管理模式。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