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派盆景技艺-盆景|绿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浅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派盆景技艺
[日期:2009-06-22]  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   作者:周拥军   发表评论(3)打印




景名:腾云 ,树种:黄杨 ,扬派盆景代表作,树龄逾280年,历经几代人之手。以瓜子黄杨为材料,高山上的树为摹本,采用棕丝精扎细剪而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云片”,其中的小枝达到“一寸三弯”,显示了传统扬派盆景的深厚功力。主干曲折多变,状若蛟龙,向一侧倾斜,枝片则反向飘去,形成强烈的动势。整体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198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金奖,1990年荣获日本大阪国际园艺博览会金奖。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盆景的流派仅仅是针对树桩盆景而言的,现代水旱盆景不属于树桩盆景类别,理应不属于扬派盆景!现代水旱盆景是近30年来出现的、熔合了树石类树桩盆景与水旱类山水盆景特点的、一种新的盆景表现形式,它在树种的选择、造型、风格和技艺上都与传统的扬派树桩盆景有着天壤之别!现代水旱盆景作品都富有个性,具有明显的创作者个人风格,而盆景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一些思想倾向、审美观点、创者手法、文化、素养、艺术才能、生活阅历相近的盆景艺术家组成的盆景艺术派别,现代水旱盆景出现的时间不长、存在的空间不广,历史的积淀不深,因此当前,水旱盆景只有个人风格,而其流派在我国尚未形成,扬派水旱盆景一说是缺少学术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的。
    那能不能说当代艺术家们制作的现代水旱盆景是扬派盆景的创新与发展呢?当然更不能,因为现代水旱盆景是盆景形式的创新,在创新的同时,现代水旱盆景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扬派盆景“云片”、“一寸三弯”的艺术特征和“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艺术特点。最为关键的是现代水旱盆景制作技艺不是传统的扬派盆景制作技艺,不是传统扬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更不是传统扬派盆景制作技艺的活态流变!
    在扬派盆景技艺的项目申报材料中,对扬派盆景技艺已经作了详细的表述:“扬派盆景受扬州地域文化的影响,追求细腻精致,崇尚雄秀兼备,至今仍以“棕丝精扎细剪”为核心技艺,将枝剪扎成平整的“云片”。一般顶片的形状为圆形,中下片多为掌形。云片的大小和多寡均视树形和植株大小而定,多至9片。云片1-3层称台式,多层的称巧云式。云片中的每根枝条一般都扎成很细密的蛇形弯曲,最密者每寸枝内达到三弯,且叶叶俱平而仰,平行而列,称之为“一寸三弯”。要将枝叶扎成上述的云片,极不容易,一般要经过多次的加工和多年的培育才能成型;成型以后,每年还要复片1-2次。扬派盆景的剪扎技法又称“棕法”,它是采用棕榈纤维扣系在植物的不同部位,进行枝条造型的一种方法。棕法有扬棕、底棕、撇棕、挥棕、绊棕、平棕、套棕、吊棕、下棕、连棕、缝棕等11种,根据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枝条选用。其中系棕的方法有单套、双套和扣套3种,打结的方法有活结和死结两种。扬派盆景中与云片相适应的树主干大多扎成螺旋弯曲状,势若游龙,变化多端,惯称“游龙弯”。薄而平的云片都放在弯曲的凸面上,与主干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树木的苍古与清秀”。
    在扬派盆景技艺的项目申报材料中,对现代水旱盆景的制作做了如下表述:“近三十年创新的水旱盆景制作程序主要有三:一是根据构思选择所需要的树木、山石、盆器等材料;二是对树木进行剪扎加工,对石料进行切割加工;三是进行整体布局、栽种树木和胶合石头”。
    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扬州现代的水旱盆景制作技艺与传统的扬派盆景制作技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水旱盆景制作第一步是“根据构思选择所需要的树木、山石、盆器等材料”。首先传统扬派盆景的树木均是自幼栽培,选材不是主要问题,其次树桩盆景的树材本身是有生命的,在历经数十年不间断的创作过程,树桩盆景的创作者会根据植株的不同生长状态不断地选择与之合体的盆器,但水旱盆景制作成功后,盆是不更换的,更换了盆器水旱盆景原有造型被破坏,原创作者的审美思想与情趣也随之消失。水旱盆景制作第二步是对“树木进行剪扎加工,对石料进行切割加工”。首先,传统的扬派盆景是不存在石料的切割加工问题的,其次传统扬派盆景对树木的加工为精扎细剪,以扎为主,而水旱盆景中的树木加工采用的是粗扎细剪,以剪为主,其修剪技艺更多的借鉴了其他盆景流派的修剪技法,而最为重要的是水旱盆景制作时对树木进行粗扎时所用的主材为金属丝,并非扬派传统的棕丝,而金属丝的攀扎技艺是根本不同于棕丝蟠扎技艺的。作为扬派盆景技艺发展历史的活见证,当今留存的众多明、清盆景均是用棕丝蟠扎的,古人不采用金属丝攀扎是因为金属丝存在以下缺陷:一、金属丝导热性强,日照强烈时会对树木的枝干造成损伤;二、金属丝容易陷入枝条内而造成断枝,棕丝蟠扎技艺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它的技法虽然复杂,但有以下优点:一、棕丝是纯天然材料,对树木不易造成伤害;二、日晒雨淋后棕丝的色泽与树干接近,制作的盆景观赏性更强,上述优点是金属丝根本无法具备的!水旱盆景制作第三步是“进行整体布局、栽种树木和胶合石头”,现代水旱盆景多为丛林式布局,这一点虽借鉴了扬派盆景合栽式的形式,但栽种树木能否取得深远的意境更多的是决定于创作者的综合艺术修养,而非其栽种技艺,传统树桩盆景注重的是对树木本身的艺术加工,而水旱盆景注重的是树木合栽的整体效果,重点不同,技艺要求当然也不同,水旱盆景制作坡岸时胶合石头采用的是现代材料——水泥与107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现代扬州水旱盆景制作的部份技艺是当代的产物,历史悠久的扬派树桩盆景是没有此项技艺的,这一点不言而自明。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扬派盆景技艺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传播过程中是一种活态流变,但在此过程中技艺是不会失去基本特质的。但从上可以看出,现代水旱盆景的制作,从其手法、材料、技艺本身来讲,与传统扬派盆景技艺已经完全没有一致性了,它已经失去了扬派盆景技艺的基本特性,相反其金属丝的攀扎技艺却与我国其他盆景流派的相关技艺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扬派盆景技艺的项目申报材料中有以下表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扬派盆景的制作技艺也在不断继承与创新,近三十年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扬派水旱盆景,集中了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长,达到意境深远的效果”。这段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任何技艺的继承创新应该是建立在原有技艺的本质特性之上的,失去了原有技艺的本质特性就不能称之为继承创新!对于传统技艺我们需要的是其自然的流变,而不是人为的扭曲,人为的盗用。
    综上所述,现代扬州水旱盆景不是传统扬派盆景,现代水旱盆景是近三十年来出现的盆景创新形式,它制作的核心技艺不是扬派盆景技艺,也不是扬派盆景技艺的创新与发展!因此现代水旱盆景制作大师入选扬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欠妥的,引起人们对扬派盆景及其技艺的争议也是在所难免的。

编辑:xuan88 | 阅读:
【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3)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7-12 7:28:09
欺世盗名,对遗产保护不利!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11-6 23:34:33
人应该有自知自明啊!两位水旱大师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扬派的吗?
第 1 楼
晚风 发表于 2009-10-23 12:38:39
这就是现在这个行业的现状,混淆概念,偷龙换凤,一切以领导的意念为原则,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