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景园林师 → 学术思想|风景园林师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中国皇家园林的公共性及其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结论1: 孟子将“与民同乐”树立为一个衡量帝王德政,爱民的标尺。后世明君屡次出现开放御苑,缩小皇园面积,而以余地接济百姓,前者如汉高祖退秦上林之田,与民耕种;唐中宗留昆明池而不予夺占,大唐历代修治曲江、乐游诸苑,却从不禁止庶民往游,如此种种,大体出于儒家所开创的“与民同之”的思想。 从中国皇家园林实际发展历程看,西汉上林、唐代曲江、乐游诸苑、南宋西湖以及清代南巡、北狩路上的各地行宫、御苑均有定时开放,或与民、与官署共用的情形,公共性特征十分明显。北宋是其中最为开放,最具有市民化特征的时代。 除皇家园林以外,对于遍布于乡村州县的地方政府园林、官署园林而言,这种公共性游览特征就更为明显。
结论2: 中国古代园林虽有门掩无华,贴近自然的天性,但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从来就不乏开放性、市民性等特征。 即便是私家园林也是心系山林,身隐于市,每每与城市生活、与大众紧密相连! 那种过于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小众化特征,甚至将其作为阶层对立的物化形式,认为古代园林是皇家贵胄和有闲文人的专属品,与大众无缘,因而不适宜现代城市的观点,至少是片面的。
相关链接:
编辑:jojo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