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夭 中国建筑究竟怎么了?-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三十而夭 中国建筑究竟怎么了?
[日期:2010-04-13]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短命建筑”源于GDP崇拜

  中国的建筑物寿命短,仅持续25-30年,笔者以为根本原因还是一些地方政府的GDP情结所致,也与一些地方扭曲的发展观念有关。对此,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有过精辟论述,他针对个别城市的盲目发展和拆迁改造告诫称:比如一些城市,建一座桥,这是GDP;把这座桥拆了又是GDP;重新再建桥还是GDP。就这样,在一座桥上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但真正形成的财富就那么一笔。客观地说,类似这样“拆了建,建了拆”、换取GDP发展的地方不在少数,因此而“短命”的建筑物、城市设施更是比比皆是。

  日前,又有一例佐证。扬州市政府决定对小区拆迁改造,在居民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二次卖地”,政府获得了20亿元的巨额收益,但刚刚使用数年的住宅小区却沦为了“短命建筑”。众所周知的是,大多数城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不少城区老建筑、居民小区,但在近些年来的城市扩张、改造过程中,被拆迁改造,算一算时间,也就是约三十年。可以说,真正导致我国城市建筑短命的主要根源,还是个别城市的发展误区所致,与所谓的建筑质量是否过关,关系并不太密切。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个别城市、个别地方的“短命建筑”也的确是因为建筑质量不合格所致。如被人诟病的“楼脆脆”、“楼歪歪”、“桥糊糊”之类的“短命建筑”,但也必须看到,因建筑质量原因而短命的建筑在被拆除的建筑总量中,只是占了极小的比例,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比例。而且毋庸置疑的是,个别开发商急功近利糊弄消费者,根子上还与监管不力有关。

  因此,解决我国城市建筑短命的问题,以及建筑短命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问题,得找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真正“病根”。只要地方官员们能真正做到爱惜民力、物力成本,爱惜百姓的血汗钱,而不是为了所谓的GDP而搞什么“拆了建、建了拆”的把戏;另一方面又加强建筑质量监管,让中国的建筑物屹立百年而不倒,并不是什么难事。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