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解读上海世博公园-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多方位解读上海世博公园
[日期:2010-05-05]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在遵循总体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将协调城市与世博园区、公园与场馆关系,解决世博会期间高容量人流集散停留和会后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相冲突的矛盾,恢复和塑造自然生态景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公园生态系统定为设计目标。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为:用扇骨的形式种植体系,与城市和园区规划肌理一致,将世博园区与黄埔江紧密衔接,创造特色滨江景观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观;用滩的趋势将绿化、场地、水体及设施等内容有机融合;用灌木、地被群落景观塑造滩的形成肌理,依托地形设计创造各种类型植物的生理环境,营造丰富多姿的植物生态落。


               

图 1 设计理念分析

  1、植物景观系统规划布局特点

  植物景观系统规划主体结构形式衔接城市外部环境

  城市道路网络形成城市肌理骨架,将上海世博会公园周围的城市地域分成条状地块指向黄浦江,乔木是构成大尺度绿地植物景观以及同样面积中获得绿化面积指数最大的植物材料,因此,在植物景观整体结构骨架设计中,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以"扇骨形状"布置乔木林,形成与江面基本垂直、乔木群落边界完整、树阵形式为主南北条状林带的骨架肌理体系。扇骨结构尺度呼应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整齐的扇骨乔木种植体系与城市和园区规划肌理协调,将世博园区与黄埔江紧密衔接,有机地达到江与城的交融。行列种植方式和科学植物配置,有利于江面视线穿透和空气的对流及净化,并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滨江景观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观。

图2 植物系统与城市衔接

  植物景观系统规划配置模式渐变协调公园分区景观

  上海世博会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规划围绕着人流活动及场所特征的变化而设置出与公园绿地分区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景观区域,分别为:空中立体花园景观区、屋顶花园景观区、人工林地景观区、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湿地景观展示区、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整个植物景观系统规划根据其所在地域地形的起伏、水体的穿越、人流的聚集等不同的因素,进行该群落的主题设计,由东向西通过人工配置模式逐渐向自然配置模式渐变,形成了对比统一的乔木林带种植形式,组成形态规整、变化多样、完美统一的系统,将公园绿地分区与植物景观区域协调一致,延续了植物景观系统规划体系"从人工到自然"的过渡。配置模式以乔木林带边缘完整性配置模式来"延续整体骨架",以乔木林带内部空间植物群落自然配置模式来体现自然景观。


图3 植物景观系统配置模式

  植物景观系统规划色彩冷暖序列体现世博会展氛围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规划以"滩的形成"来创造变化丰富的自然植物群落,用滩的蔓延形成种植色彩的褪晕渐变,来展示世博会馆展与观赏演出的喜庆氛围,以及体会自然生态景观与回味工业历史的静思氛围。利用公园绿地下层地被植物色彩的差异,在世博中心轴为中心区的区域选用较为强烈的暖色色彩植物进行种植,两边的基地区域种植冷色色彩植物,由中心区向基地两端过渡的绿地区域,种植的植物色彩强度与色相逐渐减弱,形成由中部暖色分别逐渐过渡到西区、东区冷色的序列景观,创造出热烈、和谐、温和的气氛,形成协调渐变的植物褪晕景观体系。选择运用不同叶色和花色的地被植物,以及不同明度、彩度的差别构成自然式种植群落结构,达到丰富多彩的调和图案,其组成形态看似无序但又被无形的体系完美地统一在植物景观系统中。


图4 植物景观系统色彩的褪晕渐变

  2、植物景观的群落配置

  植物景观的主体空间构成

  用"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构建出植物景观设计的主体空间体系,解决了世博会议期间高容量、高密度人群对大量集散场地和大量的遮荫需求,以及人们对开阔空间、通畅视野、喜悦氛围环境的要求。植物景观通过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态势的配置模式,也形成了独特的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空间艺术形式。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树种多变的乔木种类,与曲折变化的地被色带相衔接,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和绿地植物所在设计区域的功能,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在绿色草坪基调上渲染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创造出高低起伏、含蓄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也扩大了公园的园林空间。


图5 乔木融入地被及硬地"滩"的肌理

  植物景观的生态群落结构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稳定、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结合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植物景观总体种植风格--"由'规则'向'自然'渐变",通过选择丰富的植物物种和建立多样的生态群落结构,形成具有不同单元的植物群落特色,并且每个单元都有完整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自然植物空间,使整个园区建成每个单元里树多而不乱,整体性强,单元之间又具有特征明显的植物种植风格,植物景观丰富,群落功能合理的公园种植体系,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世博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配置根据其所在公园位置、区位功能、保护作用、景观特色的不同,进行不同群落类型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结构配置,主要分为地区示范型群落、各种环保型群落、观赏型群落等,具体分析如下表:


图6 林带内自然式种植群落结构

1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分类表

主要景区

群落类型

群落功能

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

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

典型性群落

展示地带性植物

以上海地区落叶地带性植物为主的群落

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

抗逆性群落

净化空气、抗外力侵扰

哺鸡+慈孝竹—贯众+玉簪—活血丹

湿地景观展示区

净化性群落

净化空气、水质,吸收重金属

垂柳+香樟—茭白+德国鸢尾+千屈菜

湿地景观展示区

固氮放氧群落

净化空气、释放氧气

栾树+大叶樟-红叶李-熏衣+石竹-千屈菜+茭白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观赏型

观赏春花、体味季相变化

以绣球、八仙花春景为主的群落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抗风性群落

抵抗、减轻台风灾害

墨西哥落羽杉+女贞—鼠尾草+金边叶麦草—金叶苔草+细叶芒草—鸢尾+石蒜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杀菌保健群落

吸收有害气体,杀菌、保健

银杏—桂花—金银木+迎春—活血丹+蛇莓

屋顶花园景观区

增湿降温群落

缓解聚集广场的“热岛效应”

香樟+无患子+栾树-含笑+荷香+八仙花-杜鹃+美女樱

人工林地景观区

观赏型

观赏金叶、体味季相变化

以栾树、银杏为主的纯林群落

人工林地景观区

观赏型

观赏红叶、体味季相变化

以榉树、臭椿为主的纯林群落

  植物景观的科技集成运用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本着"体现科技世博"的宗旨,充分增加绿化科技含量,创造出各种充满自然活力的植物景观,和体现上海地域特色的生态群落。

  采用大规格乔木移植技术经验,在重点区域选用大乔木全冠种植,加快绿地成景和尽快发挥植物生态效应;草坪建立中应用橡胶粒子加强草坪耐践踏性,使用草坪植物营养抗剂来增加草坪耐践踏性,使草坪景观效果持续时间长,降低草坪维护管理费用;加大新植物品种引用和培育措施,使乔木、灌木、地被均匀色彩变化,保证植物景观设计色彩的渐变,实现上海地域特色中"春花"、"夏荫"、"秋色"的季相变化;探索具有功能、生态、景观等植物群落的配置方式,在营造世博植物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做到公园单位绿地最大绿量化,建立良好的生态群落,使世博公园充满自然活力。

  世博会间、会后绿化指标的转换

  为了满足世博会期间高容量、高强度的绿地使用功能、达到会后城市公园绿地指标规定及人们使用功能需求,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对各类绿地指标制定出会间、会后两种设计标准,来解决世博会间、会后绿化指标的转换问题(表2);同时为了满足世博公园植物展示造景功能,创造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对乔木、灌木、地被的比例控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转换指标,将世博会期间的5:1.5:3.5转变为世博会后的5:2.5:4.5。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