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祯:北京名园理法赞(组图)-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孟兆祯:北京名园理法赞(组图)
[日期:2009-10-22]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三、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园冶》立专篇论借景并指出"夫借景者林园之最要者也。"借与藉同义,即要巧于有所凭借地造景,精深之处在于体现用地之地宜。概括性地表叙为三点,"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即是"和"臆绝灵奇"。反映在北京皇家园林从宏观山水间架方面都要反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现实要求和对"一池三山"仙境浪漫主义的追求。在因借地宜的前提下强调"一法多式"。

  北海、中海、南海是利用古河故道以"引水贯都"之法开辟的山水宫苑,因此三岛的布置借长河如绳之地宜呈纵向带状散点布置。就北海而言虽占一主岛位置,在琼华岛上又在东、西建有方壶亭和瀛洲二亭以求自我独立之完善。圆明园址原称丹陵沜,以水为本脉的山水宫苑要疏通自西而东的水系,再连倂主水面和沟通流派,福海为圆明三园主要水面,海中仙山乃按道家传统而生。道家至高境界追求"大方无隅",这决定了福海的外轮廓。方形中心至外围的距离近乎相等,体现"相去方丈",故福海中的三仙山集中在福海中心。

 

 

瓮山泊与昆明水城湖比较平面图


  清漪园的昆明湖是在瓮山泊的基础上扩大水面形成的。扩展后才使山水相映成趣。龙王庙本是东岸游人集中的焦点,故保留并以十七孔桥连接东堤并以廓如亭和铜牛镇水。龙王庙自成主岛。在筑西堤时南北向划分两水面,水中各一岛即治镜阁和藻鉴堂,独具一格的一池三山因此形成。避暑山庄也是沼泽地开辟的水系,按造园宗旨和总体布局的安排树立了以"芝径云堤"为意境的一池三山模式,以仙灵芝反映仙山。故自万壑风和云山胜利顺训鹿坡下到湖面后以一桥相衔仿佛以菌把为生长点,而生出"环碧小岛"。

  再东回折产生"月色江声"中岛。并向北展出"如意洲"大岛。又以山庄地宜独辟蹊径的创造出一池三山又一别式。并藉若高原之山区,若江南水乡之湖区和山湖间的草原区来反映中国地理的版图特征而反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而原为沽泽的圆明园凭借沼泽所宜,循战国方士邹衍"履方戴园"之九州说,中国是神州内小九州,外环裨海,裨海以外为大九州即世界他国。所谓"裨海周环为九州者九,大瀛海环其外。"这属于内得心源的人文范畴,具象考证为《禹贡九州图》外师造化则师法中国古代大泽--云梦泽汇川为泽,水口皆水景佳处。

  最后结合当时宫廷社会生活需要而给九岛以景名:九州清晏、镂云开月、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村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

  借景不仅应用于总体布局,在景点布置和细部处理方面也具有重要理法的地位。如果军事上"兵不厌诈",那园林就是"景不厌精"了。只有宏观布局而没有微观的布置是不能动人的。微观景亲人,看门道的内容之一,要人们"涉园成趣"、"日涉成趣",每看成趣和流连忘返甚至达到忘机的境界,没有目寄心期的景物是不可能奏效的。

 

 

颐和园后溪河平面


 

  颐和园的后溪河是清漪园开辟的人工水系。从实用功能讲要输水给圆明园和北边的稻田。从造景而言弥补了万寿山长于高远、平远而缺少深远之弊。凿溪河之土主要堆在北岸作自然式土山与万寿山北面山麓组成两山夹水的结体。水的线形首先与河床基质、山洪泻水口等自然环境取得协调,使设计地形得以稳定地发展。通过溪河自南而北再自西而东,把前山乏于深远而长于面阔的关系,在后山转变为以前山之面阔为后山的进深,加以极尽自然变化、宽窄、曲直组合多至,深历其境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

  水自南往北转东,河面落北凹成湾。到北山西坡集中排山洪的桃花沟将河面放到最宽而呈喇叭形水口,充分地接受山洪而使其消力。欲扬先抑,扩大前面的水面压缩到两米多,岸上作关隘,因关隘是扼咽控要的,通过后骤然放大,对比强烈。下一段水面的基质是岩石,难于开凿,故宽度有限,只作曲尺型小变化而用作买卖街。然后再用不同形式接纳"寅辉"山沟下来的水,在山谷中做了些山石处理,洞、瀑随遇而安,雨后自成水景,叠水、山溪、削壁、悬瀑,无雨时也"似有深意"。《园冶》所谓"斜飞堞雉"和 "参差半壁大癡"得以尽现。

  水面并不单扩大,而在近水对岸作小环岛,山洪自然随岛环流而同样达到消力目的而景物却是不同面目了。再东北岸的小"盲肠"水港是为作小船坞和做墙外农田灌溉用的。溪河东端一分为二。南入谐趣园凿石安暗闸桥"玉琴峡"入谐趣园。玉琴者美石无琴弦也。并不生硬寄畅园之八音涧,自成石渠回落,松荫籘影,有"萝月"和玉琴峡横镌石刻,浑厚、沉实而有别于江南之玲珑剔透。北支引入霁情轩,利用天然石坡滑水,一简一繁,相映成趣。

  作为圆明园的属园,清漪园辟东宫门为主宫门。仁寿殿南有元代功臣耶律楚材墓,乾隆为了有所间隔互不相拢,筑土山一卷相隔,土山又是宫苑之间的障景,仁寿殿面小山拱伏,山林荫翳,谷道随山起伏回转,出谷则见昆明湖空旷清新,由奥观转入旷观。但在岸边观万寿山佛香阁似感视角太偏不得尽美。南水中就露出知春亭的岛、桥、亭和树石的组合。古图上称"智春亭",古文知同智。居岛观佛香阁是近觑的最佳视点,智春亭的意境并不是"池中水暖鸭先知",而是智者欣赏美景驻足的地方,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才智。

  玉澜堂第二进的夕家楼本是西厢房 ,东西晒的所在本是不利的。设计者巧借陶渊明诗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句,东掇房山石山谷,种植浓荫大乔,将西厢房强调为楼玉立湖岸,先造境,再从境中造景,"景以境出",有景联称:隔夜莺芷谷底,唼花幼雏聚塘坳。竟转劣势为优质,诗情画意,在于发现和发挥了居万寿山东麓之异宜。

  后湖北岸有小石坊对着万寿山北面西端,居下仰上,额题"望云",对岸山腰起钩连搭卷棚歇山建筑名,其附属建筑名"袖云"。

  西上到近山顶有清可轩压阵,其旁建筑曰"仃云"。这是从山麓、通过山腰到山顶的一系列建筑,以云为名,而以仰、袖、仃的三个层次反映和夸张地表达了高下的起伏。清可轩为乾隆在清漪园最爱之所,从问名到因山构室都非常清雅高洁,值得深入捉摸。

  总之,北京的名园名实相符,何以成名是很客观的,其中包涵了许多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理论和方法,中心理论是借景,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再好也不够用,时代在永无止境的发展,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相关内容:历史名园的保护应纳入周边环境

              中国历史名园保护与发展论坛16日召开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