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名胜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日期:2010-11-25]  来源: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五、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宣传,提高对名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人文奥运”的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宣传方案。同时,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名城、保护名城的共识。

  (二)编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十五”期间,组织编制完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从城市整体层次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措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体系及内容;文物古迹保护与风景名胜区范围;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等。

  (三)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由市文物、规划、建设等部门共同开展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结合本市实际,借鉴外省市经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制定《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规定》,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确定适用于各保护区的总体原则,并根据不同功能性质、保护重点和特色等要求,制定具体的管理准则。制定圆明园、长城、天坛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项保护规章,明确管理责任,保证保护资金,规范建设和管理行为。

  (四)开展文物价值评估和传统胡同普查工作。

  研究制定文物价值评估和保护的经济评估工作方案,成立文物价值评估机构,建立文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将文物评估的结果作为制定相关规划方案和保护整治措施的依据。组织力量对旧城区开展一次全面、准确、细致、完整的调查,统计完备的胡同及历史遗存的现状资料,并采取现代技术进行文字记录、拍照、录像和绘图。市文物部门在已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口述史料、民间传说一并进行调查、汇总,以求真实体现旧城历史的进程。

  (五)加强对继承和发扬名城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城市格局、文物古迹、有特色的建筑等传统城市风貌,也包括精神形态的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活动,还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庙会等传统习俗,以及老字号等名店、名品和特色商务活动。要研究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民俗以及商务活动的有效措施,加大资金和智力投入,加强名城保护工作的国际交流,使集中体现人类城市发展两种形态文明的成果交融并存,交相辉映,充分展现出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辉煌历史和现代文明,保持和弘扬体现历史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活力。

  (六)多渠道筹集资金,初步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根据“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主导思想,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利用的有效途径,建立资金保障机制。除政府财政拨款外,还要通过开发旅游经济、开辟使用单位自筹资金、群众募捐、政府建立保护基金等多种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保证专款专用,抢险修缮项目优先安排。

 

编辑:jo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