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作品交流|规划设计 → 单位绿化|规划设计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北林毕业生作品之首钢主厂区后工业景观改造规划
改革开放时期,首钢还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始向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首钢非钢产业。 首钢建筑业由1958年扩建时成立的建筑公司,发展成首钢建工集团,有1个甲级设计院,3个甲级勘察院,5个一级资质的冶金建设公司,2004年职工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0.7万人;有大中型设备上万台套。除了承担首钢的改造工程,首钢建工集团承建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公寓、中华世纪坛等国内工程,以及马来西亚、印度、津巴布韦等国的钢铁项目,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125项。其中,中华世纪坛获得国家钢结构工程金奖。 首钢机电制造业由加工备件的机械厂、电修厂、外埠机械厂,扩大成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首钢军工集团,共有机床上万台;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精密、数控、大型机床,设计制造冶金成套设备、通用和非标准机械设备、动力设备、电机和电器设备、液压控制设备、环保设备及冶金备件,包括达到国际水平的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成套设备、连铸结晶器、高效轧机、多功能钻机、盾构机、车用空调器、新型节能电机等,共有专利技术50多项。首钢矿业公司制造重型汽车,2004年与白俄罗斯汽车制造厂合作,建立别拉斯重型汽车中国服务中心,引进技术制造的130吨电动轮矿车投入使用。 首钢高新技术产业由总计控室自动化研究所起步,逐步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用自制的计算机、电控设备、智能仪表和软件,并应用网络技术,把1978年只有6台计算机的首钢改造成为全面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企业,参与国内外的自动化工程和服务。1990年,首钢改造美国钢铁联合公司3个炼钢厂7座大型转炉的自动控制系统,1994年合资建成中国第一条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1997年合资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工业机器人生产线,1999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触摸查询一体机,制定了行业标准。同年在中关村注册成立北京首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该公司排名在中国网络集成商100强的第57位。同年,首钢与国外的先进企业合作,建设首钢信息ERP工程,2004年7月一期工程上线,形成了把传统管理改造成现代管理的新起点。 首钢房地产业1998年起步,逐步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物业管理、装饰装修、投融资、贸易一体化的经营,累计建成职工住宅150万平方米,开发了金苹阁、琳琅庄园、金泰阁、海云轩、军民园等北京的商品房项目,合作开发北京万年花城、山东德州、河北南戴河、吉林蛟河等项目,2003年首钢房地产公司在国内房地产开发商中排名第42位。由该公司开发、首钢建工集团承建的黄南苑住宅小区,2004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金牌居住区"。 首钢矿产资源业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流矿业、开放矿山,通过以矿办矿、合资合作方式,扩大经营能力,提高了经营水平。2004年,首钢矿业公司实现利润2.08亿元。秘鲁铁矿已成为首钢在海外的原料基地。首钢还与焦煤、焦炭、铁合金等国内外优势资源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了钢铁业的供应链,为适应市场、做强主业提供了资源保障。 首钢服务业发挥在首都的区位优势,发展社区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家庭服务、旅游服务、保育幼教、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保健等经营实体,通过合资合作整合资源,重点开发现代物流、物业管理、金融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首钢海外事业自1981年获得直接外贸权后起步,1992年成立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海外工程承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首钢在香港并购4家上市公司;并购的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在南美洲最大的实体企业之一;通过中首公司参与国际招投标,首钢在发展中国家建成一批钢铁项目。2004年,中首公司进出口贸易总额6.72亿美元,排名在中国进出口500强的第172位。 2000年以后,首钢持续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医疗、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检修体制、财务体制、投资体制等改革;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通过集团内部的兼并、联合、托管等方式,使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优秀管理者转移;以破产、划转和资产重组,剥离亏损企业,逐步改变非钢产业散、弱、小的格局;对新项目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推行了集中一贯制和管理流程再造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作,首钢集团职工总数由1993年的26.22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11.97万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是创新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转变干部职工的心智模式,对加快改革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首钢从单纯生产型的钢铁企业发展成以钢铁业为主,兼营建筑和房地产、机电制造、矿产资源、服务业、海外事业等,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1979年到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上交利税费358亿元,集团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年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按照国家发布的2003年度销售额排序,首钢集团在中国500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排名第33位;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中排名第26位。2004年首钢销售收入619亿元,实现利润12.53亿元(其中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27亿元),增加值106亿元,社会贡献总额81亿元。 首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01年以后,首钢共有3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个产品已获中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2004年,首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钢材总产量的55.6%;首钢技术中心在中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排名由184位逐步上升到2004年的第3位,冶金行业第2位;首钢与国外先进企业在高端技术上扩大合作,开发国际前沿的钢铁技术和非钢产业新技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首钢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首钢地处首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治理废水,80年代全面治理废气粉尘等污染,到90年代实施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清洁生产,高度重视保护首都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1995年至2004年,首钢累计投入环保资金20亿元,完成环境治理项目343项。其中,开发了利用焦炉处理废塑料的技术,为解决城市的"白色污染"开辟了新路;采用新技术对钢铁固废资源进行深加工,用国外的新技术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干熄焦工程,建成采用新技术的污水处理厂、报废机动车拆解项目,合作开发汽车环保产品等,按照循环经济、城市友好的理念,发展为城市特别是为首都服务的环保产业。首钢特钢南区及电炉炼钢、初轧厂、第一炼钢厂先后停产,其中特钢公司在彻底治理污染的过程中,职工由1.6万人减到1514人。与1995年比较,2004年首钢厂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其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无组织粉尘排放量分别降低了78.41%、86.49%、74.45%、84.38%,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5%,总体环境质量处于国内钢铁企业的前列。吨钢综合能耗760.8 千克/吨,吨钢用新水5.45立方米/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钢1998年开始编制"十五"规划,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出和调整了三大发展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房地产和服务业;积极发展海外事业。但是,在石景山厂区发展钢铁业受到环境质量的限制;准备扩建的芯片生产线,受到国际芯片市场低迷和外商投资变化的影响。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首钢却面临着压缩钢产量、实施结构调整、大量安置富余人员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在全国钢产量中所占比重从1994年的8.89%下降到2002年的4.5%,而且80%的产品是附加值比较低的长材。 2003年,在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新形势下,首钢服从和服务于首都的大局,作出了"首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形势判断,提出了"没有发展就没有首钢的一切"和苦干三年,打好思想文化基础、制度创新基础、经济技术基础、人才建设基础的目标和任务,推进企业创新工程。首钢发展战备明确为:做强做大核心产业钢铁业;大力发展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电子机电业、建筑业、服务业、矿产资源业等优势产业;提升拓展海外事业。每个产业要培育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有若干个具有优势产品的骨干企业,形成海内外紧密结合、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使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把首钢建设成为在钢铁业和综合经济实力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争取国家批准首钢发展规划的同时,不等不靠,首钢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北京以外有发展空间和条件的地区转移钢铁生产能力。秦皇岛首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相继在2004年建成投产;首钢在京的结构调整项目彩涂板、热镀锌、中板厂升级改造及矿业公司球团二系列、干熄焦二期、首嘉钢结构等项目竣工投产,为首钢整体搬迁创造资金、就业等条件。同时首钢提出在河北唐山的曹妃甸地区,以首钢为主,建设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在北京市顺义区建设冷轧项目;发展首钢在京的总部经济。 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意见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在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北京市、河北省及院士、专家的支持下,曹妃甸新首钢的建设方针确定为: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实现自主集成,按照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模式建设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废弃物基本零排放,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厂,成为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型、生态型、高效型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 2.2现状厂区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 首钢石景山主厂区占地面积7.07平方公里,家属区3平方公里。另外,特钢公司、首钢重型机器厂工厂及家属区占地1.67平方公里。 首钢石景山工业区规划范围8.08平方公里,具体情况见下表: 2.3现状从业人员结构 2004年底首钢北京地区在册职工8.3万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7313人,大专以上学历16666人,中高级职称15623人,分别占20.86%、20.08%、18.82%。承担钢铁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的首钢技术研究院、设计院,有研究和设计人员1168人,有本科以上学历837人,高级职称394人,博士、硕士146人,分别占71.66%、33.73%、12.5%。并形成利益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子公司研究分院、厂矿研究所谓分支机构的多层次、联合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2004年,首钢有高级技工5585人,技师675人,占技术工人的比例10%以上。2005年首钢北京地区高级工从2001年的1300人增加到8250人,占技工人数的比例达到17%。 2004年底首钢北京地区在册职工8.3万人,在岗职工6.67万人,不在岗职工1.63万人(其中:内退1.18万人,长病、长伤等0.45万人)。在8.3万人中,女职工1.75万人,占21.1%;平均年龄41.2岁;无固定期限合同6.43万人,占77.4%,有固定期限合同1.87万人,占22.6%。在6.67万名在岗职工中,女职工1.46万人,占21.9%;平均年龄39.2岁;平均工龄21.5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52万人占23%,中专技校等3.36万人占50.4%,初中及以下1.78万人占26.6%;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141人占1.7%,中级职称人员4110人占6.2%;高级技工6105人占9.2%(其中技师682人占高级技工11.2%),中级技工14441人占21.7%。 2.4现状资产结构 1979年到2003年,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358亿元。2003年末资产总额47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35亿元,流动资产172亿元,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70亿元;负债236亿元,净资产241亿元;钢铁业资产371亿元,非钢产业资产106亿元。2003年首钢集团销售收入合并会计报表后为328亿元,钢铁业销售收入201亿元,钢铁业利润12.43亿元,集团盈亏相抵后利润5.9亿元,工业增加值68.5亿元,缴税24.5亿元。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9年9月由钢铁主流优质资产组建的上市公司,资产总额100亿元,股本金23.1亿股,其中首钢持有的国有法人股19.6亿股,占全部股本的84.85%,流通股3.5亿股,占全部股本的15.15%。 北京首钢新钢有限公司,是2000年8月国家对首钢钢铁主流程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实施债转股,同华融、东方、信达等资产公司共同组建的债转股公司,资产总额140亿元,净资产76亿元,其中首钢占53%,三家资产公司占47%。 2.5主要环境影响 首钢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工程,2004年吨钢综合能耗达到760.8千克标准煤,与1995年(1129.9千克标准煤)相比下降32.7%;吨钢耗新水达到5.45立方米,与1995年(10.5立方米)相比下降48.1%,水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004年钢产量达到847万吨,列全国第四位;首钢集团北京地区销售收入385.5亿元,实现利润14.8亿元,上缴税金24.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工业的6.2%、3.8%和4.4%。 由于钢铁行业的特点,首钢仍然是北京污染排放和水耗、能耗的大户,首钢所在石景山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004年,石景山地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168微克/立方米,而城近郊区(城八区)平均为149微克/立方米;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石景山地区为184天,而城近郊区为229天。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排放总量为10.5万吨,其中工业年排放量为4.0万吨(其余为采暖、民用、机动车和各类扬尘排放)。在工业排放量中首钢年排放1.6万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15.2%,占全市工业排放量的40%,对环境保护造成很大的压力。 2004年,全市总用水量为34.5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7.6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12.7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3.5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61亿立方米),首钢用水总量为6981.67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4435万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3%,占全市工业用水量的5.8%;全市总能耗为5139.56万吨标准煤,工业能耗为2550.14万吨标准煤,首钢总能耗为734.9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耗为62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总能耗的12.2%,占全市工业能耗的24.6%。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