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师 → 园林文化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高级搜索 |
杭州的山水园林文化
遇旱不涸的“杭州圣水” 钱塘第一井又名大井,旧名寒泉。大井巷亦以此得名。据古书记载:“吴山北大井曰吴山井,盖此井系吴越王时韶国师始开,为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遇旱不涸。”井开五眼,井圈南北面竖刻“古大井”三字。历史沿革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称“吴山第一泉”。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因井口无盖,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口,井口只能下水桶,面开六眼。 南宋理宗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城中诸井竭,唯此井不涸,安抚赵与奏立祠以旌异,覆亭其上,即所谓龙王祠也。 明太祖洪武五年,参政徐立本在井旁立石表刻“吴山第一泉”五字。 明宪宗成化十年,亭遭焚毁,井亦为瓦砾所填。明孝宗弘治年间,井眼之木石俱坏,参政周木予以整修,改为五眼。 198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钱塘第一井”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价值评定 一、此井是吴越国水利建设重要的实物见证 杭州地区是由浅海演变而成的陆地,地下水卤咸,不能饮用,唐时还只能引西湖水入城。吴越诸王多次大规模兴筑防海石塘,遏制了江潮倒灌,城内的河渠摆脱潮汐的干扰;同时又多次浚治西湖,更进一步引湖水作为城内河流之水源。随着地下水的逐渐淡化,钱鏐和他的继承者在各地大量凿井,不仅解决了西湖以东地区日益增多的居民饮水需要,也为杭城向东扩展创造了条件。 二、此井是杭城现存古井中的佼佼者吴越时凿井不下百口,保存至今的只有寥寥数口,仍然使用的只有这口。该井历代维护均有记载,历史地位重要。 钱塘第一井清且甘,“不杂江湖之味,泓深莹洁”,明成化《杭州府志》中将其与虎跑泉、龙井、玉泉、郭婆井合称为“杭州之圣水”。此井虽然位于杭州市城区人口稠密地带,易受到污染,但由于它涌水量大,自净能力强,至今仍然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杭州市区地下水资源中的佼佼者。历数百年至今,现井仍供周围居民生活用水。 时代:五代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大井巷22号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