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璘:探讨防灾公园绿地系统之构建与规划设计-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王小璘:探讨防灾公园绿地系统之构建与规划设计
[日期:2008-09-28]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王小璘   发表评论(0)打印



 (五)防救灾设施需求分析

  考虑项目包含:

  1.灾害潜势和风险因素

  2.地区需求特性

  3.防救灾设施需求特性

  (六)防救灾设施和资源提供与供给现况检讨

  包含:

  1.依各类灾害潜势与覆盖敏感范围,评估防救灾据点位置适宜性;

  2.评估各项防救灾的阻断路径风险特质;

  3.进行建物耐灾力评估;

  4.进行据点通达性及安全性评估,并估计实际可供避难之有效面积;

  5.计算临时避难、临时收容与中长期收容所及医疗、救援与物资支持之需求,并藉之检讨规划区防救灾整备的现况。

  (七)防灾空间系统配置和划设

  规划内容包括:

  1.划设防灾信道、救援运输信道、指定消防和辅助信道系统及避难路径之划设与配置;

  2.划设防灾避难圈;

  3.指定灾害防救据点。

  (八)课题发掘与配合对策之研拟

  配合措施包含:

  1.土地使用防灾规划策略;

  2.灾害管理与防减灾策略;

  3.救灾、整备与重建策略。

  三、防灾避难空间设施规划

  (一)防灾空间系统与防灾时序之因应对策关系

  由表1可知避难收容据点空间资源对应至灾害发生阶段时所需之机能。

  表1防灾空间系统与防灾时序之因应对策对应关系(点击查看大图)

防灾空间系统与防灾时序之因应对策对应关系

  注:★:避难○:救援▲:安置□:复原资料来源:建研所,2006;本研究整理

  (二)划设指标

  以收容场所、消防、警察、医疗、物资、道路等六种防灾空间系统,分别划设不同之防灾生活圈规模及范围。以「国小学区」及「邻里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为基础,进行划设防灾空间之组成结构。(萧江碧,2002)

  1.防灾生活避难圈

  防灾避难圈划设,除作为避难救灾之行政管理依据外,对于都市居民的避难引导与避难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帮助。各生活圈内可依据自身之地理区位及空间设施条件,分别订定合适的避难行动,并作为相互支持之最小单元。(表2)

  表2 防灾生活避难圈划设标准(点击查看大图)

防灾生活避难圈划设标准

    注:表示与公园绿地相关之空间资料来源:张益三,1999;萧江碧,2002;本研究整理

  2.防灾据点之空间层级

  防灾避难圈域最主要之内涵乃为具有完善层级性的防灾避难体系;其空间层级分为临时避难据点、区域避难据点及阶段避难据点,其间以避难道路作为整体空间避难体系之串联。对于灾难发生时,依避难人员停留时间长短及灾害发生之时序,可区分为紧急避难场所、临时避难场所、临时收容场所及中长期收容场所等四层级性防灾避难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收容场所空间。(表3)

  表3 紧急避难与收容场所划设标准(点击查看大图)

紧急避难与收容场所划设标准

  3.防救灾路线

  效率性和畅通程度是道路系统功能发挥正常与否之关键,且直接影响避难和救灾的成效,各空间系统的功能发挥,均需藉助道路系统的正常运作方能达成,其路线划设标准如表4。

  表4 防救灾路线划设标准(点击查看大图)

防救灾路线划设标准

  4.防救灾据点

  依医疗、物资、消防、警察等防灾系统之防救灾据点需求,划设标准如表5。

  表5 防救灾据点划设标准(点击查看大图)

防救灾据点划设标准

  (三)防灾避难场所的机能和规划准则

  考虑原则如下:

  1.区位性:主要考虑该地区内的市区合理区位及其实质空间之现况。

  2.接近性:主要考虑周边地区至避难地区之可及程度,如出入口数量、形式与宽度等。

  3.有效性:主要考虑避难场所分布的安全及收容能力,通常以安全有效面积或平均每人所占面积为评估指标。

  4.机能性:主要评估该地区能提供避难者避难活动的程度或避难之方式,指标为日间人口与夜间人口之比值或是有效开放空间(空地、绿地)的计算(表6)。

  表6 避难场所规划准则(点击查看大图)

避难场所规划准则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