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璘:探讨防灾公园绿地系统之构建与规划设计-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王小璘:探讨防灾公园绿地系统之构建与规划设计
[日期:2008-09-28]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王小璘   发表评论(0)打印



  (三)防灾公园的种类和选定条件

  1.公园种类

  防灾公园并非只有在灾变时才能被利用,而是依据都市公园配置计划所建设出来的一般都市公园,平时作为一般公园而在灾害发生时具有前述般明确的机能,且能因应灾变的公园。对应于防灾机能,公园绿地种类及其相关要项如表7。

  表7 防灾公园之种类(点击查看大图)

防灾公园之种类

  2.选定条件

  依对象都市地区专业地点等条件说明如下:

  (1)对象都市

  只限具广域避难地机能之都市公园。

  (2)危险区域

  都市中大规模地震发生时具危险性之区域。

  (3)规模

  A.具广域防灾据点机能之都市公园

  面积约为50ha以上之都市公园。

  B.具广域避难地机能之都市公园

  面积约为10ha以上之都市公园;但都市公园面积在10ha以下者,只要其与周围空地合为一体,面积达10ha之都市公园亦包含在内。

  C.具一次避难地机能之都市公园

  面积约为1ha以上之都市公园;但都市公园面积在1ha以下者,只要与其周围市街地合为一体,面积达1ha之都市公园亦包含在内。

  D.具广域避难地机能之都市公园

  宽度在10m以上者。

  (4)其它

  有助于该都市公园之防灾机能,被定位于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之区域防灾计划等中者。

  (四)防灾公园绿地设计四化原则:(王小璘,2008)

  1.功能化:

  (1)举凡公园广场出入口、园道、外围道路、开放空间或地下避难空间,均须能因应紧急状况发生时的人潮、车辆等交通动线的畅通、安全和连续性。故其宽度、形状、高差、障碍物及铺面结构等均应足以配合。

  (2)各种水体相关设施如贮水槽、紧急用水井、洒水设备和水池等,除应具有耐震性,确保水质的适宜性和水量的充足性外,更应储存足够的水源以供各种用水之需;

  (3)其它包括信息、能源、照明等相关设施以及储备仓库或指挥中心等相关设施,亦应视质量的需求而设置。

  2.生态化:

  (1)以景观生态网络的建构提升其环境生态效益。

  (2)选用生性强健及耐火性高的地方树种,以植栽设计达成净化环境,节能减碳和防灾避难的功能。

  (3)防火树林带须选种植肉厚、油脂少、水份多的常绿乔,采交错无间隔多层次配置提高防火效果。

  (4)建物及硬质铺面应尽量以平面或垂直绿化,增加绿化面积。

  (5)配合区域性生态资源调查,建立完整的区域性生态数据库,作为规划设计时的参考依据。

  3.人性化:公园绿地不仅提供休闲、游憩、集会、活动之用,更可作为纪念、心灵疗伤、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最佳场所,因此除

  (1)必需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2)以抽象或具象的景观设计手法,营造一个足以令人缅怀,充实知识的氛围和场所。

  (3)以动态景观的生态思维,藉由生长中的树木展现强烈的生命感,藉以鼓舞受难的灾民和亲人。

  (4)透过小区总体营造,将绿地重建纳入小区环境改造的一部分,经由民众参与的方式,提升民众对小区环境价值的认知及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进而反馈至小区环境本身。

  4.产业化:

  (1)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将部分公园划为耕作区供灾民或民众种植蔬果,既可疏缓灾民生计上的负担和压力,又可增加园区的产值。

  (2)透过激发在地居民的文化意识认知和实质技能的培训,将潜藏的文化资产,透过不同的方式具体呈现。

  四、植物的防灾机能和应用

  树木树林在大震灾时具有多方面的防灾功能,如何发挥更大的效果,可由三方面着手:

  (一)植栽的配置

  1.防火植栽

  以保护内部之避难广场免于市街地为目的的植栽,故以围住公园外围方式予以配置;特别是对于木造密集地或工场等周围,有必要采取重点式配置。另外,为了使植栽带能充分发挥其机能,必须与市街地保持一定距离,以期树冠不会受到火势的包围。

  2.避难广场植栽

  以草坪等植栽为中心,树木的配置以不影响其机能为原则。地标植栽或诱导植栽应配置于入口周围或园道旁,抚慰心灵的花卉等则配置在帐篷、临时住宅等周围。

  (二)植栽的构成

  1.防火植栽

  (1)树冠等可做为盾牌,以遮断辐射热。

  (2)盾牌效果,促使消防工作容易进行。

  (3)减弱树木周围风的强度,防止火势偏向一方,藉此使热由上方逃逸。

  (4)抑制风的流窜,减少火灾的变动,抑制因接触而引起延烧的危险度。

  (5)藉由抑制乱流的产生,可降低火灰掉落在避难广场上之机会。

  2.避难广场植栽

  应尽可能避免树木的种植,而以坪等地被植物为主;但也需考虑树木可做为标示避难广场之地标或支柱之功能。

  (三)植栽的规模

  规模的设定需考虑与火灾之间的相对关系;一般认为加上空地约需50~100m之植栽带。

  五、防灾公园的管理和维护

  公园绿地的震灾功能和效果,有赖平时及灾害发生后的基本营运和管理。

  (一)民众参与经营和管理之实施

  平时施行民众参与型的管理或积极推动居民利用,可以形成居民之间的互动,藉此在灾害发生时有效推动救助、灭火、复旧.重建等行动。

  (二)消防、上下水道、警察等相关部门与居民合作管道之建立

  防灾需涉及消防、上下水道、警察、医疗、教育等相关机关的协助与合作。而灾害发生后的管理应由居民主导,但志工等的支持也极为重要。

  (三)防灾设施定期维护点检与操作训练等之实施

  平时应实施维护与点检及操作训练,以便灾害发生能充分发挥其机能。

  (四)灾害紧急手册之制作

  内容包括预估灾害时公园内可能发生紧急事态之初期体制、公园技术的对策、公园利用、救援及复旧时之注意事项等。

  六、落实防灾公园绿地系统的具体作法

  根据台湾921灾后重建工作计划纲领,重建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在小区重建。为落实防灾绿地系统,其具体作法为:(夏正锺,2000)

  (一)根据前置作业有关灾区地景调查及登录、纪念性或具文化价值建筑物调查、学校校舍损坏调查等调查分析,评定出不同层级的纪念地区;

  (二)与当地民众充分沟通,说明划设纪念公园的意义与作法;

  (三)纳入实质规划体系中如都市计划、区域计划以作为土地变更之依据;

  (四)建立经营管理之机制,如由地方政府公告、维护、管理,平日作为公园绿地使用,灾时作为避难空间,亦可鼓励民间企业参与认养方式进行;

  (五)透过媒体加强对民众防灾意识的倡导。

  伍、结论

  公园绿地在城乡发展中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无论决策者、规划师、使用者、甚至经营管理单位多仍偏其在景观风貌、休闲游憩及环境保护上的使用和效果,对其在防减灾或避难之功能则较为忽略,然而,由日本阪神地震,台湾921地震和中国大陆汶川地震的经验中,不难发现公园绿地在防灾空间系统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发挥相当程度的功能,因此,如何将公园绿地防灾系统纳入规划,并达致永续经营的目标乃是当今吾人应重视的课题。兹将本文所提出之论点作一总结如下:

  一、公园绿地的防灾功能

  1.避难(包含临时避难及广域避难)

  2.防止、减轻灾害及提高避难空间的安全性

  3.情报的收集及传达

  4.消防、救援、医疗、救护工作的支持

  5.避难及临时避难生活的支持

  6.防疫、清扫工作的支持

  7.复旧活动的支持

  8.支持各种运输工作

  二、公园绿地须配合整体防灾空间系统构建完整体系

  1.大型都市开放空间,如体育场、大型学校操场、河滨公园等,扮演防灾避难中心之角色。

  2.在紧急避难时序,各类型开放空间,不论邻里公园、小区公园、停车场、道路、小型广场、河滨公园、学校、体育园区、自行车道系统、绿地等,均须提供灾民利用。

  3.避难生活阶段,利用大型开放空间兴建组合临时居住场所及大型长期避难场所,则亦形重要。

  4.规划上必须与都市防灾体系相结合,可就不同都市环境人口特性划分防灾避难圈,将开放空间系统配合防灾体系属性赋予其功能及层级,控制其有效的避难空间面积。

  三、防灾机能的规模决定公园绿地的面积大小和型态

  1.防灾公园依机能区分为广域防灾据点型防灾公园、广域型避难地防灾公园、临时避难型避难公园、避难路型绿带、缓冲绿带等。

  2.其中临时避难型防灾公园以邻里公园、地区公园为主,面积1公顷以上,地震灾后发生时均须能提供附近居民作为临时避难用。

  3.防灾公园在人口集中地区内发生灾害时,1公顷以上临时避难场所,其步行距离应在500公尺以内,并能确保提供避难圈域内每人2m2之避难面积为原则,附属设备应包括储备仓库、耐震性水槽。

  4.防灾公园须与公共设施、学校、医院成为一体,或与河滨绿地或大型建筑物之空地合成为防灾公园体系,在灾后发生时更能发挥效果。

  四、植物防灾功能的有效利用与发挥

  1.利用植物形成防火线,阻断火灾延烧。

  2.利用植物作为帐蓬或照明的支柱。

  3.利用行道树构成缓冲带,确保避难道路的畅通。

  4.利用深根性大树防止住屋或水泥墙倒塌。

  5.利用树木花卉使避难灾民有安全感并抚慰心灵。

  五、防灾公园绿地的永续经营管理

  1.防灾相关设施之定期点检

  2.居民参与之防灾训练

  3.居民的防灾相关设施之活用

  4.平时即须鼓励居民使用公园

  5.推动民众自发性之管理维护

  参考文献

  1.王小璘,2000,由环境景观规划的观点论九二一的灾后重建,造园季刊,34:42-50。

  2.王小璘,2008,由台湾921地震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思维,风景园林,第5期。

  3.王效兰,1999,震殇-921集集大震,联合报编辑部。

  4.石渡荣一,2000,防灾公园之规划与设计。

  5.行政院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1999,灾后重建计划工作纲领,行政院,台北。

  6.服部明世,1999,都市公园与防灾,九二一地震灾后公园绿地与小区重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7.建研所,2007,都市防灾空间系统手册汇编增修。

  8.建研所,2006,都市防灾空间系统设计及管理维护准则(二)。

  9.南投县政府,921大地震重建总报告(上册)。

  10.夏正锺,2000,灾后重建与防灾绿地系统之建立,造园季刊,2000春,p.22

  11.萧江碧,2002,地方层级都市防灾规划与改善管理计划之研拟-嘉义市都市防灾避难空间系统规划示范计划,建研所。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