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景园林师 → 大师专栏|风景园林师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罗哲文:古建筑研究保护一生缘
“长城在我的生活、精神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谈起长城,罗哲文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他和长城的交往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 “长城不仅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的奇迹,我曾经写了一幅关于长城的对联‘中华瑰宝,世界奇观’。因此跟长城打了一辈子交道,我感到很光荣,也很幸福,我这一生无悔了。” “长城对于您意味着什么?”笔者问。 “长城在我的生活上,精神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一生所做的研究工作中,长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上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50多年来,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去探访长城,与它打交道,我对长城的感情非常深厚,跟普通人相比,我可能更深切地懂得要保护它,不要让它再遭受破坏。文物这个东西一旦损坏了就不能再生。” 那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罗哲文正在读中学,东北沦陷后,同学们在学校就唱两首歌,一首是《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一首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两首歌都唱到了长城,但当时还是个中学生的罗哲文并没有见过长城,内心非常向往。抗战胜利后,当他随中国营造学社来到北平,第一个愿望就是去看一看长城。他邀了两个朋友,一块儿去八达岭。 “那时是冒风险去的,没有公路,又正在打内战。当我第一次见到长城时内心非常激动,第一印象中的长城非常雄伟!真没想到,此后的一生,竟和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保护和研究长城。” 1952年,当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认为,北京地区可供开放的著名古迹太少,因此他提出开发长城、向国内外开放的建议。于是,罗哲文被郑振铎局长派去先行勘察。罗哲文选择了八达岭和居庸关两处作为考察点。他乘火车、骑小毛驴、步行数次往返,有时就在山上条件简陋的小屋中住宿过夜。 当时呈现在罗哲文面前的长城,因年久失修而一片残垣断壁,破败荒凉。他被深深地震动了,写下了“要使长龙复旧观”的诗句,并立下誓言:要走遍长城,修护长城! 经过实地勘察,罗哲文拿出了八达岭长城维修规划图,并请老师梁思成先生审定。梁思成看过后,强调了三点意见:长城要“整旧如旧”,保护古意;游客休息位置要讲究艺术性,要有野趣;不能在长城上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观看长城的效果,也不利于保护长城。 这张有梁思成审定签名的珍贵图纸,罗哲文一直珍藏至今。 1953年,八达岭长城修复完成,并于当年国庆节向公众开放。随后,罗哲文又参加了山海关、嘉峪关等段长城的维护工作。 “长城开放后,前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很多,包括一些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当时,能够向游客介绍长城知识的人很少,周总理指示说,长城的情况要给外国客人讲解。所以,我有时就被派去给外国友人当导游。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需要对长城做更深入的了解。”于是,罗哲文开始不断地考察、不断地查阅资料,并写下了几本关于长城的书。 50年代末,罗哲文考察中来到了史料记载的长城东起点——丹东鸭绿江边,想去寻找和勘察一下最东端的长城遗迹。那时没有公路,他只有在山道和草丛中跋涉寻觅,结果找了几次都未果。直至80年代,辽宁省文物考古人员继续勘察寻找时,才终于在鸭绿江边找到了虎山遗址。罗哲文得知消息,多次前往考察。虽然那里仅剩有一些残破的墙基、碎石,但根据历史记载和地图对照,又汇集多方专家的论证,共同认定了靠鸭绿江边最近的虎山遗址,就是长城的最东端起点。 从50年代至今,罗哲文去丹东的虎山长城调查、考证、开会不下十余次,90年代初虎山召开遗址认定会时,罗哲文对虎山长城遗址的修复和开放旅游提出了不少建议。后来虎山遗址迅速修复开放,成为长城最东端供人们参观游览的遗址保护地。2004年,北京一家徒步长城组织再次邀请罗哲文参加丹东徒步长城的活动,他于80岁再一次登上了长城的最东端。 “走得越多,看得越多,我就越感受到长城内容的丰富性。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我发现了三个历史误会。一是长城的起点和长度。以前,大家都认为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经过长期考察,我发现它的起点应该在鸭绿江。‘万里长城’的说法也要商榷。因为各个朝代都在修建长城,加起来足有10万里。 “二是长城的性质,并非过去所说是用来抵御侵略的,是封闭的。我发现,长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你看,长城的形状是开放的线状,而非封闭的圈状。长城的关口只在打仗时关闭,平时却是通商贸易的重要口岸。最有说服力的是,正是长城保障了‘丝绸之路’这条开放大道的畅通。” “三是长城的功能,并不是用来压迫少数民族的。我发现,修建长城的历代王朝中,以少数民族居多,秦始皇本人就是少数民族。” “文革”期间,长城被视传统文化为粪土的人破坏得遍体鳞伤,而让视之为生命的罗哲文痛彻心肺。“文革”过后不久,1979年7月,在一次关于保护、研究长城的会议上,罗哲文提出了建立全国性长城研究机构的倡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响应,随后也得到了长城沿线各级政府的响应,各地相继开展了长城的普查工作。 1984年,邓小平发表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著名题词后,全国掀起了保护长城和研究长城的热潮。这时,年逾花甲的罗老更为频繁地在各地长城段上出现。 “50多年了,我记不清多少次登上长城了,少说也有几百次吧。光八达岭长城,我就去过100多次。”罗哲文对笔者说。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在修缮长城北京段时,强调要有专家论证。罗哲文不顾年迈,只要有时间,就一定前往指导。1987年,八达岭长城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遗产名录》,罗哲文即是它的申请文书的起草者。 罗哲文大半生在野外长城上勘察跋涉,遭遇过不少险情。上世纪80年代,他在考察慕田峪长城箭扣段时,踩到了一块松动的城砖,一头栽了下去,万幸的是,他被一棵树档住了,否则,掉进深不见底的沟壑,肯定性命难保了。 因多年来一直在为保护长城、修复长城而奔走呼吁,罗哲文被人称为“长城守望者”。老友王定国先生在庆贺罗哲文八十华诞的诗中,则称他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编辑:Aggie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