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日期:2007-06-1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气候与自然灾害

    状  况

  全国基本气候状况  2006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其中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春季接近常年,夏、秋季偏少。夏季重庆和四川等地、秋季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明显,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全国气候异常多变,气象灾害频发,先后出现了热带气旋、台风、干旱、暴雨洪涝、山洪、泥石流和滑坡、沙尘暴、低温冻害和雪灾等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往年偏重,气候条件对农业而言属一般年景。

  降水分布  2006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596.7毫米,较常年偏少16.2毫米。全国除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地区及西南中东部、东北中东部降水量普遍在500毫米以上外,其余地区均不足500毫米。

  气温分布  2006年,全国平均气温9.9℃,较常年偏高1.1℃,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国年平均气温除东北北部接近常年外,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其中西北、西南大部、华北中西部、黄淮、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偏高1~2℃。

  气象灾害  2006年,中国各类气象灾害中,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数最多,干旱造成的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最多。年内,全国没有发生大范围严重洪涝灾害,暴雨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偏小,但部分地区暴雨洪涝或局地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全国降雹次数比常年偏多,风雹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常年重。春季,中国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5次,均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多。全国低温冻害和雪灾受灾面积较常年偏大,损失偏重。2006年12月,太阳连续发生强烈爆发事件,这是1957年以来太阳活动低年中最剧烈的一次。

  【热带气旋】  全年共有6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在中国登陆,登陆个数比常年(7个)略偏少。但其中0601号台风“珍珠”5月18日在广东沿海登陆,登陆时间比常年初台登陆时间提早了40余天,是1949年以来登陆广东省最早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5月份登陆中国最强的台风之一。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7月14日在福建霞浦登陆,之后深入内陆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带来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强降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极为少见。

  【干旱】  2006年,宁夏、甘肃、云南以及华北地区春旱明显。重庆、四川盛夏平均气温创1951年以来同期之最,特别是7月中旬以后,重庆、川东遭受持续高温热浪袭击,导致干旱不断发展加剧,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伏旱,四川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

  【高温热浪】  2006年,西北东部和华北及其以南地区、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地均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等地极端最高气温达38~45℃,高温日数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

  【暴雨洪涝】  2006年,全国没有发生大范围严重洪涝灾害,暴雨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偏小,直接经济损失偏轻。但部分地区暴雨洪涝或局地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较为严重。

  【沙尘暴】  2006年春季,全国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多。其中,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共11次,最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出现在4月9~11日,13个省(区、市)受到影响,造成9人死亡。

  【风雹】  2006年,中国大风冰雹、龙卷、雷电等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据统计,全国有1200多个县(市)次出现冰雹或龙卷风,降雹次数比常年偏多,风雹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常年偏重。

  【低温冻害/雪灾】  2006年,全国因低温冻害和雪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与常年相比,受灾面积偏大,损失偏重。

  【大雾】  2006年10月30日,江苏省京沪高速公路高邮段,因大雾发生50多辆汽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50多人受伤,3人死亡。11月19~20日,辽宁、河北、京津地区、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出现大范围的大雾天气,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的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导致辽宁省多条高速公路瘫痪或封闭,京沈高速公路发生多起车祸,4人死亡;首都机场600多架次航班延误;此外大雾天气还造成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加。

  【空间天气】  2006年12月5~16日,太阳连续发生强烈爆发事件,这是1957年以来太阳活动低年中最剧烈的一次。受其影响,中国多次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短波通讯信号衰减和中断,电网中出现较强附加电流,国内外卫星工作多次失常。

  地震灾害  2006年中国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次,6~7级地震4次,5~6级地震29次。大陆地区14次,海域及台湾地区20次。

  2006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0次地震成灾事件,共造成约66.69万人受灾,受灾面积约7168平方公里;死亡25人、重伤34人、轻伤170人;造成房屋546808.4m2毁坏,93966.9m2严重破坏,3376644.9m2中等破坏,987092.7m2轻微破坏。地震灾害总的直接经济损失约8亿元。

  地质灾害  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2804起。共造成人员伤亡1227人,其中死亡663人,失踪111人,受伤45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2亿元。

  2006年,地质灾害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其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发生数量最多,占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86.1%。缓变性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等。

  2006年,全国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受台风影响严重的中南和华东地区,其中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和广西五省(自治区)共发生地质灾害100576起,占全国地质灾害总数的97.8%。

  海洋灾害  2006年是中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全年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179次,与上年基本持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较上年减少约114亿元;死亡、失踪492人,较上年增加121人。

  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217.11亿元,死亡(含失踪)327人,为2006年的主要海洋灾害;海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34亿元,死亡(含失踪)165人;海啸事件未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措施与行动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  2006年,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和各地气象台加强沙尘暴预报、森林火险气象服务、暴雨洪涝预报预警、台风气象预报预警、干旱气象服务、交通环境气象服务,不断增强预报预警的准确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

  【地质灾害防治】  2006年12月8日至2007年2月10日,中组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联合开展了“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提高了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基层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能力。落实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省(区、市)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州、市)和县(市)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部分地区组织开展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继续共同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震灾预防与应急救援】  2006年,中国地震局印发了《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6个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区域,建立了协作区域地震应急联动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在云南墨江等地震后派出7批国家级现场工作组,会同云南等省级地震局派出约200多人次的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协助震区地方政府抗震救灾。2006年5月27日,印尼日惹发生6.4级地震,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40名队员赴印尼灾区开展救援行动。共救治3015名伤员,对50个村镇开展抽样调查,向印尼政府提交了全面的灾评报告和恢复重建建议,前后历时18天。

  【灾区防疫与卫生应急】  自2006年8月1日起,实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网络报告,提高了灾区疫情报告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同时,各级卫生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立了信息报告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此外,卫生部还建立了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技术保障和物资保障机制,组建了12支国家级救灾防病医疗与卫生防疫应急队伍,完成了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全年共向受灾省份划拨约4479万元救灾防病经费。

  注:本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除行政区划、国土面积、地震灾害外,均未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编写单位

  主持单位:环境保护部

  成员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

【分页导航】
第1页:综述 第2页:淡水环境
第3页:海洋环境 第4页:大气环境
第5页:声环境 第6页:固体废物
第7页:辐射环境 第8页:自然生态
第9页:土地与农村环境 第10页:森林
第11页:草原 第12页:气候与自然灾害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